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林:驭风沐光 砥砺奋进
2024-10-28梁恺
“冀北问题,冀北解决。”这是吴林林始终不变的信条。
吴林林,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科院(华北电科院)新能源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曾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中国电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国家电网公司青年五四奖章、冀北公司2023年度科技人物等荣誉。在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他十余年深耕新能源友好并网技术,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化解生产难题的坚守。
披荆斩棘,他是职责使命的践行者
2010年,吴林林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电科院电力系统研究所从事大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电网规划工作。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他很快就获得领导的青睐,得以参与了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的安全稳定分析这一重要工作。
2011年为了支撑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建设、破解张家口风电连锁脱网难题,电科院决定成立新能源所,专业从事新能源相关的科技创新与生产支撑工作,并计划抽调吴林林从事新能源并网分析工作。
一边是熟悉且稳定的工作,另外一边则是前途未卜的全新领域,吴林林毫不犹豫地选择承担这份重任,并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到了新的工作挑战中去。从此之后他追风逐日,有幸见证了冀北新能源12年12倍的辉煌。
“非常庆幸能够有机会选择一个高速发展的专业方向。层出不穷的生产难题和日新月异的技术方向,为我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每当回想起当年的选择,吴林林总是心怀感激。
但是,机会面前能否有所作为,更是考验个人的努力。
新能源所成立之初仅有8人,并网分析方向仅有时任副所长刘辉博士和吴林林两个人。面对生产难题他没有退缩,没有用故障录波数据分析脱网情况的经验,他就加班到凌晨独自摸索;不会使用数字仿真和电网计算程序(DIgSILENT)做仿真,他就专门跑到清华找“高手”请教;没有好用的新能源机组模型,他就对着教科书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搭……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逐步摸索出成熟的新能源机组脱网事件分析与仿真复现的工作经验,并负责了冀北电网成立以来所有新能源脱网事件分析,成为新能源运行故障的“活字典”。此外,他还多次负责新能源关键断面送出能力校核,有力支撑了冀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自动电压控制、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建设,全程参与了张北柔直送端新能源44赫兹振荡治理,保障了冀北新能源高效消纳与有序发展。
锐意进取,他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工作以来,吴林林始终将自主创新、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作为己任,秉承“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理念,围绕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北柔直示范工程、低碳冬奥等重大工程开展专项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电磁暂态仿真是认知新型电力系统特性的“神兵利器”,也是电力系统仿真领域的一颗“明珠”,而“仿不准、仿不了、仿不开”是摆在所有技术人员面前的三座大山。
2020年年初,为了准确评估锡盟风电大基地的安全稳定特性,吴林林带领团队向大电网电磁暂态仿真技术这一“硬骨头”发起冲击。
在电科院809会议室,吴林林带领团队成员潜心闭关了2个多月。每天亮到凌晨的灯,见证了所有人的成长。
“当时最难的是不知道路在哪里。我们只能够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试错中一点点地前进。”回忆起这段难忘的历程,吴林林至今仍然感慨万千。
经过连续2个多月的攻关,他们将上百个机型的原始控制代码封装成可供仿真软件直接调用的函数库,最大限度地还原风电机组控制器的真实特性。团队还与仿真平台厂商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优化不同仿真机间的通信机制和交互接口架构,实现了多个仿真机的时钟同步。最终,他们实现了4台仿真机的并联仿真,搭建了包括锡盟特高压和锡盟地区36座风电场上百个型号风电机组的全电磁暂态仿真平台,顺利完成了锡盟特高压交直流汇集系统的全电磁暂态仿真分析。基于这项工作形成的相关成果,获得了2023年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吴林林作为骨干全过程参与了冀北公司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撑低碳冬奥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组织管理,保障了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在他的带领下,电科院新能源所先后获得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1项,并于2022年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和第一批科技攻关团队“双命名”。
今年,吴林林被任命为张承地区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子工程一“构网型风光储主动支撑与汇集组网”的技术总师。
可以说,压在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当前,构网型技术作为行业最热门的技术方向,正处于高速发展迭代阶段,想要做出领先其他团队的技术难度很大。谈到未来,吴林林充满斗志:“我一定要发挥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思考做好技术创新布局,动态优化技术路线,力争做出冀北特色国际领先的构网型创新成果,打造示范中的示范,为冀北公司争创‘两个标杆’贡献力量。”
因时而进,他是提质增效的急先锋
冀北新能源蓬勃发展为电科院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吴林林带领着新能源团队以“时不我待,责无旁贷”的精神,积极响应电网调度对于新能源并网的差异化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业务模式,从零开始形成了“机电暂态建模+电磁暂态建模+振荡评估”的全套服务模式。
2018年,冀北电网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新能源精确建模工作,接到任务的吴林林兴奋异常:“以往新能源设备厂商保密意识非常强,我们根本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策略,而通过精确建模工作,我们就可以和厂家核心研发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极大提升电科院技术人员的仿真建模能力。”在电科院1楼的实验室,吴林林和他的同事开始了半实物测试和精确化建模之旅。先后克服了厂家半实物测试经验不足、多平台兼容难等问题,从光伏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风/光/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全覆盖,累计完成200多个机型测试,基本覆盖了国内主流厂家80%的主力机型,成为了各省级电科院争相效仿的榜样。
2023年第四季度,河北省大批新能源项目集中并网,冀北地区计划并网的新能源场站从9月底的不足10座增加至47座,装机规模超过600万千瓦。新能源所需要为这些待并网的新能源场站搭建精确的机电暂态和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评估并消除新能源宽频带振荡风险,确保新能源场站并网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当时很多项目并网都卡在了建模和振荡评估环节,所有人压力都很大。能否按时完成建模任务,不仅仅影响团队的声誉,更关乎电网人的责任与担当。”面对巨大的挑战,吴林林牵头组织开展了“并网建模百日攻坚”活动。他召集新能源所党员业务骨干成立了实验室测试、振荡评估、机电暂态建模、电磁暂态建模4支党员突击队,各队“日汇报、周总结”,加快推进半实物测试、模型校核等工作。
吴林林带队主动与新能源场站业主、设备厂家沟通测试期间出现的问题,组织设备厂家核心研发人员进驻冀北电科院集中办公,进一步减少沟通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他还牵头开发了自动建模与误差辨识程序,该程序可以辅助开展参数辨识、误差计算、图表绘制等工作,将单一机型建模用时缩短至原来的四分之一。
历经100天的奋战,新能源所提前完成了全部47座待并网新能源场站的建模与振荡评估工作,有效降低了新能源场站并网可能带来的宽频带振荡风险。形成测试报告12万页,为电科院创收4000余万元。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前路上不会是一片坦途,还有无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等着吴林林和他的团队去攻克,他们必将以只争朝夕的拼劲、锲而不舍的韧劲、敢为人先的闯劲,全力以赴投身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去,为电网安全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