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设计分析

2024-10-29张永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9期

摘 要: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遵循“双碳”要求,对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进行优化设计。阐述城市公园低碳景观的内涵与特点,指出“双碳”目标下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设计的原则,如因地制宜原则、实用性原则、地域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资源循环利用原则。深入探究“双碳”目标下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设计要点,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促进城市公园低碳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双碳”;城市公园;低碳景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双碳”减排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生态空间,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低碳减排目标。因此,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对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必要对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公园,通过城市公园降低碳排放。

一、城市公园低碳景观的内涵与特点

就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而言,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和实际建设中,运用低碳技术、材料和施工方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尽可能地降低城市公园的碳排放,提高碳汇能力,最终达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目的。城市公园低碳景观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城市公园具备较强的碳汇能力。城市公园拥有丰富的植被和水体,这些绿色植物和水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城市公园的植被还起到固持土壤的作用,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城市公园低碳景观的植物群落配置比较合理,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能够进一步增强公园的碳汇能力。第二,城市公园的碳排放较少。在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遵循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理念,优先选择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的环保材料,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低能耗、低排放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能够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公园景观的运营管理工作中,通过科学管理和绿色维护,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城市公园的碳排放,实现低碳环保的目标。

二、“双碳”目标下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设计原则

在“双碳”目标下,对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进行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植被等,尽可能地利用和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降低植物的养护成本和死亡率;第二,遵循实用性原则,合理规划公园的功能布局,如步行道、活动区、休息区,满足人们日常使用需求;第三,遵循地域性原则,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元素,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工艺,体现公园的地方特色,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第四,遵循生态性原则,保持生物多样性,强化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建设湿地、绿带、雨水花园、生态驳岸等,增强公园的碳汇能力;第五,遵循资源循环利用原则,在材料选择上,优先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以及其他废旧材料,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同时,在城市公园中引入节能技术和设备,比如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节能灌溉系统等,以降低公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三、“双碳”目标下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设计策略

(一)科学选址与合理布局

城市公园的选址与布局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城市公园的环境和生态效益,应当做到科学选址与合理布局。在公园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双碳”减排目标,制定科学的选址和布局方案,并引入先进的低碳技术和材料,强化公园的环保性能。在确定城市公园位置时,需要确保其与整体的城市规划相一致,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建筑、交通等,尽量选择丘陵、低洼地等区域,以减少土方工程,降低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

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园在城市中的作用,可以在城市中心或热岛效应明显的区域附近建设公园,从而改善周边环境。在选择公园位置时,要考虑人口分布和道路交通情况,尽量选择居民集中、交通便利的区域,以方便居民出行fc652b183bc4a20a40912feafe3eb013,减少因远距离出行而产生的碳排放。对城市公园进行布局时,需要根据城市公园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定位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如休闲区、运动区、儿童游乐区等,确保各区域功能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在规划布局时,还要考虑公园的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植被,比如采用生态护坡、植被覆盖等措施,提高公园绿地的碳吸收能力[1]。

(二)道路交通的优化设计

在“双碳”目标下,需要对城市公园的道路交通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公园各功能区的布局,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减少不必要的绕行和拥堵。在关键路口和节点设置清晰明确的导向标识,方便市民快速定位目的地。在道路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过程中,优先选择环保、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并采用节能工艺和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需要快速通过或导向性较强的区域,设置直路,以减少步行或骑行距离,提高通行效率。在休闲观赏区,应更多考虑曲线设计,根据地形、环境及景观设计要求,按照曲线的形式布设路线。曲线道路的线形不仅更加美观,还能与沿线景观相协调。对公园内部的人行道进行设计时,需要合理设计道路宽度,以方便居民通行,确保人行道能够通往公园的各个角落。在人行道设计中,可以参考曲径通幽的设计理念,做好人行道的布局工作,使道路符合人们的行走习惯。在道路铺装设计中,尽量使用环保、耐磨、防滑的铺装材料,如再生沥青、橡胶沥青混合料、生态砖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环保性能,还能提高道路的耐久性和美观度,保证道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公园内部应尽量避免设置机动车道,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对于必要的车辆通行区域,应设置专门的停车场,严格控制车辆进入公园的数量和时间。在道路设计中,要注意道路尺度,充分考虑公园的规模、功能分区和游客流量等,合理确定道路的宽度、长度和转弯半径等[2]。

(三)水环境的优化设计

为实现“双碳”减排的目标,要采用多种措施,打造城市公园低碳景观环境。在城市公园水环境设计中,应结合地形和景观需求,设计生态湖泊、溪流等水体景观,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提升公园的水环境品质。在水体中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等,这些植物不仅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升公园的碳汇能力。在水体中引入鱼类等水生生物,构建完善的水生生物群落,提升水体的生态稳定性和自净能力。在水体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应避免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和人工干预措施,保护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可以通过构建节水灌溉系统,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灌溉量。此外,还可以设计雨水系统,通过设计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施,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公园内的雨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将其用于公园内的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水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3]。

(四)植物景观的优化配置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当合理配置城市公园中的植物,尽量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本土植物。本土植物成活率高、抗逆性强,能够降低后期的养护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公园的生态平衡。在选择树木时,尽量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抗寒抗旱能力强的品种,从而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碳排放。不同植物的碳汇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应当选择碳汇能力强的植物,如常绿与落叶树种,将这两种植物搭配到一起,能够提高整个城市公园的碳汇能力。此外,落叶树种的叶片脱落后,还可转化为土壤养分,进而减少化肥使用量。在选择植物时,应注意观察植物的叶片,通常叶片较大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碳汇能力。因此,在城市公园景观植物配置中,可以适当增加大叶片植物的比例。在植物群落设计中,可以将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打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以此来提升城市公园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中,也可以采用垂直绿化设计,从平面空间向立面空间延伸,构建立体生态系统。这种设计方式既能增加绿化面积,又能营造出良好的公园景观效果。为了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还可以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引入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植物,如刺槐、女贞、榆树、柏树、银杏、马尾松等,充分发挥植物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4]。

(五)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还能提高公园的生态品质和可持续性。这些材料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能够长时间为公园提供生态服务。

在选择材料时,优先选择低碳和可再生材料,如竹子、木材、生态砖、生态木等,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较低,并且可以通过自然循环再生,有效降低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此外,还可以选择那些能够循环使用或易于回收的材料,如可回收塑料、金属等,避免产生过多的垃圾,减少资源浪费。在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废弃材料作为城市公园建设的主要材料。比如,在地形回填处理中,可以使用建筑工程中的废弃土方和砖石等。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成本,还能减少新材料的开采和使用。在城市公园墙体和地面材料的选择上,可以优先考虑附近工地或工厂中的废弃材料。比如,对工地上的废弃砂石进行处理,将其作为公园的地面铺装材料,以此来降低地面用料成本。此外,还可以使用工厂中废弃的砖瓦材料,对其进行清洗和改造,然后将这些材料用于公园墙体建设,使废弃材料发挥新的作用与价值。在城市座椅和其他休息设施的设计中,可以对废旧木材进行利用,将废旧木材重新制作成桌子、座椅等,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息设施,通过这种方式节约木材资源,减少木材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5]。

(六)低碳交互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低碳景观设计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造具有交互性的空间,不仅能丰富市民的休闲体验,还能促进低碳环保理念的传播和实践。在低碳交互景观的优化设计中,可以在公园中安装带有发电功能的活动器械,如健身自行车、跑步机等。居民在运动过程中,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公园的照明、监控等系统提供电力支持,为公园的低碳发展做出贡献。在规划设计中,还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园内设置虚拟运动体验区,为居民提供沉浸式的运动体验。居民可以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各种运动项目,如跑步、骑行、滑雪等,感受不同运动项目的乐趣。虚拟运动体验区既能满足居民的运动需求,又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公园的互动空间中,可以设计一系列以碳循环为主题的景观小品,如“碳墙”“碳树”等。以“碳树”为例,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模拟真实树木的形态,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充分体现出树木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可以在树木周围设置声音传感器,当居民靠近时,树木会自动播放与碳循环有关的科普知识。这些景观小品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展示碳循环的过程和原理,让居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双碳”减排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在公园中设置互动式的低碳知识科普设备,如触摸屏、投影仪等,通过设备展示植被信息、碳排放量等数据,同时以互动游戏、问答等方式引起居民的兴趣,让更多居民了解低碳生活的优势和做法,深入理解低碳环保理念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四、结语

对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时,需要注重“双碳”减排的要求,根据公园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合理规划公园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使公园更加自然、和谐。在公园建设中,优先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资源浪费,降低碳排放量。在公园照明、灌溉等方面,采用节能技术来降低公园能耗。在景观设计中,合理配置植被,选择合适的种类并合理配置植物群落,提高公园的碳汇能力,使公园景观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实现“双碳”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邬冰雁,马悦轩.基于双碳减排目标的城市公园低碳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4(15):122-123,128.

[2]何昕,尹飞,王珺茜.公园城市背景下碳汇提升的景观规划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环境生态学,2024(2):31-36,58.

[3]徐婧,唐麟,王宇翔.以朝阳溪湿地公园为例探析“双碳”目标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J].南方农业,2023(20):26-28.

[4]冯宇璇.“双碳”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郑州:中原工学院,2023.

[5]李如波,朱丹丹,肖静.“双碳目标”下的城市山地型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探索:以自贡市双凤滨河公园为例[J].水电站设计,2023(1):65-67.

作者简介:

张永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