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新”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路径

2024-10-27李娜

天津教育·上 2024年9期

“双新”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改革,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对高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在新高考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下,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做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理解数学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此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但就目前来说,如何在“双新”背景下进行高中数学单元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双新”与单元教学概述

(一)“双新”概念

“双新”主要是指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新课程标准》和2019年实施的“新高考”改革。这两项改革旨在推进高中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中毕业生。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提出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构建探索性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新高考作为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重大改革,主要目的是实现高中教育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单元教学的概念

单元教学是当下备受教师关注的教学方式之一,其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结合教材编排的内容以及特点,将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内容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单元教学通常包括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技能和概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和资源促进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双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的价值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高中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性和探究性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基于“双新”背景,高中数学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一些互相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理,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通过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将具有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点构建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建立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认知结构。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全面提高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双新”背景下,教师应当摒弃传统以“知识学习”和“成绩提高”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一门学科都有相对应的学科素养,在数学素养中,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传统的教学活动多以知识讲解为主,由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为学生灌输教材内容。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双新”,也无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通过单元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探究性学习等,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单元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相互思考、探讨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双新”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充分应用单元教学,可以使教师更加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单元教学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教师能够积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全面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

三、“双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

基于“双新”背景开展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活动对教师以及学生都有着重要帮助,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上。然而就目前来说,在高中数学单元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在“双新”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单元整合原则,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元,在此基础上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然而,部分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时可能存在教学内容设置过多或者过少、难度不匹配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在“双新”背景下,教师更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极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课堂上很少主动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单元教学需要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个人或团队的形式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然而,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缺乏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单元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达成。

(三)教师专业发展不足

基于“双新”背景,单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师有着一定的教学要求,在实践中,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但就目前来说,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单元教学,忽略了单元教学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且缺乏相关的教学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教师难以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情况导致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双新”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路径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在“双新”背景下,教师要想全面发挥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可以有效指导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时,通过分析了解到,本单元由两个板块组成,分别是“集合”以及“常用逻辑用语”。在“集合”中,主要聚焦于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关系以及基本运算;在“常用逻辑用语”中,其涵盖命题与量词、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内容。基于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从知识目标角度来看,主要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如子集、真子集的概念,会用列举法求有限集的所有子集;能够用符号和v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关系,能根据集合的关系解决简单的求参问题;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等;熟练掌握常用逻辑用语,如命题、量词、充分条件等。从能力目标角度来看,主要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正确使用常用逻辑用语进行推理和论证;能够有效分析和解决涉及集合和逻辑的复杂问题。从情感态度目标角度分析,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便需要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比如在第一课时“集合及其表示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合,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讲解集合的定义、元素等内容,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而后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一概念。在学习集合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时,教师需要进行单元教学,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而后为学生讲解集合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并组织学生进行集合运算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运算的理解。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让学生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设计单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对于“双新”背景下的高中数QrxlBH8f9WKt3MEFjnldAMxKy9s3CMn6zbTky6Yw/ZU=学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要从单元教学活动方面出发,充分遵循“双新”原则,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其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单元内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思维认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设计单元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可实施性。

例如,在教学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册第四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时,本单元总共七个课时,主要有“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幂函数”等内容。结合本单元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个导入环节,与学生共同回顾前期所学的“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相关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要求每个小组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填写在思维导图中,以帮助其更加清晰地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一环节过后,教师便可以结合两个部分的内容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如“通过变化系数和常数项,探究线性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单调性”“利用奇偶函数的定义,探究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奇偶性质”“分析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征,探究他们的异同之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并记录实践结果。在这一个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学习,在小组中集思广益,发表个人的看法,并围绕思维导图有目的地学习,显著提高了学习效果。然后,教师设计总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探究结果,归纳提炼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特点。这样的单元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全面理解函数及其性质相关知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也能够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单元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高中数学单元教学中,虽然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但是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单元教学质量。在“双新”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开展单元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单元知识点、教学目标等进行充分研究,制定详细教学计划。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做好教学资源的准备,尤其是教学课件、习题等。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保障教学效果。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可行、教学资源是否充足等,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策略,如积极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互动;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在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开展更高效的单元教学活动。如此,方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双新”背景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活动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主动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围绕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