金牛道广元段沿线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优化研究
2024-10-29马健
摘 要:金牛道广元段是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悠久的蜀道文化。作为金牛道上的重要通都大邑,广元历经1 700多年的历史洗礼,是金牛道在交通、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典型代表段落,体现了古蜀道作为一条文化线路的整体历史遗产价值,是进行古道相关研究的理想场所。金牛道广元段沿线传统聚落景观类型丰富,历史悠久,对其展开研究并加以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牛道广元段;聚落景观;蜀道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元市社科联、广元市蜀道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蜀道文化研究一般课题“金牛道广元段沿线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与优化研究”(GYSD23YB006)阶段性成果。
一、金牛道广元段沿线传统聚落景观的遗产价值
价值认知是遗产保护的基础。金牛道广元段的传统聚落景观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从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四个方面对其遗产价值进行分析。
(一)历史价值
金牛道广元段是秦蜀古道中极其重要的一条线路,是我国古代驿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数千年来川陕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在历朝历代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金牛道广元段上,分布着诸多传统聚落景观,这些聚落景观类型丰富,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
(二)科学价值
金牛道广元段将关中和蜀中联通起来,极大地缩短了关中地区到蜀中盆地的距离。川陕公路和宝成铁路也基本延续了金牛道广元段的走向和路线,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在道路建设方面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于现代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施工条件和技术手段都相对落后的时代,金牛道广元段的诸多路段在悬崖峭壁上架设了凌空栈道,在险峻的山体上开凿了鸟道、猿猱道等狭窄小道,在湍急的河流上架设了桥梁,这些难度极高的工程技术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三)文化价值
作为古代川陕之间的主要通道,金牛道极大地促进了川陕地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融合,其沿线的城镇聚落、建筑遗存和民风民俗等都是重要的文化遗存。此外,金牛道沿线还产生了较多优秀的诗词歌赋和散文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李白的《蜀道难》。作为蜀道文化线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牛道上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当代地区文化内涵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经济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价值早已成为衡量多种资源价值的重要因素。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及遗产经济学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各类遗产资源的市场经济价值。金牛道广元段作为秦蜀古道南线中主线路的一条重要路段,其沿线有着众多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具有极高的遗产旅游经济价值。
二、金牛道广元段沿线传统聚落景观的特征规律
通过对金牛道广元段沿线的昭化古城、剑州古城、大朝乡、剑门关古镇、柏林古镇这五个典型传统聚落的发展历程和空间演变的梳理可知,驿道沿线的聚落跨越了千年或百年的时间,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一)驿道经济影响聚落的发展
金牛道广元段沿线的聚落在形成初期大多是由于政治需求,以城镇驻防和驿铺传递公文的作用为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社会经济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茶马贸易日渐兴盛。金牛道广元段沿线的商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聚落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借助驿道上的人流量,驿道沿线的聚落吸引人们定居于此并兴建商铺,形成长期固定的集市,并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场镇聚落,如大朝驿、剑门关古镇等。
(二)移民活动影响聚落的建设
广元地区的移民活动主要有秦蜀两地之间因政治因素而进行的军事性移民和行政性移民,以及明末清初农民起义之后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就金牛道沿df7b1e26764e1f35f3c38be0a2d6d4b6b21ac086a1c6e807f105906beefc4548线的聚落而言,影响较大的是陕西地区向蜀地的移民活动。移民人群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并与当地融合,形成新的地域文化,进而影响聚落的建设发展。尤其是在建筑方面,不同的建造技术与当地建筑材料的碰撞结合,使得金牛道广元段沿线的部分聚落建筑呈现出南北兼具的风格。
(三)生活需求促进聚落功能完善
金牛道广元段沿线的大部分聚落在形成之初,主要受到邮驿或者军事这类单一要素的影响,比如剑门关古镇依托剑门关的军事地位、大朝乡依托驿道的邮驿发展等,由此,聚落的功能也相对单一。然而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张、人口规模的增大,其功能需求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得沿线聚落由最初的军事关隘和驿馆、驿站发展成为古道上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产生活聚集地。
(四)交通变迁影响聚落整体格局
影响聚落发展演变的因素较多,就金牛道广元段沿线的聚落而言,其古今交通体系对于聚落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交通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分布和走向,聚落则反映了驿道的兴衰演变。驿道交通对于聚落的影响力并不是持续性的,而是随着驿道的职能变迁和利用率发生变化。在影响力较强的时期,聚落表现出贴近驿道的线性发展趋势;在影响力较弱时期,聚落则表现出一定的自我生长性,减弱对于驿道的趋向性。此外,驿道与聚落的发展还表现出相互背离的状态,尤其是在现代交通体系的影响下,驿道的功能被取代,这使得聚落的空间格局因受到现代交通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三、金牛道广元段沿线聚落景观的保护原则和
实现路径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金牛道广元段沿线聚落景观的科学保护,有必要从实际出发,明确相关的保护原则和实现路径,以实现对传统聚落景观的有效保护。
(一)保护原则
1.文化独特性原则
文化是历史城镇建筑的血液。金牛道广元段沿线的历史城镇各有不同,地域位置的独特性、自然气候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性等多种因素,使得沿线聚落景观在建筑风貌、街巷特点、民俗风情上表现多样。金牛道广元段沿线聚落景观的保护需要遵循文化独特性原则,以彰显其独特魅力[2]。尤其是要注重对城镇内的特色历史文化进行科学保护,保持历史文化的真实性。
2.遗产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可以被理解为那些用来判定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否真实。”[3]历史城镇的原真性保护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历史城镇的原生风貌;二是原住民的生活环境。原住民原生生活环境的保护是对历史城镇原真性保护的另一种方式,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同时,通过经济补贴、给予创业指导等方式鼓励原住居民在此居住,不仅能保存历史城镇的建筑风貌,还能将历史城镇内部特色文化空间保留下来。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历史城镇的保护和发展是无法割裂的,历史城镇既要发展也要大力保护。城镇的开发建设应当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减少对资源的损耗,以促进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这也决定了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倘若忽视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肆意破环原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就会突破合理界限,遗产资源也会面临衰竭的尴尬处境[4]。这种抛弃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从短期来看确实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状况不会长久,甚至会遭到反噬。
(二)实现路径
1.动静结合
对于聚落景观的保护,不能一味地进行保存和修复,那样只会使聚落景观像博物馆里陈列的珍品一样,“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在历史长河中的蜀道也会随之消失殆尽[5]。针对金牛道广元段沿线聚落景观的保护,可以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在充分保障不同聚落的地方特色和价值特征的情况下,以点带面地将零散的聚落景观逐步连接起来,形成聚落景观片。这样既保持了聚落景观的地方特色,又推动了聚落景观的连片保护。这种动静结合的保护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
2.因地制宜
金牛道广元段沿线自然资源优越,聚落景观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沿线城市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文化基调。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在制定保护措施和方法的时候,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秉持保护原有自然资源的原则。由于蜀道聚落景观涉及范围广、遗存多,不同遗存的保护要点不同。因此,在确定保护模式时,需要根据保护对象的特征,分类分策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保护措施。
3.完善具体保护方法
第一,加强对蜀道文化的研究。蜀道文化体系庞大且内容十分丰富,目前对蜀道展开的研究虽已经有了不小的收获,但还不足以让我们看清其全貌。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关人员既要不断加强对其的认识,了解蜀道文化遗产的内涵,又要进一步地对蜀道的历史脉络、路线走向、修造过程和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更加全面地探析整个蜀道的全貌。
第二,加强统筹谋划和规划引领。对于列入省级传统建筑组群、传统村落名录及备选村落的聚落景观,要坚持区域统筹、上下联动,强化各级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的作用,建立多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间的政策沟通协作,建立统筹合力推进的新格局。传统村落的规划编制、日常管理、修缮维护、风貌打造等都需要有规可循,既要满足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又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不能让文化价值让步于商业开发。同时,要持续建立和完善阶段性保护发展的行动方案及正负面清单,重点挖掘利用蜀道特有的自然空间、传统建筑和人文历史资源等,从而留住美丽乡愁。
第三,建立科学完整的聚落景观档案。金牛道广元段沿线聚落景观数量颇多,类型丰富。也正是这个原因,目前对其保护方式并不系统,保护程度尚有不足,也缺乏较为完整的聚落景观档案。因此,在充分对蜀道本身开展研究的基础上,还要着眼于对蜀道沿线聚落景观的梳理,从年限、类型、保存度以及规模等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摸索整理,建立系统完善的聚落景观档案,为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提供基础。
第四,建立专项小组,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技术是提高文化遗存保护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仅仅依靠技术性保护措施远远不够,科学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跨区域合作上,蜀道的保护需要县域、市域甚至是省域层面不断加强合作。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保护工作,成立专门的古蜀道保护小组,不断建立完善的古蜀道专项保护规划体系。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积极对上争取、乡贤企业赞助、财政扶持、金融信贷等多种手段,支持和鼓励村镇对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发掘利用,在保护利用传承中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此更加科学地实现对蜀道的保护。
第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蜀道保护具有一定的特征,再加上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现有的法律法规在这类遗产的保护方面尚有不足,目前也没有完善的蜀道保护法律体系,依托不同类型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能存在标准不一的现象。因此,应当加快推进对涉及蜀道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的研究和论证,不断完善保护制度和法律体系,实现蜀道文化保护的正规化、法治化。
四、结语
近年来,蜀道文化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逐渐在学界掀起“蜀道热”。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对于金牛道沿线上的传统聚落景观还有待深入认识和细致研究,探索有效的保护路径。系统整合和保护金牛道广元段沿线传统聚落景观资源,既有利于蜀道旅游资源开发,又有利于人们依据蜀道的特色内在演进规律进行针对性的保护,避免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对其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本文梳理了金牛道广元段沿线传统聚落的景观特征、独特价值和地方特色,提出了保护原则和现实路径,但未来还需要相关学者进行持续研究,以期实现对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飞.蜀道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刍议[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10-19.
[2]张志宇,贺美芳,李晨彦.景观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发展规划探索:以繁峙县茨沟营村为例[J].城市住宅,2021(3):167-169.
[3]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
[4]肖竞,李和平.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3):120-121.
[5]商晨雯.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金牛道展示及利用设想[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20-29.
作者简介:
马健,中共广元市利州区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法治建设、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