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微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2024-10-29吴智雪钱文倩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9期

摘 要:对老旧小区的微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改造和利用,既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社区现代化发展,又有利于社区乃至整个城市和谐稳定发展。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微空间更新设计,提出具体策略,如:整合优化微空间,提高小区空间利用率;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满足居民多元需求;构建多元互动空间,促进居民交往互动;尊重社区原貌,打造环境生态与文化生态。期望能够优化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老旧小区;小区改造;微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智慧城市视角下的社区小微空间更新活化设计研究”(2024SJYB0324)研究成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老旧小区产生了更新与改造的需求。在改造设计老旧小区的项目中,微空间的更新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环境的活力。本文就如何对老旧社区中的微空间进行更新设计展开探讨,并且提出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够提升老旧小区的空间利用率,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国内老旧小区的微空间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老旧小区及其微空间概述

(一)老旧小区

根据2020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老旧小区是指城市、县城(城关镇)中建于2000年以前、公共设施落后且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1]。关于老旧小区,有学者将其分为单位小区、房改房小区、少数较早的商品房小区三类[2]。其中,单位小区是指20世纪80年代左右,由企事业单位为建设员工住房而兴建的住宅区。此类小区通常位于城市的老城区,房屋密度较高,配套设施相对欠缺,往往存在规划不合理、公共设施不完善、物业管理不足等问题。房改房小区是指在国家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通过将原有的单位分配住房改为市场化的商品住房所形成的小区。此类小区的特点是住房产权关系复杂、房屋年龄较老,但地理位置通常比较优越,交通便利。少数较早的商品房小区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建设的住宅区。此类小区在设计理念、建筑质量、配套设施等方面相对于单位小区、房改房小区有明显提升。然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少数较早的商品房小区也逐步暴露出电梯故障、外墙脱落、绿化退化等问题。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老旧小区反映了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住房政策和社会风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旧小区出现了老、危、缺、乱等问题,亟待进行改造和修缮,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居住需求。‌

(二)老旧小区微空间

老旧小区微空间是指在老旧小区中,规模较小、功能相对单一且具有公共属性的空间,如小区内的庭院、广场、街角等闲置区域[3]。这些空间虽然面积不大,但却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居民进行休闲、娱乐、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旧小区中的微空间处于颓败、闲置等状态,若不予以改造和更新设计,就会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老旧小区微空间进行更新设计。老旧小区微空间更新设计是指对老旧小区中的小块空地、边角空间、闲置空间等零星化、碎片化的空间进行重组、优化和利用,通过一系列创意和设计手法,将这些功能单一或者利用率较低的空间打造成具有多元功能的场所,实现空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期在提高老旧小区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交往互动机会,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二、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微空间更新设计策略

(一)整合优化微空间,提高小区空间利用率

我国老旧小区中的微空间比较多,但是分布杂乱,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对老旧小区微空间进行更新设计时,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小区内的走廊、角落等各个微空间进行整合优化,提高微空间利用率[4]。

微空间整合优化是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将原本分散、无序的微空间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和使用效率的目的。与此同时,加强微空间的整合优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对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设计者可以按照“聚小汇大”的思路,对老旧小区内的微空间进行整合。例如,通过拆除分隔院墙的方式,‌将原来由院墙割裂为若干个地方的休闲区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共享空间。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公共空间面积,满足小区居民的娱乐休闲需求,‌还有利于深化小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维护社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很多老旧小区在初期设计时,由于楼宇数量少,树木、草地等绿色设施设计得过多,远远超过了居民需求。为了拓展老旧小区微空间的功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娱乐需求,设计者可以通过适度修剪树木的方式,适当缩小绿化面积,将剩余的区域用于打造休闲场地,确保社区居民的多样性文娱活动需求得到满足。

(二)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是对微空间进行更新设计的关键,也是丰富老旧小区功能的重要手段。在对老旧小区微空间进行功能区域划分时,设计者应坚持一体化理念,从小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对小区内部低效使用、乱停乱占、垃圾堆放等消极微空间进行系统化、合理化改造,并且通过集约高效一体化设计,将其划分为休闲区、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使用需求。

以北京市西城区大乘巷教师楼小区中的微空间改造为例,该小区建设年代久远,浑身布满了岁月痕迹。在昏暗的自行车棚中,堆积着大量废弃的自行车,锈迹斑斑,既占用了宝贵的公共空间,又影响了社区居民正常通行。小区道路两旁,老年代步车和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导致原本狭窄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不仅侵占了消防通道,还给行人带来了安全隐患。单元楼入口处,私拉乱接的电线犹如蜘蛛网般密布,电线老化、充电设备杂乱无章,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此外,小区内的小花园也因缺乏养护而出现了生长不良、蚊蝇滋生等问题,导致小区环境品质大打折扣,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改善大乘巷教师楼小区现状,北京大学建筑学院的一支师生设计团队对该小区中的微空间进行了更新设计,主要包括:在小区入口处,精心打造了一片文化空间,设有艺术雕塑和绿植装饰,并且增设了快递柜和宣传栏,既提升了小区的美观性,又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将原先昏暗的自行车棚进行了升级优化,不仅清理了堆积的“僵尸车”,还增设了双层车架,大大提高了车位利用率,同时配备了夜间照明和充电设施,满足了居民的停放和充电需求;在小区花园部分,通过重新布局规划、植入应季花草等方式,使破败的花园焕然一新。除此之外,设计团队还在小区“无人问津”的院落处铺设了健身步道,规划了活动空间,不仅为居民参与户外运动提供了便利,还为社区增添了新的活力。经过改造设计,西城区大乘巷教师楼小区中的微空间得到了合理利用,并且形成了集观赏、健身、储物、停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便民小区,为社区居民的出行、健身、娱乐等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构建多元互动空间,促进居民交往互动

在老旧小区内,居民的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社区广场、走廊、楼宇之间的空地等区域,其必要性活动远远多于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即居民在小区公共空间内的活动及行为以日常基础的出行与生活为主,鲜少进行锻炼、健身、阅读等活动,也鲜少与其他居民进行互动和交流。其根源在于小区公共空间狭小、功能单一等[5]。由此,在对老旧小区微空间进行改造设计时,应注重打造多元化微型互动复合空间,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能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社区活力和凝聚力。

在打造多元化微型互动复合空间时,设计者首先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调研,通过发放问卷、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与意愿,将居民的活动和使用习惯融入微空间设计之中。通过设置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满足居民休闲、运动需求;通过设立阅读区等方式,满足社区居民开阔视野、增长见闻等需求。其次,在有限的小区微空间内,注重空间形态的创新,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设计巧妙合理的立体空间,将多元功能汇聚在同一空间内,实现空间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例如,在老旧小区的健身娱乐空间区域,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布局、设施的科学引入,打造集儿童游乐与居民健身看护于一体的“老幼复合游乐空间”。具体来讲,在该空间区域的一侧,配备滑梯、攀爬架等安全游乐设施,打造儿童游玩的活动天地,满足儿童娱乐需求;将另一侧规划为健身区,设置各类运动器材,满足社区内中老年人的日常锻炼需求。与此同时,在该区域布设休息座椅、遮阳设施以及无障碍通道等,使家长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能够参与锻炼,或者与其他邻居进行交流,满足更多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设置专门的会客厅区域,满足居民举行活动及日常交流的需求。以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为例,为将小区打造成社区居民共同的家园,安丘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对小区微空间进行了改造设计。其中,对该小区5、6号连体楼栋一楼大堂的改造设计受到了居民的高度评价。该处空间由于老化等原因,存在着天花板漏水、灯光照明不足、实用性差等多重问题。在被改造更新后,该处空间摇身一变,成为备受居民喜爱的“一米会客厅”。该会客厅配备了沙发、茶几、桌椅、灯具、书柜等多样化设施,为居民阅读、交流提供了平台。除此之外,会客厅还装载了可挂儿童滑板、羽毛球拍等物品的“洞洞板”,特意规划了可存放篮球、消毒用品等区域,极大地丰富了会客厅的实用功能,满足了社区内不同居民的需求[6]。

(四)尊重社区原貌,打造环境生态与文化生态

老旧小区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师在对小区微空间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基于社区原貌,通过景观设计、人文设计打造环境生态与文化生态兼具的社区,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小区的文化氛围。

第一,坚持景观生态化。景观生态化是指将老旧小区微空间设计成具有生态功能的空间场域,提高小区的环境质量,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在对老旧小区微空间进行更新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对小区内的绿地、小巷、楼顶等微小区域进行精心规划,通过引入多样性植物、多元化生态元素以及构建水景等方式,打造绿色墙和小型湿地等,提高小区氧气含量和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并为小区增添一丝生机。此外,设计师还要注重保持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将景观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实现景观系统的整体优化。与此同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构建的景观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提供生态服务和美学价值,实现景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坚持文化特色化。文化特色化是指将老旧小区微空间设计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空间场域,充分体现社区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微空间改造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在小区休闲娱乐场地建立一面文化展示墙,通过图片、照片等形式,展示当地的历史人物、风俗习惯,或者是艺术家的作品,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创建文化广场等,方便居民定期举办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市集等各类文化节庆活动,让居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提高社区的凝聚力。

三、结语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微空间更新是丰富小区功能、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改造设计实践中,设计师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合理的设计流程和科学的设计方法实现小区微空间的有效更新和创意利用,使社区在跟随时代发展的同时,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

参考文献:

[1]武钊.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旧小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3(1):52-54.

[2]许进,陆地.老旧小区改造中微空间更新的策略研究:以镇江中营笪家山广场为例[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4):6-10.

[3]宋玉东,曹杰,段忠诚.老年友好理念下开放式老旧小区微空间改造研究:以徐州市黄河新村为例[J].工业设计,2023(1):65-67.

[4]周浩,欧阳文.微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北京市车公庄北里40号院为例[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23(2):76-83.

[5]付斯曼,卢璟慧,毛芸芸.合供视角下北京老旧小区微空间更新路径探究:以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微更新为例[J].园林,2022(11):28-35.

[6]许丽君.自发性座椅诱发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逻辑和路径研究[J].建筑学报,2022(增刊2):10-15.

作者简介:

吴智雪,硕士,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室内装饰设计。

钱文倩,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