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4-10-27莫淑新
思维导图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促进思维整合。当学生将英语单词、短语或语法规则以图形的方式呈现时,可以更容易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思维整合与记忆
制作思维导图需要学生主动整理知识,这一过程对于加深记忆非常有效。通过选择关键信息、概括要点、整理思绪等操作,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同时进行了知识的再次梳理和强化,这有助于加深其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中,单词拼写、语法记忆等内容往往需要大量的背诵,而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可以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学习图景,使记忆更加牢固。此外,思维导图的具象化特点让学生更容易联想,由于英语学习通常涉及大量的抽象概念和词汇,将这些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或图表,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提高记忆效果。比如,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英语单词与对应的图片进行关联,帮助记忆单词的意义和拼写,增强记忆效果。
(二)提升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将复杂的知识简化为清晰的图像,使学习更加系统和高效。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学生需要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以及表达技巧。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词汇根据词性、主题等分门别类,从而系统地学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可以将阅读文本的主题、人物关系、事件顺序等要点图示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非线性的方式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能够锻炼思维灵活性,激发创意思维。将思维导图以创新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自由地探索各种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路。
(三)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思维导图能够展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归纳,通过知识框架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习惯也可以制作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如使用不同的颜色、图案和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内容,让英语学习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此外,思维导图的视觉化效果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反馈,使他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展,进而增强学习动机。学生在思维导图上标注自己的困惑,并随着学习的进展逐步填补知识空白,这种渐进的学习过程会激发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愿望。同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到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思维导图引导词汇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开展词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更系统地整理和记忆英语单词,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词汇导图。学生将学过的单词按照不同主题或语法规则分类,设计成统一的结构,以清晰地展示单词之间的关系。在亲自制作词汇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单词,提高记忆效果。
其次,利用思维导图展示词汇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设计连线、分支等功能来展示单词之间的相关性。比如,将同一主题下的单词连接起来,或者通过关键词将一个单词与另一个单词关联起来,这种关联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词汇网络,拓展词汇量,加深理解和记忆。再次,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时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使用词汇导图进行复习。学生通过查看导图回顾所学单词,也可以在导图上添加新学的单词或短语,扩展词汇范围,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巩固记忆,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目,如填空题、连线题、匹配题等。通过词汇导图练习,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词汇知识,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应用。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设计个性化的词汇导图,采用不同的颜色、形状、符号等方式来表示单词的含义与关联。这样的创意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单词。
以上海牛津版初中英语“The Environment”单元中的“word box”为例,其中包含了本单元中涉及的重点词汇,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大自然和环境相关的基础词汇,并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基于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利用图片展示自然风景、不同季节和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向学生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单词,如“atmosphere(大气层)”“temperature(温度)”“green(环保的)” 等。其次,教师在黑板上或电子白板上画一个大的思维导图框架,并列出核心主题词:The Environment,引导学生一起填充导图,将相关单词如“coal(煤炭)” “oxygen(氧气)” “chemical(化学物品)” “alive(活着)” 等放入相应的分支中,利用不同的颜色、形状等突出不同类型的单词,使导图更清晰。再次,教师运用连线功能,将有关联的单词进行连接,如将“nature”和“natural”相连,将“product”和“produce”相连,解释每个连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单词之间的联系和使用场景。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制作词汇导图,以“The Environment”为主题,自由拓展词汇,设计属于他们的独特导图并分享,展示他们关于主题的创意与理解。
(二)以思维导图引导语法教学
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思维导图的视觉化和图形化特点使语法知识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与练习活动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提高语法运用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将语法知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结构,将各种语法规则、句型结构和语法要点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整理,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整个语法体系,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用一个中心主题词表示本单元的语法规则,然后根据不同的分类使用分支和子分支来展示具体的语法知识。其次,教师利用图形化的示范例句,详细解析语法结构和用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并从中感受到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教师还可以设计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练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完成填空、连线、匹配等题目,这些练习涵盖不同难度层次,从基础操练到应用提高,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的语法规则自主撰写句子或段落,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法应用能力。最后,教师灵活利用思维导图的连线功能,设计词语之间的相关连线,让学生从一个单词延伸到相关联的词汇或短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语法知识网络,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法记忆和应用能力。教师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思维导图的复习,有利于学生查看导图回顾所学的语法知识,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法应用能力。
例如,在上海牛津版初中英语“Electricity”单元中的语法部分教学中,本课主要涉及can、must、may三个情态动词的用法以及区分,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三个情态动词表示的含义及用法,以及正确运用情态动词进行造句。基于此,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展开语法教学。首先,在电子白板上创建一个思维导图框架,写上中心主题“Using Can for Ability and Permission”,添加分支,一边解释 can 、must、may三者表示能力和许可的用法,一边让学生记录在导图上,并展示例句,如“I can speak Chinese.”“Can I go to the bathroom?”“Must they leave?”“May I come in?”等,同时解释每个例句中 can 、must、may的用法和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语境正确运用情态动词。其次,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连线功能,展示 can 、must、may与相关词汇或短语之间的联系,如 could、should 等,鼓励学生从思维导图延伸思考,尝试使用其他情态动词来表达能力和许可。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规则,加深记忆,锻炼语法应用能力。
(三)以思维导图引导英语阅读
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更好地整理信息、梳理思路、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阅读新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其观察标题、插图、关键词等,先行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构建思维导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查找信息,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其不断地完善思维导图,记录文章重点、主题句、关键细节等内容。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阅读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述。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表达能力。在复习阶段,学生可以将课文内容、单词、语法等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形成复习笔记,系统化地复习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海牛津版初中英语课文“Archimedes and the golden crown”为例,本课的阅读目标为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关键信息、梳理逻辑关系。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细节,并提出问题:“文章讲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解决问题的?”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来制作思维导图,将文章的各个要点作为节点,通过连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使用“Archimedes”和“the golden crown”作为两个主要节点,并由此探究其他信息,鼓励学生添加细节和适当的连接词,以构建更完整的思维导图。根据文章提示,学生在思维导图上添加“problem”“solution”“water” “principle of buoyancy”等节点,并使用合适的连接词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添加其他相关信息节点,如“Archimedes’ other inventions”“Archimedes’ impact”等,来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锻炼了阅读能力、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与互动,学生交流彼此的见解,扩展思维导图,并进行总结,强调每个部分的重点信息和关联性,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阅读,能够促进学生更有条理地整理文章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参与拓展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四)以思维导图引导写作教学
将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思维、整合信息,提升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从而提高写作质量。第一,在开始写作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写作主题。例如,展示一个启发性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话题思考。第二,写作时要在思维导图上明确写作目标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设定写作目的,并限定范围,以便写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条理性。第三,在思维导图上列出写作要点,构建逻辑结构。将主题作为中心,将主要观点和论据作为分支罗列,使每个观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联系,形成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第四,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确保他们不偏离主题,写作连贯。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其在思维导图中补充更多的细节。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相互提供建议,共同完善作品。第五,在思维导图上标注关键词、短语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并鼓励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写下自己的想法,以辅助语言运用。
例如,在“Wise men in history”一课的写作练习中,要求学生提高写作正确率。根据“writing”部分内容可知,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作文中出现的错误用法,包括单词、语法、标点符号等。教师首先搭建了“grammar mistake”“spelling mistake”“punctuation mistake”三个分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检查文章“Julius Caesar killed by friend”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错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归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交流文章中错误的用法,进一步完善导图结构。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学生能够更有条理地规划写作结构、组织思维,并有效整合素材,提高写作质量。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到引领学生整理思路、深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兴趣等多重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综合语言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英语词汇、阅读、写作等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思路,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