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结尾 余音绕梁
2024-10-28董问博
结尾是读者关注最多的地方之一。结尾写不好,会让作文结构松弛、黯然失色;结尾写得好,会让作文结构严谨,浑然天成,给人余音绕梁之感。如何写一个恰到好处的结尾?我们不妨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一、自然收束式
在作文写完之后,不需要刻意雕琢,自然而然地收束结尾,无须用修辞渲染,无须用哲理深化。这样可以避免画蛇添足、无病呻吟,让作文朴实无华,水到渠成。如:
姨妈家那些枝枝蔓蔓营造的蓬勃,总蕴藏着无尽的芬芳……(党梓桐《芬芳的时光》)
前文分述姨妈家小院的植物,最后以植物“蓬勃”“芬芳”作为结尾,自然而然,浑然天成。
二、抒发情感式
在写人记事时,作者的情绪酝酿到一定程度,在结尾的时候,直接抒发出来,让读者深受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这种方式叫抒发情感式结尾。如:
凛冬天寒,但同学之间的温情,却让我的内心温暖如春。等我走出家门,走进校园,那墙角处的迎春花,已缱绻着一抹一抹的亮黄,点亮了我的眼睛。阳光的味道在暖风中弥散开来,这份温情馥郁了我的心田,不是因为阳光,也不是因为草木……(李思颉《温情》)
抒发情感式结尾,更增添了作文的感染力,读者读后情韵顿生。
一、首尾呼应式
作文的结尾照应开头,这样的结尾方式能够使作文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具有一种回环之美,符合读者的审美旨归。如:
文章开头——衰草连天,万木凋零,我踽踽独行于人烟稀少的街巷,投身在一片灰蒙蒙的世界里。这时,一棵老梧桐树闯入了我的视线。
文章结尾——看着这棵走进我生命中的老梧桐树,我一下子长舒了一口气。老树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情怀,枝上的嫩芽在风中轻轻地摇曳,树干倔强地刺向天空,似乎在告诉我:凛冬散尽,生命不息!(朱俊毅《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开头写树闯进“我”的视线,结尾写树走进“我”的生命中,首尾呼应,让作文内容更加紧凑。
四、照应文题式
结尾照应作文题目,让作文结构更加严谨。如:
手里轻拢慢捻抹复挑,眼中所折射出的光芒,是对琵琶曲的领悟,是对自己求学之路上坚持精神的赞赏……(武可萱《学琵琶之路》)
作文的题目是“学琵琶之路”,结尾既有对自己学习的总结,又点明学习的收获,暗含着对题目的诠释。
每一种结尾给读者的审美体验是不同的,但无论用哪种结尾方式,都要根据作文的内容和整体思路而定,要使整个行文思路流畅,使整个作文风格统一。 范文
休验了,才明白
张思源
很多事情,可能想的时候困难重重,但体验过之后,你就会明白生活的种种要义。
——题记
好友约我去爬山,说把它作为小学毕业的一项纪念活动。我一听,面有难色,像我这么喜静不喜动的人,最惧爬山了,但又不想失去一次和好友一起出游的机会。正当我犹犹豫豫时,妈妈对我说:“别有思想负担,很多事情体验了,你才能明白,其实并没有当初想得那样难。”我信服地点点头,答应好友一同去。
上山路陡峭崎岖,还没走几步,我就明显感到气短,呼哧呼哧的;而好友则面不改色,气息平和。他嫌我爬得太慢,说到前面的拐弯处等我,便一路小跑冲上山去。我呢,则像拉车的老牛,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往上爬。坚持了一段时间,身体逐渐适应了攀爬,也不觉得那么累了。站在一处制高点上,俯首回望,我才发现自己已经爬了好长一段路,一大段蜿蜒的小路已被甩到身后,山下的人家星罗棋布,还有几户人家的烟囱里炊烟袅袅,与山中雾气融为了一体。俯身放眼,路边不知名的小花,随着山风摇摇曳曳。
好友在前面不断地鼓励我,我咬牙坚持着向上攀爬。终于,在太阳日渐西沉的时候,我们爬上了山顶。眼前的美景点亮了我的眼睛,让我内心深受震撼。
很多事,想的时候困难重重,但体验之后,我才明白,最难的是突破自己的内心。这次爬山,我明白了: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下来的毅力。这样,才能欣赏到平时难以见到的美景,获得弥足珍贵的心境……
结尾的妙用:采用抒发情感式的结尾,总结了体验爬山后的感受。结尾抒情句由点及面,情感真挚,升华主旨。
(指导教师:董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