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幸福体育课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4-10-27庞娟王香香

天津教育·上 2024年9期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体育课堂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阵地,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其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成功所必备的基础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重点。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让体育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二)研究目的

打造幸福体育课堂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幸福体育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更加乐于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释放压力,改善心情,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团队意识和自信心,促进社交能力和情商的提升,使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打造幸福体育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幸福体育课堂的特点

幸福体育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技能训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快乐和幸福中成长。幸福体育课堂的特点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教师会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体育的内在价值,提倡“乐学、乐练、乐赛、乐分享”的理念,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提升幸福感;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教学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评,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温暖;重视体育环境和氛围建设,为学生提供安全、适宜、有吸引力的体育场地设施等。学生在积极健康、快乐向上的教学环境中真正实现了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为“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在幸福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做到“寓教于乐”。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等方式展开教学,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满足学生身心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练习和展示,乐在其中。通过“学、练、赛、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生活中。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运动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在各种游戏教学和组织中,学生行为习惯和体育锻炼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在体育比赛中学生需要根据各种突发状况积极采取措施,面对胜利从零开始,面对不公冷静理智,面对挫折屡败屡战,有助于学生情绪的调控,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在体育比赛中,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比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正确的胜负观,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在幸福体育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四、幸福体育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幸福体育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升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一)提升运动能力

新课标指出:“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运动能力反映的是学生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在幸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幸福体育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运动项目游戏,充分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在课堂中注重创设愉悦身心的体育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运动体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学生喜欢且能够学以致用的内容。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锻炼的机会也相应增加,基本运功技能和体能得到提升。在课程设置上遵循新课标,从“单个技术的教”转向聚焦“完整项目的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安排更加系统、完善,做到“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专项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幸福体育课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探索和创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在幸福体育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锻炼肌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在跑步、跳绳、篮球等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力量和自我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耐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强自信心。因此,幸福体育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运动能力。这些在课堂上锻炼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二)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在幸福体育课堂中,不仅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

幸福体育课堂重视学生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学生需要了解健康生活常识,知道适量饮水的重要性并自动远离或少喝碳酸饮料,了解保护视力的方法,知道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及如何有效预防传染病等,能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使学生在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

幸福体育课堂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如通过举办体育展示或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在体育学习和练习中,学生对感兴趣的学习项目能够长期坚持练习,并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幸福体育课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一个可以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空间。幸福体育课堂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暂时摆脱学习的烦恼,专注于运动,学生可以尽情奔跑、挥洒汗水,释放紧绷的情绪,重新充实精力,同时体育运动可以让大脑分泌多巴胺等快乐激素,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幸福体育课堂能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幸福体育课堂上,学生经常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各种活动,如搭桥比赛、足球比赛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互相配合、协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在各种球类比赛中,学生需要胜不骄败不馁,在紧要关头快速作出决策,培养了学生关键时刻沉着冷静的应变能力。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成长,提升了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同样提升了他们在未来职场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三)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新课标指出,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

在幸福体育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练和个人展示,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在各种比赛中不仅教会了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有正确的胜负观,也教会了学生自尊自信,有责任意识,更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这些运动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体育品德,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而且可以迁移到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