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024-10-27霍晶晶
在美育的艺术天地里,我们应当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经典艺术,塑造美好心灵,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基。美育是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教育,是对人自身高尚情操的召唤。
因此,教师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美术课堂教学结合,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而且能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同感与感染力,使其在创作及审美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的种子从小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在未来生活学习中发扬光大。
一、以“润心共情”为价值追求,涵育爱国情怀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国主义教育的有些内容显得有些抽象。如果照本宣科、说教灌输,学生难以理解,更难以触动心灵,无法收到很好的育人效果。通过形象生动、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美育活动,化抽象为具象,如教育学生爱祖国就从爱家乡开始,从爱我们居住的城市和村庄开始,去珍惜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乱丢弃乱刻画,保护我们的环境;再具象些,从爱自己的家、学校、教室开始,美化环境,整理物品。奋发学习、强健体魄就是爱国;团结同学、帮助弱小就是爱国;诚实守信,待人友善就是爱国;勤俭节约、勇于挑战就是爱国,引导学生从小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共情、体悟怎样去爱国。
因此,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形象、鲜活的教学情境中,用学生喜欢的、能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不断体验、感悟、浸润,潜移默化地激发情感共鸣,润心共情,逐渐将爱国情感内化于心,实现爱国主义情怀认同和价值追求。
二、以“课程统整”为实践路径,提高美育实效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美术教学中深入挖掘美术教材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对于唤起浓厚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是有效的实践路径。
(一)依托挖掘美术教材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课堂中,深入研究美术教材作品,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不同版本教材课程内容有《连环画》《祖国在我心中》《艰苦岁月》等。这些美术书上的内容体现了爱国思想,也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雕塑《艰苦岁月》的作品通过老战士吹笛子,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仰首遥望远方,眼中充满对革命胜利的遐思,体现出战士们在艰苦岁月中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讲授《连环画》一课中选取《鸡毛信》《地球的红飘带》等作品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美丽的家园和民族的繁荣富强来之不易,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战士们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与乐观坚韧的意志。
以艺术作品为切入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美术教材中挖掘体现爱国情怀的艺术内涵,提升美术课堂的温度。
(二)以专题形式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以纹样专题单元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从纹样的材料、形式、主题进行探索,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艺术实践中进行美术创作,感受传统文化,理解民族审美。
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壁画纹样、青铜器纹样,鼓励学生发现、体验民间艺术中的纹样美。将中国传统纹样知识进行深度探索,从多角度去感受中国传统纹样之美,收获深层的文化底蕴,以“探究—欣赏—理解—融合—评价—展示”为主线,结合纹样内涵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以“我来保护中国传统纹样”的专题单元成果研究展,小组作品展示与评价,体验纹样创作的快乐,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跨区域校际交流合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运用特色校本课程,以云端相见的全新形式,跨区域与其他城市手拉手帮扶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交流,在互助教育资源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一课,与甘肃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剪纸体验。两地师生的隔空互动,弘扬了传统文化,提升了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以朴实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乡,展示家乡宣传视频、美景图片,运用剪纸的方式剪出家乡的标志建筑、学校样貌、节日团花等,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共享、共学,不仅在云端架起友谊桥梁,而且对祖国的繁荣富强及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巨变一一了解,学生对祖国发展巨变产生自豪感,尽展爱国情和爱乡情,同样也是爱国主义情怀的升级体验。
三、传承“红色文化”,培养时代新人
(一)欣赏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人物、故事
在美术教学中欣赏央视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如同徐徐打开的美丽画册,将那些思想丰富、形式美感、主题鲜明的美术作品呈现出来,这些描述和刻画不同时期红色故事和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相互交织,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
例如: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中国画《天津解放——会师金汤桥》这幅作品选取了天津战役中最激动人心的会师时刻,红旗漫卷,决战津门。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临摹,描绘画作中金汤桥上下大大小小16面旗帜,红旗作为主要的视觉符号,代表着胜利和解放,招展飘扬,点燃了会师时刻激动沸腾的气氛。用深色将色彩不甚鲜艳的人物主体和主要红旗凸显出来,从而预示着天津将从此告别灰暗的历史,走向光明的未来。学生一边创作一边了解天津的历史,珍惜现在美好生活,更加热爱家乡天津。
利用视听环节,欣赏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对同学们进行红色教育,培养爱国情怀,达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二)素拓课程凸显红色育人的爱国情怀
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素拓课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校利用衍纸画课程进行策划、创意,制作数十万个衍纸小卷。“国旗国旗真美丽,小朋友们爱祖国……”学生一边轻声哼着欢快歌曲,一边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动起小手,拿起衍纸条,细心地用衍纸笔把衍纸条卷裹成一个个立体小圆圈,认真制作和粘贴。最终全校师生用15万余个衍纸卷,制作出一面13.5平方米的大幅国旗,为祖国生日献礼,一个个鲜艳的衍纸卷凝聚着全校师生爱国之情,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同学们也纷纷表达自己内心的骄傲、激动和自豪,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达到了根植爱国情怀的教育目的,成为一次意义非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集体绘画长卷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绘画长卷既直观又壮观,是学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的生动载体。作为新时代学生,学好四史,知史才能鉴今。在美术课堂活动中进一步聚焦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如我校开展“做新时代好少年,与祖国共成长”的“四史”书画长卷绘制主题活动。教师通过引导、讲授、示范绘画等帮助学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提升爱国主义实效性。学生运用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方式,围在一起拿着画笔兴致勃勃地投入绘画中。学生在多彩的绘画活动中回味红色经典,加深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真切地体会到了祖国的伟大,珍惜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四)用好社会资源传承红色文化
我校定期与美术馆建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美术馆老师走进校园,讲述连环画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独特艺术形式,承载时代的记忆。例如:介绍《红船》《地道战》《闪闪红星》《雷锋》等爱国主义题材连环画作品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创作连环画的知识和绘画的技能技法。与同学们台前互动,模仿人物形象,热情高涨,仿佛融入到连环画中。之后同学们创作、讲解、交流连环画,互相探讨创作心得,感受着连环画带来的快乐与欣喜,眼中闪烁着艺术的光芒。
总之,润心共情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课程的统整,将学科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把爱国主义教育从教的外在重心转移到学的内在重心。统整课程的实施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长点,成为达成美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突破口。今后,我还将继续创新爱国教育实践模式,传承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元化路径,固本培元,凝心聚力,让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每个学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注:本文系天津市教委重大社科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3JWZD56)的阶段性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