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进阶式劳动教育策略的应用
2024-10-27宋以燕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尤为关键,因为这是学生形成初步劳动观念和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动的形态和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研究小学进阶式劳动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进阶式劳动教育策略,旨在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劳动教育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掌握劳动技能,并培养其终身学习和劳动的习惯。这种策略不仅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还重视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
一、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现状
小学劳动教育在中国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然而,小学劳动教育因地区和学校而异。一般来说,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包括手工、农作、家政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劳动教育得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一些学校也在努力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劳动教育资源分布地区差异大,偏远和贫困地区劳动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学校由于经费限制,缺乏足够的劳动教育设施和工具,难以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活动。而且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现有教师也缺乏相关培训和实践经验,导致劳动教育质量不高。其次,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不够合理和完善。有些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而且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劳动教育往往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态度难以得到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再次,家长和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家庭和社会配合不足。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但现实中家庭作业和课外兴趣班占据了学生大量时间,减少了小学生参与家务和社区服务的机会。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学生接触自然和生产劳动的机会减少,缺乏真实的劳动体验。这些问题与挑战都使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亟待解决。
二、进阶式劳动教育的意义
随着国家教育方针的校本实施,以及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逐步重视,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成为必然选择。其中,进阶式劳动教育是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旨在通过系统性、深入性和个性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相较于传统的劳动教育,进阶式劳动教育强调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全面促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进阶式劳动教育注重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进阶式劳动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深入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同时,进阶式劳动教育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设计个性化劳动教育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阶式劳动教育强调学以致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阶段,通过分阶段、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和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有助于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小学阶段的进阶式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社会适应和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三、小学进阶式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各方合作,营造开展进阶式劳动教育的基本条件
1.学校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在开展进阶式劳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给学生提供开展进阶式劳动教育必备的、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首先,学校可以制订综合的劳动教育计划,包括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确保劳动教育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其次,学校可以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支持,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进阶式劳动教育活动。再次,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进行劳动实践的场所和设备,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2.家庭发挥启蒙和辅助作用。
家庭在开展小学生进阶式劳动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家务劳动、DIY手工制作、园艺种植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其次,家长不要让孩子独自去劳动,而是要与孩子一起参与劳动教育,共同动手做事,分享经验和技巧,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和沟通。再次,劳动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家长要重视安全教育,教导孩子进行劳动活动时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并传授给孩子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3.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社会。
为响应教育部大力开展劳动教育的号召,学校应当积极与校外实践基地达成合作,组织小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如园艺、环保等,通过各种渠道向小学生传递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其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参与社会劳动,小学生可以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互动,促进社会融合和文化交流,培养勤劳、自立和自信的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以草莓采摘园实践为例。首先,学校和采摘基地应当基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劳动教育活动,包括采摘草莓、整理果园、学习种植知识等内容。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草莓采摘园参与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分组体验采摘草莓的过程,了解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在此过程中,基地可以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引导他们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学校复盘实践活动,与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草莓采摘园的劳动教育活动,持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遵循新课程标准,探索进阶式劳动教育道路
劳动教育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注重实践操作和体验学习,鼓励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协助者,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1.设置实践性项目。
教师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项目,比如让学生参与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实践项目,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来完成实践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果。
2.引入科技元素。
结合科技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工具、机器人等现代科技设备,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虚拟实验室或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安全意识。比如:使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制作实物模型,加深学生对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
3.组织团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到农场、工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劳动形式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在团队中分配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如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者等,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感和责任感。活动结束后,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反馈和总结,讨论活动中的亮点和改进之处,帮助他们从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总之,小学阶段的进阶式劳动教育策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不断探索和完善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注: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进阶式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ZJZX012)的研究成果。
(柳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