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策略分析

2024-10-25刘义

高考·中 2024年10期

摘 要:随着新课改步伐的推进,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意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情境教学法进行创新性运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先对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展开研究,接着对情境教学的课堂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根据核心素养培育展开情境教学的创新应用,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可视化情境、问题情境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可以分为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和生命观念四个维度,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先对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核心素养进行准确提取,这样才能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一)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意向和需求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并且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导致课堂教学灵活性不足,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能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为了创设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还会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挖掘多样化的生物教学资源,并采用纪录片、动画以及模拟技术来为学生展示这些教学资源,运用丰富、有趣的生物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

体验。

(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情境教学进行灵活运用,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难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结合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在情境的辅助下对生物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同时带领学生进入到深层思考阶段,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着更深刻的感悟与更高阶的掌握能力。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更加活泼,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大大增加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显著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发掘学生个人潜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沉闷、死板,并没有过多地展示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也没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探索的奥秘与魅力,教师的教学重心偏向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这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动力,给学生后续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对学生间的差异和个性化的学习特征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创建不同的教学层级,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意识到自身的学习优势,并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内容,推动学生走出一条独具个人特色的生物学习道路[1]。

二、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必须对情境教学的核心理念有着正确且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且,随着新课标的颁布,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意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为了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完善发展,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部分教师对生物核心素养以及情境教学的理念理解存在偏差,有着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学方法也有着较强的局限性,不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给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

(二)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自新课标颁布后,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但是仍有部分教师没能及时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过于依赖单向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师生间也没有进行良性的交流互动,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在课堂上进行情境问题研究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甚至还会导致学生的生物成绩逐渐下降,出现反向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物教学课堂气氛和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刻板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兴趣逐渐下降,无法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不能发挥出生物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此外,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发达,大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学生更关注新奇的教学形式,反而对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不甚关注,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四)教学实践运用不足

想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并且培养效果的高低与教师对生物学科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有着较强的联系性。但是,目前部分生物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教学形式没有深入了解,也没有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吸收他人优秀教学经验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都会导致教师构建生物教学情境时出现较多的问题,影响生物情境教学实践的效果。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仅仅只对互联网技术和情境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运用,并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又面临沉重的高中学业压力,这些都是导致教师情境教学实践出现问题的原因[2]。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想要让情境教学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需要将生本理念彻底落实到位,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需要结合新课标要求明确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方向,重点提升学生生物知识的储备,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高质量的生物教学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二)结合核心素养梳理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先结合教学内容对照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同时还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容,通过对这些教学要求的分析整理明确教学目标,并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合理规划,让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并且教师需要明确“教什么”“学什么”“学到哪儿”等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需要对学生主体进行更加详细地考查与探究,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水平等基础情况,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制订更加详细的规划,为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3]。

例如,在新人教版必修2“伴性遗传”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明确指出知识教学目标: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概念有着明确的了解;教师结合学业质量要求和学生能力为学生制定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统计与概率能力,增强学生对遗传与变异观点应用的能力、解释常规遗传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能力等。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物知识积累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学生是否在课前掌握“常染色体”“常染色体遗传图解”“性染色体”等相关生物概念,再结合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教师在经过教学分析后,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带领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病,并培养学生形成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结合多媒体设备创设可视情境

在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原本抽象、书面化的生物概念以更加形象、立体、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更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明bc7k58wR+WO+giYKVxaTd0Q8ENpHfWu/Yho/JpBOmSg=确哪些生物知识点在信息技术的二次创作下可以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可视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着更加透彻地了解,还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选择性必修1“植物生长素”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植物在生长中的变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余时间结合“植物生长素”内容展开实验实践,并对植物的成长过程进行全过程录制,最后再将视频制作成教学视频,运用视频加速的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同时,教师要结合实验结果对视频进行更加细致地讲解,这样远比枯燥的理论讲解更具有吸引力,还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对生物知识有着更透彻地了解。

(四)结合生活元素创设情境

在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生物概念的理论知识,为了减小课堂上进行理论学习的枯燥性,避免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逃避、抗拒心理,教师可以积极挖掘生活中相关的元素,将生活事例与生物理论进行有效融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采用生活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知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能降低生物理论学习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知识探究的主体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科学探索的意识和能力[4]。

以“伴性遗传”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这是一种色觉障碍疾病,患者不能正常区分红色和绿色。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对红绿色盲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男性患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女性患者。借助这种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事物来减少学生接触陌生知识时产生的焦虑感与抵触感。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情境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有效推动学生观察、思考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结合实验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提高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结合实验内容为学生创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着深入了解,还可以让学生感知到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所以,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实验的流程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验中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以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全面,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被动运输”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渗透作用”,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将蔗糖溶液装到长颈漏斗中,并选用一块合适的玻璃纸对其进行封口,然后再将漏斗放置到清水当中,同时要保证漏斗内外液面高度相等。将其放置一段时间后,教师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漏斗内的液面会升高?漏斗内的液面会出现无限制升高的情况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去观察实验现象,这样不仅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还能让学生在实验和探究中逐渐强化自身的科学思维。

(六)结合社会热点创设真实情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到社会热点,这让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得到突破性的提升。为了提升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信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还能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的课堂教学还能让学生对社会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生命健康等话题有着更深入了解,充分体现出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5]。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长江十年禁渔”这一话题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对以下几点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1)为什么长江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会出现大幅度下降?(2)实施十年禁渔计划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3)禁渔是否为小题大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就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价值有着更深刻地了解,深刻意识到作为社会公民有责任保护环境、爱护自然,这样会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综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对情境教学法进行创新应用,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各项素质进行重点培育,有效推动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久虎,郑桂芬.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策略[J].高考,2024(14):35-38.

[2]张立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策略分析[J].教师,2024(7):66-68.

[3]鲍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应用研究[J].学苑教育,2024(6):43-45.

[4]阿梦楠.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复习课教学情境创设及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5]翁俊英.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3(23):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