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4-10-27廉怡人

天津教育·上 2024年9期

幼儿期是个体获得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思想与行为方式较为直接,简单易懂,容易被分辨和理解,有利于幼儿学习和与人交往。区域活动是大班幼儿在园期间的游戏活动之一,在活动中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都能得到提高,并能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建构游戏作为区域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融思维、操作、艺术、创造为一体的活动。建构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促进其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形成与丰富。

在区域活动中,建构游戏需要幼儿操作建构材料,充分调动想象力,与同伴共同完成搭建任务。幼儿动手搭建、动脑思考,最重要的是与同伴进行协商沟通,在你来我往、分工合作的氛围中,达到丰富感知经验与主观体验的双重目的,实现全方位发展。建构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以建构游戏为载体,在游戏实践中充分发挥建构游戏的潜在优势,尝试运用多种策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幼儿参与制定建构区域规则,增强游戏活动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保证幼儿一日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任何自由活动都需要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培养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首要目标和内容。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他们基本能制约自己并劝阻他人的行为。因此,让幼儿参加制订建构区域规则,担当游戏的小主人,既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又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以教师与幼儿讨论制订建构游戏区的区域规则为例。教师先提问:“我们建构游戏区需要怎样的规则呢?”有的幼儿说:“我们有榻榻米,所以我们要先脱鞋。”有的幼儿说:“不能太多人上去,不然就太挤了。”有的幼儿说:“收区的时候,我们要把积木都放回原位,不然下次就不好搭了。”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讨论,最后总结出大班建构游戏区活动规则:进入游戏区域前请先脱鞋,轻拿轻放,互相合作,游戏结束后将物品放回原位。在之后的建构区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能够遵守他们制订的规则,并做到相互提醒,不往地上扔砸游戏物品,减少了积木乱摆放的情况,规则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二、突出环境的“无声”教育,培养幼儿自主能力

我们的建构游戏区设置在榻榻米上,这也是幼儿午休的地方。教师注重周围墙饰所蕴含的教育作用,分别在墙上设置了“搭什么”“怎么搭”“我会搭”三个版块,并与幼儿共同布置。

在“搭什么”的版块,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制订游戏主题,将幼儿感兴趣的建筑、参观过的展馆等照片贴在墙上,便于幼儿学习,唤醒幼儿经验。在“怎么搭”的版块,教师介绍了积木搭建的方法,如平铺、垒高、架空、围合、组合,以及积木搭建完成品的照片,便于幼儿学习和实践。

在“我会搭”的版块,教师请幼儿事先进行绘画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他们想搭建的建筑、大桥、小区或其他事物的设计图画下来,作为搭建过程中的参考“图纸”,这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建构区活动中,他们会自主确定搭建的主题,不时地参考墙上所提供的材料,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提高自主能力。

三、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沟通,在建构游戏中发展合作交往能力

善于与他人合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幼儿未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力。5—6岁是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求幼儿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对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将为幼儿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基础。大班幼儿选择不同的建构材料进行拼搭,运用各种建构技能(插接、排列、组合、旋转等)进行综合搭建,这就要求他们学会分工合作,与同伴一起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教师应充分为幼儿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为幼儿交往提供助力,引导幼儿评价他人和听取他人的评价。大班复杂的建构游戏恰恰为幼儿的合作与交往提供了这种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一)携手游戏,在合作中学习交往方式

在搭建天津文化中心的图书馆、美术馆和大剧院的模型时,幼儿自由分组,两两搭建一栋建筑。只见然然和洋洋迫不及待地开始拿取积木搭建。然而,刚开始搭,两人就发生了争吵。然然说:“我要用长积木搭,门要开在这里!”洋洋说:“不行,我要在这里搭楼梯,你不能把门放在这里!”眼看着别的组搭建的美术馆和大剧院已经初见规模,两人着急起来,更是谁也不让谁。

此时,教师适时介入进来,走上前说:“动动脑筋,你们分一下工。”然然和洋洋对视了一眼,就主动说:“要不我来搭楼层,你来布置。”“可是我也想搭楼层。”洋洋说。“那我们轮流来。第一层我搭,你布置;第二层你搭,我布置。”两人达成一致后,重新开始游戏。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下,图书馆很快就搭建好了。

游戏结束后,然然和洋洋都说:“大家合作搭建,又快又漂亮!”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可以协商和讨论小伙伴提出的建议,斟酌应该认同还是反对某个看法或建议。他们在与同伴的游戏过程中,丰富了交往的经验,掌握了交往的方法,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

(二)互相评价,从合作中汲取正向反馈

在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前,教师都会将建构游戏区中幼儿搭建的作品拍下照片。在进行讲评环节时,请幼儿制作者对作品进行讲解,由其他幼儿欣赏、评价。如睿睿的建构作品是一座大桥,他根据附近的立交桥进行了搭建,其他幼儿纷纷表示赞叹。睿睿详细介绍了他如何设计高架、如何搭拐弯处,其他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纷纷跃跃欲试。辰辰还提了一些建议:“要是在桥旁边放置一些树就好了。”“或者搭一个公园,我记得这个桥旁边就有一个。”小雪说。在第二天的建构游戏中,幼儿结伴尝试搭建大桥、公园,幼儿情绪高涨,积极探索,都体会到了分享合作的快乐,获得了成就感。

四、教师积极评价,增强幼儿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情感,是幼儿通过他人的积极评价获取到的自我肯定。学龄前的幼儿主要依赖于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尤其依赖于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语言、动作,如点头、微笑、竖大拇指等暗示,是幼儿无声的强心剂。因此,教师要多用、善用、巧用积极评价,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多采用纵向对比,表扬他们的进步,不轻易否定或批评。同时,教师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能够有效增强其自信心。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搭建材料、同伴和操作空间等要素,在充分自主的空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如果幼儿能够感觉到被完全接受、尊重,进而就会表现出自信,参加游戏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五、自由发挥,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社会的发展最需要创新型人才。幼儿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幼儿期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结合实物照片模仿搭建后,引导幼儿自主设计。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主动性越高、想象力越丰富,创新意识也越强烈。如在搭建过迪士尼城堡的模型后,幼儿自主确立搭建了“白雪城堡和小矮人小屋”模型。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引导幼儿随意搭建,不设限制。在搭建过程中,幼儿自由发挥,在第一层为白雪公主搭建了宝座,第二层搭建了豪华卧室,第三层搭建了欧式餐厅,还开拓出一片阳台,将美工区制作的白雪公主娃娃放在露台上,增加了故事情景内容……在搭建由小路连通的城堡和小木屋后,幼儿还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

综上所述,建构游戏不但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操作、艺术、创造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把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纳入建构游戏的目标中,积极发掘建构游戏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潜在因素,在活动过程中加以强化提升,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