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游汉字王国
2024-10-28桂阳玲
习作要求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本单元,我们开展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本单元我们还要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习作思路
一、了解研究报告范式
研究报告是对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并以书面形式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应用文书。
它既然是一种应用文,那便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包括标题和正文两大部分。正文的基本格式为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等。
二、确定研究报告话题
我们要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可以选择家庭生活、校园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热点等方面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值得注意的是,话题所涉及的内容要切入口小,实际意义大,有价值,避免因范围大而导致操作起来难度大。
三、展开研究,搜集资料
在确定好要研究的话题后,接下来就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多渠道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走访,也可以从有关的书籍和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关信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一定要与话题有关,而且要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信息都要准备。
四、提笔撰写研究报告
1.拟定研究标题。
语文课本上的批注写得很清楚:研究报告的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大部分研究报告的标题可以直接采用研究的问题名称,例如“关于同学零花钱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字演变发展的研究报告”等。这样的标题精确、明朗,让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标题的基本格式为“XX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等。
2.提出研究问题。
一般在正文的第一个环节要提出问题,也就是表明研究的原因和目的。
如在《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李。”这就是问题提出的缘由。“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这就是这次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说明,这次研究的原因和目的就显得清楚明了。
3.介绍研究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调查研究,比如查阅资料、请教别人、实地考察、直接观察、动手实验、调查问卷等,以此找到丰富的资料。
4.整理研究资料。
研究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依据,但并不是把搜集到的资料一股脑儿全放进来,机械地堆砌。所谓整理资料,其实就是一个分类筛选资料的过程,要看这些资料和研究话题是否有关联,是否具有逻辑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否3w3rfFKXtEftIbMNIacAgA==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然后,采用表格、图文的形式或用叙述性的语言呈现真实可靠的素材,使之具有说服力,尽量少用修辞方法来夸大事实或抒发感情。
5.形成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要求对研究资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怎样才能把结论写好呢?
一是回应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说明、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
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彰显研究价值。
三是总结说明你的感受以及整个调查研究的过程给你带来的启示。
五、对照标准完善研究报告
写好了研究报告,我们可以对照下面的评价标准,自评星级并加以修改完善。
范文
关于‘e+/EGP9gevGdR2C24W4vEA==火’字演变发展的研究报告
葛一言
一、问题的提出
《说文解字》中记载:“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古代的“人”字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样子,浮入我脑海的是一个站立的人的形象。而现代演变的“人”字结构非常简单,一撇一捺即成“人”字。它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有什么内涵?有哪些字和它相关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到图书馆查阅与汉字历史有关的书籍。
2.上网搜集有关“人”字的字形、字义。
3.搜集现代对“人”字的引申和解读。
三、整理资料
(一)书法、书籍中对“人”字演变的介绍
人是万物之灵,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从直立行走开始。因此,甲骨文、金文、篆书中的“人”字都体现了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而隶书、楷书中的“人”字追求的是汉字结构的匀称稳当,与现在的“人”字相近。
(二)与“人”字相关的字形、字义
1.人的不同动作形成了新的字。
如下图,“走”字和“奔”字的上部都是挥动胳膊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称之为“走”,三步并作一步称之为“奔”,非常形象。
2.不同年龄的人用不同的字表达。
如下图,襁褓中的人为“子”,两臂弯曲的人为“夭”,顶天立地的人为“大”,拄拐杖的人为“老”。
(三)“人”字的字义解读
1.有人类之意。《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2.有人品之意。《赵威后问齐使》:“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
3.有人人之意。《史记·平准书》:“人给家足。”《淮南子,人间训》:“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4.现代人解读。有人认为,一撇为男,一捺为女,一男一女组成一个人,代表着人类的延续;有人认为,一撇一捺互相支撑,只有互相依靠、互相支持,这一撇一捺才不会散架,表示人的社会性;还有人认为,一撇一捺指人的两条腿,一前一后代表着前进的姿势。
四、研究结论
1.“人”字由甲骨文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由甲骨文的弯腰驼背、终日劳作,向金文的略微颔首、趋于直立,再向隶书的手脚舒展、行云流水转变,体现出汉字舒展的过程,既有文化的传承,也反映了社会制度、人类生活状态的变迁。
2.“人”字虽然笔画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不同的人对于“人”字有不同的解读。我倾向于“一撇一捺指人的两条腿,一前一后代表着前进的姿势”这种释义。因为,生而为人,理应全力以赴;因为,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最好的成长。
(指导教师:桂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