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指导策略
2024-10-27刘洪臣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作文素材的运用程度对于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具有直观影响。教师可以加强对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的指导,以有方向、有质量的素材积累为学生丰富写作内容,优化写作思路,达到较好的写作教学效果。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素材选择的途径与方法。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指导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对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写作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能够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渠道,优化学生素材积累的思路。在这一指导下,学生能够更专注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观察自然和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素材内容、渠道的丰富有利于学生在写作时产生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从而使学生言之有物、下笔有神。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运用,学生的写作技能将在素材积累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积累意识
素材积累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积累意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至关重要。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各种素材,学生能够学会筛选和组织信息,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积累意识可以迁移应用到语文学习乃至多学科学习的领域活动中,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终身。此外,素材积累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运用丰富的素材进行联想和想象,使文章更具独特性。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指导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脚踏实地培养习惯
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所见之物和个人感触迁移运用到写作中,以实践的方式推进教学,让教学指导落到实处。遵循实践性原则开展素材积累指导教学,能够加强教学指导与学生写作实践的结合,为学生创造实践积累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素材积累习惯的养成和实践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个性化原则:预留自主选择空间
个性化原则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思路不同,对同一命题的解读不同,写作的出发点不同,则对同一素材的应用切入点也会有所不同。对此,教师要遵循个性化原则,在教学指导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素材积累兴趣与需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自主选择,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展示个人独创思路,形成和而不同的写作思想。
(三)多样性原则:提供多个积累方向
多样性原则强调素材积累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这里的多样性涵盖素材来源的多样性、学生积累素材方式的多样性、学生选择和利用素材思路的多样性等。遵循多样性原则开展素材积累指导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从而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写作内容具有新意,更具可读性和生动性。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指导的策略
(一)优化写作素材积累途径,拓宽学生视野
1.在课内Q5la3sbFJ+8n045cGHg6ixJuaykzhQFkMriM9tmKkPk=资源中积累素材,挖掘教材潜在价值。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课后习题等课内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中的素材。例如,在教授写景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描写手法、用词特点等,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色。在探究教材插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描述,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探究课后习题与综合学习板块时,教师可以予以学生素材积累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习题来积累相关素材。重视课内资源中蕴含的写作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读中积累、在图中积累、在话题中积累的良好积累意识,充分拓宽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思路,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潜在教育价值。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挖掘与“成长”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情感体验。如课文《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中分别描述了乡村儿童日常劳动和游戏的场面,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思考这些经历如何让自己感到“长大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中的情景,如《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插图,让学生描述园子的景象和自己在园子里的活动,从而积累有关自然和生活的素材;《梅花魂》一课的插图则可以让学生描述祖孙二人讨论梅花话题时的神态动作。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素材,丰富文章内容,提升写作水平。在《祖父的园子》课后习题“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写”探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进行练习,从而积累更多的素材。总之,挖掘教材资源是指导学生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课文、插图等资源的深入挖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和素材库。
2.在课外资源中积累素材,拓展素材积累渠道。
课外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素材积累渠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网络文章等,了解更多的社会热点、历史事件、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文化体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感受生活,从而积累更多的素材。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家庭资源,如家庭故事、家庭传统等,挖掘家庭中的素材。课外写作素材不仅具有独特性,还能增强学生对家庭、社会、他人、自我的情感认同,有助于学生写作内容的丰富和写作思想的优化。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课外资源中积累与读后感相关的素材。首先,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作者的观点、情感表达和叙述方式等。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成长小说,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或感悟,以便在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了解社会动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节目、阅读报纸等,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还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豆瓣、帆书等蕴含读者交流板块和书评分享板块的阅读APP,帮助学生阅读优秀书评,从中获得读后感的观点类素材,丰富学生对本课写作内容的感知。学生在丰富的课外写作素材渠道中获得素材积累启示,从而选择适合个人兴趣和需求的写作积累渠道,形成写作素材积累兴趣与意识。
(二)列举多元素材积累方法,丰富实践策略
1.观察感悟法:有体验感地积累素材。
观察感悟法是一种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来积累素材的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美好。教师可以结合课时写作主题与需求,组织学生对特定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展开细致观察,让学生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从而积累丰富的素材。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提高写作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感悟法来积累素材。首先,选择一个具有情感表达的场景,如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表现出紧张或兴奋的情绪,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这位学生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方面的变化。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这位学生内心的情感波动,从而积累有关情感表达的素材。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在观察感悟法的践行作用下,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从而将这些真实的体验融入写作中,使文章更具真情实感。
2.分类摘录法:有层次地积累素材。
分类摘录法是一种有条理、有层次的积累素材方法,它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素材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在写作时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将素材分为人物、事件、景色、情感等多个类别,并在每个类别下细分出更具体的子类别。例如,人物类别下可以细分为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子类别。通过分类摘录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素材,还能够提高写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分类摘录法来积累素材。首先,引导学生确定要描写的人物特点,如勇敢、善良、勤奋等。其次,教师让学生回顾身边的人物,找出符合这些特点的人物,并收集相关的素材。在收集素材时,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以便更具体地描写人物特点。最后,教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如将描写勇敢行为的素材归为一类,将描写善良品质的素材归为另一类等。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够根据需要快速找到相应的素材,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分类摘录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还能帮助学生在多元素材的帮助下高效地完成写作任务,节省构思精力。
3.主题检索法:有针对性地积累素材。
主题检索法是一种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积累素材的方法,它要求学生在积累素材时紧密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或观点,搜集与之相关的各种素材。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更加聚焦,使文章更具有深度和说服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针对性地搜集相关素材。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时,学生可以围绕“环保的重要性”这一主题,搜集关于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素材。通过主题检索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加高效地积累素材,还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主题检索法来引导学生积累素材。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写作的主题——神奇的探险之旅,并让学生思考在探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与探险相关的各种素材,如探险家的故事、探险地的介绍、探险装备的知识等。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素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使用虚假的信息。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素材的适用性,让学生能够判断哪些素材可以用于本次写作。最后,在素材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素材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自己的“探险”素材库。例如,学生可以将探险家的故事分为勇气、智慧、团队合作等不同的主题,将探险地的介绍按照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进行分类。这样,在写作时,学生就能快速找到所需素材,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主题检索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探险素材,还能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更加聚焦主题,使文章更具深度和说服力。同时,通过整理和分类素材,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未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素材积累思路指导,提高积累质量
在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积累思路的指导,以提升积累质量。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积累素材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素材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积累观念,避免盲目收集和堆砌素材。再次,在收集素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素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确保所积累的素材具有价值。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和整理素材,将无关紧要的素材剔除,将有用的素材进行分类与归纳。通过不断地实践,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将得到提升,写作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并教授他们如何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素材。首先,鼓励学生从书籍、网络、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建筑特色等。其次,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素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辨信息的真伪,避免使用不准确的信息。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筛选和整理素材,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写作时使用。加强素材积累思路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素材积累质量,使学生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强化学生的积累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遵循实践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将素材积累指导策略分为素材积累途径的开发、素材积累策略的枚举和素材积累思路的指导三个方面,分别渗透于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积累指导过程,使学生在作文课堂上取得持续进步。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