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开展路径

2024-10-27于新燕

天津教育·上 2024年9期

在核心素养培养下,课堂教学转型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模块中明确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而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能够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推动课堂教学转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的优势,积极调整课程内容、制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计划、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开展的原则

(一)灵活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坚持灵活性的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其在有限的课上学习时间内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生成论,教师在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后,还要根据课上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优化与调整,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方案的执行,而是以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核心,从而真正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人文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征,与现实世界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生活、世界,使学生形成新的见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元素,将语文学科各个单元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主义思想、家庭奉献理念等人文精神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文本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又能够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开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明晰教学思路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的学习成果,而小学语文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行为的引导,以引导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指导与教学总结。但是在具体的落实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很难把控教学思路,而大单元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明晰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索,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进一步延伸与拓展,实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挖掘,从而保障语文教学活动合理开展。同时,在实际开展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设计方向要与语文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从而增强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方向性,更好地发挥大单元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

(二)有利于了解学生学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大单元教学模式要求语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去观察整个教学过程,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环节。同时,大单元教学模式还要求语文教师从全局角度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控,充分了解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精细化讲解,从而有效缩短课堂教学时间,使语文教师全面把控教学各个环节,增强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构建更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开展路径

(一)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

在大单元教学开展过程中,主题的提炼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与传统的群文阅读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更加强调单元的突出性,进而在教学环节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学框架,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大单元教学开展起初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研讨,从而提炼出更精确的大单元教学主题。大单元教学主题的提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式:第一,在教材单元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主题提炼;第二,对教材中单元体系进行重构,并寻找具有统摄作用的关键内容,从中提炼主题。在具体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提炼方式。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容时,语文教师需要细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阅读《慈母情深》的过程中,品读感触最深的场景和细节,体会“慈母情深”;在阅读《父爱之舟》的过程中,能够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品读最受感触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基于此,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慈母情深》主要描写了母亲尽管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从事艰苦的劳作,但是仍然给孩子买课外读物的情节,展现了母爱的无私、奉献与伟大;《父爱之舟》描写了“我”梦中出现的与父亲在一起经历的各种难忘场景,并通过对各个场景的叙述,展现出父爱的深沉与伟大,描述出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主要通过描述母亲的赞许以及父亲的严厉,展现出在人生的道路上,母爱与父爱都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习作“我想对您说”引导学生将自己与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形成优美的文字;“语文园地”主要引导学生以情感为基础对场景进行细致描写。整个单元在设计上具有层次性、连接性,将父爱、母爱等情感递进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从中提炼出“舐犊情深”的大单元主题。

(二)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单元教学与大单元教学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系统性,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其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吸收语文知识,从而进一步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目标进一步细化,要求语文教师布置更系统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实现语文知识体系的重构,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同时,在实际开展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以任务为中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并适应大单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然后以目标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阅读寓言故事,探究其中蕴含的道理;从阅读中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体会写作的乐趣;通过寓言故事启发学生的智慧,锻炼学生的思维。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将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叙述出来吧。”然后带领学生学习四则寓言故事,并设置简单的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阐述寓言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发表在寓言中学习到的道理,或者用简短的语言叙述四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在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能够实现学习内容的层次递进,有利于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三)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进入大单元学习任务,从而减轻学习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其中,大单元教学情境的创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对学生形成感官上的冲击,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大单元教学活动,配合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计划,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积极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在学习《古诗三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以生活化元素为主,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首先,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为学生营造田园的教学氛围;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乡村的风景视频、图片等内容,使生动形象的内容与古诗词相呼应,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在乡村生活过、玩耍过?乡村里的哪些景色或事物让你流连忘返呢?”通过问题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绪,使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保持足够的兴趣。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增强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使教师可以合理地导入重点知识,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四)布置大单元学习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布置相应的大单元学习任务。在具体布置大单元学习任务时,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语文教师要有效结合课程目标、单元内容等,实现大单元学习任务的有效性、丰富性,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单元教学内容,更好地完成大单元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为了保障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大单元学习任务。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共同阅读《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并总结其中的优美语段;任务二:小组成员相互分工,对两篇文章的框架和结构进行梳理,并绘制思维导图;任务三:以两篇文章为基础,对文章内容进行仿写、续写或者进行创新,形成新的故事;任务四:组内成员对完成的故事进行情景演绎;任务五:由各个小组对表演优秀的小组进行投票,给予表现优异的小组一定的奖励。语文教师布置大单元学习任务,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创新思维、展现自我,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五)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还要积极落实大单元评价。在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下,语文教师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评价内容不足、教学主体单一,影响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学生难以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育人要求相背离。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严格遵循新课标的内容与要求,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发挥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语文教师要不断细化教学评价标准,进一步展现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语文教师还要优化教学评价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许多语文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从一点扩散到整个大单元,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单元学习效果、单元考试成绩等,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另外,语文教师要丰富评价主体,将原有的单一主体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主体评价。不断地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模式,语文教师既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的全面评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支持,又能够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及时查漏补缺,实现自身学习体系的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积极设计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