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语文课堂教学

2024-10-27王连娟

天津教育·上 2024年9期

人教智慧教学平台以统编教材为蓝本,为教育者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学习资源。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人教智慧平台的应用价值,并立足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从音频和视频应用、内嵌功能、课后习题等多个方面举例说明数字平台的使用策略。笔者希望通过实践应用的分享,带动更多学科教师共同使用数字平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围绕智慧教育平台制定教学目标

(一)构建跨时空的立体化智慧语文学习环境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需构建跨时空的智慧语文学习环境,服务于核心素养培养。单元整体教学应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混合式学习,打造智慧课堂。

(二)实现尊重差异的深度语文学习互动

课堂教学需充分激活数据潜能,实现精准教学。借助数字技术,加强师生互动,实现个性化教学,推动教育由经验向数据智能转变。

(三)获得多样化学习情境中的真实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设置真实语言运用情境。教师应结合数字技术,创设多样化、真实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和生活需求,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

二、依托智慧教育平台解决教学问题

(一)挖掘人教智慧教学平台的价值

1.以统编纸质教材为依托,资源权威可靠。

平台以统编教材为基础,提供权威、可靠的教学资源。该平台不仅同步更新内容,还包含由专家团队研发的名师课件,节省教师筛选资源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平台资源丰富,内容涵盖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聚焦语文学科性质,提供互动性强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依据教材改革进程,内容实现同步更新。

人教智慧教学平台中的内容紧跟教材改革脚步,统编教材落实以来,平台就不断更新资源,推陈出新,内容也日益丰富。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担心教材的版本是否过时,平台会及时更新所有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资源。手机版人教智慧教学平台可以同电脑账号进行同步更新,教学资源可以在手机、电脑等终端进行查看、编辑,为实现实时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聚焦语文学科性质。

人教智慧教学平台中的资源形式丰富,内容多样,辅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资源均可在课件中插入快捷播放等便捷操作,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教材内容呈现单一的不足,为课堂的情境化教学提供支撑,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体验。同时,这些资源的配备聚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能够将教材资源功能外显,发挥语文教学的实际育人功能。

4.资源热点互动性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智慧教学平台中的资源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方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探究、实践,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优化学习效果。

(二)使用数字教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数字化教材应用应张弛有度,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其辅助教学优势。第二,教师应甄别数字教材资源,按需增删修改内容,确保资源更新并与教学需求匹配。第三,重视数字教材的互动化特点,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沟通解疑,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上要点能够确保数字教材得到有效运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应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学实践

(一)创设课堂情景,感知课文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语言运用是基础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营造氛围,利用数字教材的音频、视频功能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实现纸质教材有声化、情境化,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的感受,从而顺利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二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村居》,教学教师可通过播放古诗朗读动画视频,将学生带入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孩童放风筝的欢乐。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对古诗描绘的画面有了更具体的印象,理解更深刻。

再如,在教授《端午粽》时,教师可利用数字教材展示包粽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联想端午节并探讨相关习俗。问答和视频展示营造了真实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随后,教师播放配乐课文朗诵,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如“文章讲了什么”,声情并茂地诵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化了对文字的理解。通过数字教材,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化,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借助内嵌功能,品词析句,进行学习示范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完成语言的积累,提升思维能力。数字教材的内嵌功能可以让教师通过画笔、笔记等功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运用课文品读等学习文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牛和鹅》教学中,这一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学习本文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1.观看导语,了解批注。

学生在三年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初步了解了用批注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牛和鹅》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立刻就会发现,这篇课文是带有批注的,随即利用内嵌中的聚光灯功能,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批注角度各不相同,从而引出做批注时可从有疑问、写得好、有体会、有启发等视角来进行批注。

2.引导阅读,示范批注。

以课文第二自然段“不怕牛”为例子,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抛出问题:“从哪感受到我们不怕牛?”学生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选择画笔功能,在数字教材上进行圈画、批注后,引导学生总结做批注的方法,即读文、圈画、写批语。

通过交互性强的内嵌功能,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师的示范,更直观地达成学习目标,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借助书后习题,巩固语言积累,优化作业设计

学生语言的学习不仅要有落实,更要有反馈。数字教材中课后习题的设置,即交互动画的应用,让学生可以通过拖拽、动画、选择、对比补充的语文学习材料,落实课后习题,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搭设支架。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十课《蜘蛛开店》书后题是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故事。这道习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据关键词的提示复述故事。课后题提供了两个资源,涉及了学生完成习题的两个环节: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第一个内嵌热点是课文的配乐动画,没有朗读的音频,教师在课上可以组织“为课文动画来配音”活动,让学生练习朗读课文。学生看着课文动画来进行练习,课文情景的直观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2.拖拽功能,立体化讲故事。

第二个内嵌热点,在课后练习中运用数字教学平台,通过拖拽动画让学生匹配动物与购买的商品,并据此讲述故事。随后,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这种交互式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思维搭建支架,促进语言积累,避免了枯燥的纸笔作业,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双减”政策下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提供了新思路,使作业完成更加高效且富有趣味性。

四、展望智慧教育平台提升教学成效

人教智慧教学平台虽在探索阶段,但已显露出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数字教材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指导下,教育者应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创新融合信息技术的同时,教育者应合理利用这些工具,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而非单纯将其视作与教育无关的技术要素。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逐渐加速,数字技术正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方式,以期满足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需求,也这为教育的创新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育者与学习者需保持初心,合理应用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李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