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渗透
2024-10-27杨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要。为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利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素养。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问题,无法发挥数学思想的真正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阐述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的意义,并对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的有效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渗透现状,不仅有积极的影响,还有问题和调整。为改善这一现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加系统地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采用多元化的渗透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小数数学的教学质量
数学思想作为数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学习情况有着极大影响。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思想,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今后数学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数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技巧等多个方面。将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体系,推动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充分利用数学思想的游戏,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数学的美,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和综合素养。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思想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探索性,通过渗透数学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水平。
二、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的现状
首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大部分教师认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也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种渗透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往往只是在教授某一具体知识点时,顺便提及与之相关的数学思想。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思想,但无法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思想。
其次,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上,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教授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忽略其他可能对学生长远发展更有益的数学思想方法。过于单一的渗透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限制学生的数学视野,抑制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全面、系统地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教育环境过于注重功利性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这种唯结果论和分数论的教学导向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可能导致他们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原动力。
三、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的策略
(一)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通过讲述数学小故事、设计数学游戏、组织数学实验等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实例,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如广阔的田野或森林,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片土地有多大吗?我们如何来描述这么大的面积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面积单位学习产生好奇心。同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如不同大小的纸张或纸板,上面标明相应的面积单位,让学生亲手触摸、比较,从而直观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面积单位。比如,描述一个公园的面积、计算一个城市的总面积等。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不仅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与“公顷和平方千米”相关的数学游戏,如面积估算游戏、单位换算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其满足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直观的图片、播放生动的视频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如购物结算、计算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接着,通过课件演示乘法计算的竖式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乘法计算的规律。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头乘头、头加头后乘尾、尾乘尾”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规律。然后,利用视频教学资源展示一些与乘法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等。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乘法计算练习题和拓展知识。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在线乘法竞赛,挑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或者引导他们探索乘法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乘法与分数的关系等。通过以上步骤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将数学思想巧妙地融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在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角的度量”这一课时,以一个生动的日常生活场景开始,如展示建筑物的墙角或钟表的指针,引出角的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角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接着,使用直观的模型和生动的比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的定义,如“角是两条射线共享一个起点后形成的图形”。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角模型(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锐角、直角、钝角等角的种类和特性。然后,教师详细示范如何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解释度、分、秒的概念,并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分发一个高精度量角器和几个不同大小的角模型。鼓励他们互相协作,尝试自己测量角的大小,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鼓励学生多尝试、多交流,培养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另外,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练习题,如测量复杂图形中的角度、比较不同角的大小等。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解题思路,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体并画出它们的角,使用高精度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记录在作业纸上,不仅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四)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花费、测量物品尺寸等,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通过展示生活场景的图片和道具,引发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超市的购物小票,引导学生观察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和总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接着,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不同水平学生在通过一个小组练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成长,而且能帮助基础好的学生巩固。教师先出示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计算,鼓励和引导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则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反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让每组学生分享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和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规律,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个阶段,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小数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比如,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根据商品价格和数量计算总价;或者模拟餐厅用餐场景,让学生计算餐费总额等。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小数加法和减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知识点,并强调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不仅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灵魂,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如何将这些深邃的思想巧妙地渗透给学生,是一项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提高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巧妙运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等方向,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