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多元成才的高中普职融通研究与实践
2024-10-27牛怀德张聪郑大伟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因此,普职融通既迎合国家政策要求和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又符合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基本普及化后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诸多学者在普职融通教育模式和实施路径上都作出了努力探索。整体来说,国际上职业教育更加成熟。美国的综合高中模式、英国的职业资格制度、德国开放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实现了贯通。国内学者则侧重分析实行普职融通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论证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原因以及实施路径。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大众价值观念中更偏向于“劳力”,而非“劳心”。其目标定位更侧重于“就业”,而非“升学”。尽管国内诸多学者进行了普职融通研究,但其成果也未能完全突破困境,切实实现学生多元成长成才。
本文将立足普通高中,论证培养学生多元成才的普职融通模式,同时,以天铁第二中学为例,给出从学校办学特色和地域文化两个角度出发的普职融通实践,详细说明该校在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建设、周边厂矿企业和中职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举措。
二、培养学生多元成才的高中普职融通模式研究
(一)普通高中普职融通主要模式
高中阶段的普职融通是指通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规划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增进学生对职业与社会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性、实用性人才的办学理念。学校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和发展需求,实行多样化教育,提供多样化成长途径和模式,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最终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依据以上研究内容,本文重点研究以下三种普职融通模式。
第一,基于校际合作的双主体互通融通模式。此类模式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的学籍各自不变,但通过课程互选互学,学分成绩的互认机制,建立相关制度,搭建学生成长成才平台,使得普通高中学生能跨校学习职业技能基础课程,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与指导,中职学生也能学习文化通识课,体验普通高中文化课程学习。此类融通模式的显著优点是提升了课程、场地、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但从学校组织层面看,该模式涉及学生安全、组织成本等因素,因此往往难以大面积实行。
第二,基于校内课程渗透式融通模式。此类模式立足校内课程开发,在课程选择与教学方面实现普职融通。普通高中面对新课改选科走班制实际,开发出适合高中学生的职业体验类、操作实践类、生涯规划类课程,让知识从书本走进生活,培养和建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显然,此类模式操作性强,实践难度小,是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搭建学生多元成长成才平台的理想选择。但此类模式对课程体系的建立、课时分配比例等要求较高,需要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第三,基于综合高中的普职一体式融通模式。学生入学后不进行普教和职教的分类分流,在教育初期,校内同时开设普教和职教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学校有组织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发现自己的喜好,逐步挖掘自我潜能,在学习中期选择分流。此类综合高中融合了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特色,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也互相融合,是能让学生真正实现普职分流、多元成长成才的教育模式。但从现实角度看,该模式的推行需要普通高中扩充和丰富师资,优化场地和设备,建立丰富的课程体系。
(二)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地域优势的普通高中普职融通模式研究
基于上述普职融通模式,普通高中可以结合办学特色和地域优势,挖掘教育资源,探索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普职融通模式。
天铁第二中学的办学定位是“全面发展 工程见长”。该校也由此被评为天津市第三批特色鲜明学校。为深化办学特色,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平台,学校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增设丰富的职业类课程。该课程体系既能体现工程特色,又能为学生拓展职业教育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此外,该校位于铁厂生活区,学生家长多数是厂矿企业职工,他们对冶金、炼铁、发电、环保、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与工程相关联的专业知识十分精通,这将是学生职业体验的有利条件。此外,临近天铁第二中学的中职学校也具有丰富的场地、设备资源。因此,挖掘地域优势也可作为开展普职融通模式的有效方法。综上,该校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地域优势探索普通高中普职融通的模式,如图1所示。
三、培养学生多元成才的高中普职融通具体实践
(一)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建设
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天铁第二中学构建了丰富的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设置了丰富且具有“工程特色”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例如:技术类学科开展木工制作、金属工艺、劳动种植课程。学生学习简单的木工、金工、农艺操作知识,将课本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音乐、美术学科开设歌唱、书法类课程。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鉴赏和研习,增强对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其艺术素养。物理、信息科技等学科开设开源硬件编程、无人机操控等实践课程,将程序设计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创意编程的兴趣。同时,学校开设生涯规划类课程,指导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我人格特质、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协助学生进行高中选科指导,找到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
此外,从学科教学角度,天铁第二中学还扩充了工程与生活、工程与环保、工程与建筑、工程与经济、工程与文化、工程与人工智能等校本课程,教师则引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课题,深化课程实践。
(二)普职融通教育资源挖掘
1.基于地域文化的厂矿企业资源挖掘。天铁第二中学地处铁厂生活区,学生家长多为该地厂矿工人并遍布工厂生产的各个流程。一方面,学生家长对冶金、炼铁、发电、环保、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与工程相关联的专业知识精通。不同专业的家长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同背景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与铁厂沟通,达成校企合作,有效利用了铁厂的实训基地、仿真计算机、测控仪表等设备,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化实践平台。这样,对地域文化内厂矿企业资源的挖掘也能凸显学校“工程见长”的办学特色。
2.基于地域文化的中职学校资源挖掘。邯郸市领创中等专业学校与天铁第二中学同处河北省邯郸市,该校已经形成“产教研学”一体化发展模式。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所以该校从实践基地建设入手,增设智能机器人实践基地、雕刻文创基地、服饰制作基地等,鼓励学生“动”起来,参与到作品制作,并联系公司,将合格产品进行推广销售。天铁第二中学则借助该校资源优势,一方面实现两所学校部分选修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互选,实训场地共享,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了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使得一部分普通高中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为将来专业选择提供参考,实现了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合作融通。
注: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学生多元成才的高中普职融通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212002009B)、天津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KT-[十四五]-002-GH-2107)、天津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学生多元成才的高中普职融通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KT-[十四五]-002-ZD-2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