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耕“五育并举” 落实“双减”政策

2024-10-27吴红张爱军赵继星刘娟

天津教育·上 2024年9期

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我们从“减负提质”育人模式、多方联动协同发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

一、探索育人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的理念下,探索 “减负提质”育人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为丰富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学校举办了趣味心理运动比赛。此次比赛主题为“飞扬童年 快乐同行”。比赛共设五个比赛项目:毛毛虫、过河、集体力量大、欢乐旋风跑和摸石过河。学生们热情投入,既兴奋又紧张。比赛全场热情洋溢,充满欢声笑语。

心理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习、讨论,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做到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认识到,要了解身边的小伙伴,在与小伙伴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因此,教师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是当务之急。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主渠道,教师应通过创设数字学习与生活环境、夯实数字时代的基本技能、提升数字化应用与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为其在数字时代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坚持育人为本,守住教育初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制度要求,而且是自我在追求教育幸福时的一种内在动力。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初心,更能让教师享受教育之乐。

二、建构生态教育系统,家、校、社合力育人

生态教育观表明,家长资源与子女教育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家庭教育构成了影响子女发展的重要生态系统。开发利用好家长资源,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家长工作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已成为教师育人的手段之一。

例如: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的接触中,发现所教班级的家长中有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班主任希望巧用这些家长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眼界。于是,班主任首先联系了既具备石油专业知识,又能鼓励自己孩子参加班级活动的小宇爸爸。小宇爸爸基于“双减”背景,为讲好公益课进行了认真准备。五个小视频加上精简的板书和出色的讲解,把学生们带入了神奇、魔幻、科学的石油之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宇爸爸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课后,小宇爸爸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挥笔写下《“双减”政策让我圆梦》一文。

课堂不仅应该属于教师,而且应该属于家长、社区、社会,属于未来。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班主任应该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接下来的公益课效果更是出乎意料的好。在公益课的示范带动下,一些家长自愿报名加入讲师队伍,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些家长以《第一次听爸妈讲课的感觉真棒!》等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此活动被《天津教育报》、今日头条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为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一致,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支持学校教育。

三、精简作业总量时长,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支点。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负担,其本质是增效提质。“双减”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让作业由被动机械转向主动个性,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元化,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线上教学中,师生每人一台电脑,依托“和教育”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网络平台进行交互式学习。在课后辅导和作业辅导方面,“和教育”线上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精准、个性化。教师可以不布置统一的作业,而是依据每个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情况,以个体或者分组的方式推送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或分层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及时上交,教师在线上随时批阅,打破时空限制。教师批改作业时,能够自动反馈和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如数据统计中显示:优秀作答几人,已批阅几人,有错几人。教师透过数据了解学情,进行相应调整,将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批改或提前录制解答视频的方式,线上推送给学生,进行精准辅导。作业评价方式,教师不再局限于对和错的分析,而是从作业提交数量、未提交数量和催交数量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学生的作业正确率来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从学生多项数据的比较中深入掌握学情。

“双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转变育人方式,使教学改革与作业改革深度融合,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深耕厚植“五育并举”,确保学生学足学好

以美提升教育境界、人生境界、生活质量,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结合学校举办的劳动技能大赛,班级全体学生进行公正、有序的初赛,推举出班级代表参加学校劳动大赛总决赛。

“开始!”随着教师的发令,只见全班的参赛选手都低下头,包起书皮来。赛场上只剩下“咔嚓咔嚓”的剪纸声。一把剪刀、一张书皮、一本教科书,在学生们灵巧双手的剪、叠、折、掀、按、包等一系动作下,一气呵成,犹如行云如水一般。“我包完啦!”班上的学生田梓萌率先举手,只见她手中托着的书已经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裳。比赛结束了,参赛的学生把书皮包得整齐、美观。学生们专注的眼神、认真的脸庞、娴熟的动作、友好的合作,让劳动技能大赛激烈有趣、友好和谐。

“双减”之下的学生们爱说、爱笑、爱唱、爱跳,“双减”之下的学生们动手、动脑、动心、动情,时时神采奕奕,健康成长。减负赋能,“五育并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其艺术素养。课堂上、操场上、赛场上,随处可见学生们纯真的笑脸……他们展现了活力四射、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五、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双减”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校科学统筹、精心设计,充分挖掘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后服务,全面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100%,课后服务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拓展。

学校根据学段特点、个体差异,推出课后服务“套餐”,分为学校社团和班级社团两个版本,各包含几大板块。各班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加入“自选动作”,灵活安排套餐内容供学生选择,实现课后服务精准供给。“个性化学业辅导”板块,强化基础学习,让学生问起来、学起来;“科学一小时”板块,让学生走进科学,做起来、练起来;“艺术天地”板块,让学生美起来、唱起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学校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面对面个性化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思齐妈妈说:“课后服务真的很人性化!双职工家庭家长要晚上7点才下班,孩子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丰富了课余生活,我们做家长的也不用担心他的安全。”从统一的课程“配餐”到张扬个性的“自助餐”,学生体会到更多学习的趣味,为日后的专业选择埋下种子,师生在文化课之外有了更多接触,关系更加融洽。

怀揣“教育强则国强”的教育情怀和时代当担,我们不断尝试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方式,让学生跳起来、唱起来、笑起来,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身心负担。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健全人格,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

(吴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