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
2024-10-25田思雨
摘 要:高中生介于成年和未成年之间,即将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其思想政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祖国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高中生的成长,这初步奠定了思想政治课程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另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新时代下的教育改革要求,也是人才培育的要求。项目式教学法符合高中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可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项目式教学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和策略,旨在启发教师的教学思路,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方向,使教师灵活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点燃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高中政治;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涵,认为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到立足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等综合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也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进行了反复更新,科学划分了不同模块,如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等,为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奠定了基础。项目式教学作为新时代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确定具体的项目主题、项目目标、项目问题和活动任务,帮助学生在项目探究中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式教学法的优势较多,契合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在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因此,探究项目式教学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策略势在必行。
一、项目式教学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
(一)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将项目式教学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首要价值就是其符合高中生的学习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第一,新课标明确指出了高中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指出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以借助项目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形成综合能力。第二,高中生和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已经经历了比较系统的学习过程,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具备合作探究、活动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政治学习中呈现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智慧,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实践等创造机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魅力,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1]。
(二)符合学科教育的规律,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符合思政学科教育的规律,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第一,高中政治课程和其他学科有本质上的区别,其带有活动属性,需要教师开展活动教学。项目式教学符合政治课程的活动性特点,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可以借助丰富的项目活动、任务、问题,x7AQrOJaRjCYuUC7z0dzBl3XD3exi5HGgpgYn1KsDd0=对学生造成感官、思维刺激,使学生产生活动兴趣,进而积极参与项目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最终促进高中政治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第二,教师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时往往需要确定项目主题,在主题背景下细分子议题,然后创设科学的情境,以情境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第三,教师在探究项目式教学途径时会汲取丰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教育工作的改革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2]。
二、项目式教学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项目主题,确定项目式教学目标
教师要立足项目式教学的整体性,站在整体角度上确定项目式教学的主题,初步确定项目式教学的方向,完善教学目标。第一,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教材中知识的特点,总结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此基础上明确项目式教学的优势,确定学生的项目式探究主题,确保学生可以在项目探究中克服重重困难,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第二,教师要借助项目式教学的主题,确定项目式教学的框架,设计主题引领下的学习活动,指引学生合作探究主题背景下的相关知识点。第三,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能力出发,细化项目式教学目标,使项目式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可以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项目式学习积极性[3]。
以统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例。本课的知识比较抽象,且偏向于理论化,涉及的知识点不仅分散,层次也较多。如果教师仅仅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容易给学生留下知识散乱的印象,使学生无法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增加项目式教学法,设计项目主题,确定项目式教学的目标。
教师将项目式教学的主题确定为“探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设计了如下项目式教学目标:(1)在项目探究中,学生要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了解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组内完成讨论、分享和归纳、总结,初步理解分散的知识点;(2)在项目合作探究中,学生之间要产生积极影响作用,逐步形成观察、鉴别、思考、判断等思维能力,以深刻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完成辩证讨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总结我国实施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3)学生要在组内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实际,理解理论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4)学生在项目探究中掌握情境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掌握完善的学习技巧,体验项目式学习的乐趣;(5)通过项目式学习,分析、总结我国的基本国情,站在客观、全面的角度上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立足国情深入探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
教师通过设计项目主题,确定项目式教学的目标,为后续的项目式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使项目式教学高效完成。
(二)设计探究问题,指明项目式学习方向
教师要设计项目探究问题,实现问题驱动,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指明方向。第一,教师要科学划分问题的难度,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问题,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时间,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逐步完成项目式学习。第二,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结合问题难度为学生提供补充资料,避免学生的项目式探究停滞不前或者进度太慢。第三,教师要分析学生的问题探究效果,以此确定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效果[4]。
以统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为例。教师以本课的标题为项目式教学的主题,设计了如下项目式探究问题:
问题1:什么是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标准是什么?要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教师立足依法治国的主题,围绕科学立法提出了问题,要求各小组在课前完成项目式探究,结合教材内容以及自己从网上搜集、整理的知识,尝试理解科学立法,并简单讨论如何推进科学立法,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后续深入探究依法治国做好准备。
问题2:审议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是什么?人大不断完善法律的意义是什么?项目式教学虽然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师在前期的备课环节制作了和依法治国相关的微课视频,有历届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资料、党和政府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文件资料等,为各小组的项目式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这些资料,思考我国审议法律法规遵循的标准以及不断完善法律的意义。
问题3:人民关于依法治国的呼声很高,原因是什么?面对广大民众的呼声,我国的立法机关应该怎么做?教师要求各小组搜集身边的、网络上的实际案例,了解社会公众对依法治国的呼声964f1cb97bf94e9adddedd9877e15ee2,探究其背后的含义。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1,指明了学生的课前探究方向,促使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总结出科学立法就是遵循并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并组内探究了科学立法的标准,有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立法程序等,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奠定知识和思维基础。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2,借助学习资料成功降低了学生的问题探究难度,也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资料对项目式探究的重要意义,在之后的学习中会做到自主搜集资料,完成补充、拓展学习。同时,学生还在问题驱动下,总结出了立法机关审议法律需要遵循民主原则,科学设定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等。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3,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总结了诸多案例,如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校园暴力事件,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约束,很多实施暴力的未成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受害者也无法讨回公道。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初衷是保护未成年人,但同时也纵容了一些品行低劣的未成年人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因此,很多人提出了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实施暴力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一定惩处,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指出了立法机关应该积极响应人民的呼声,不断完善法律。
(三)设计实践活动,深化项目式学习效果
教师要设计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深化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效果。第一,教师要明确项目式教学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从而立足项目式教学本身,组织和项目主题相符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实践热情,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项目式学习经历。第二,教师要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创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汲取思想政治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并结合生活、社会实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5]。
以统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为例。本课的项目式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分析、总结按劳分配的概念、内容和价值,总结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颁布的政策措施等;(2)了解社会公众的主要收入来源,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必要性;(3)理解劳动的价值,形成劳动意识和精神;(4)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理解、认同、宣传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基于此,教师组织了如下实践活动,致力于深化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效果:
活动1:社会调查活动,调查社会生活中和本课相关的案例,并展开项目探究,合作探究哪些属于个人收入分配,哪些属于社会保障。教师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分头展开调查,搜集相关案例。例如:小明从参加工作以后每个月都会缴纳五险一金,不仅日常看病就医、失业待业等有保障,退休以后的生活也有保障;刘奶奶没有子女,也没有房子等固定资产,生活非常困难,于是申请了低保,生活有保障;丽丽每个月都会领工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养活自己等。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深入了解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了解了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无形中激发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调动了积极情感,从而在小组讨论中区分了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区别,从中提炼出了“劳动”这一概念。
活动2:设计调查问卷,借助互联网发布调查问卷,调查社会公众对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展开项目探究,总结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必要性和功能价值。教师通过组织此活动,成功发挥了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迅速找到了自己在组内的定位,积极承担项目式学习的任务,设计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数据等,最终顺利总结出我国现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生活需求,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人们的看病、失业、意外、贫困等各种问题,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存权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项目式教学法有较多的价值,不仅符合高中生的学习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还符合高中政治学科的教育规律,有利于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因此,新时代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充分发挥项目式教学的育人价值,科学确定项目主题,设计项目式教学的目标,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学会提出问题,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支撑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此外,教师要立足项目主题,设计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项目式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德祥.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路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4(7):79-81.
[2]宋洪杰.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J].家长,2023(36):94-96.
[3]姚燕飞.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11):49-51.
[4]陈静.基于项目式高中政治深度学习模式构建和实践探究[J].高考,2021(25):13-14.
[5]赵晓洁.高中政治“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J].新课程,2020(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