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下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4-10-25马雨凝
在历史学科的五项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素养是最为核心的一个,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根本依据和基础能力,也是其他素养得以落实的关键。同时,结合新中考的命题方向来看,试题从对学生具体知识点的考查已经转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别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项关键能力。为此,初中历史学习要着力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与分层分类教学紧密结合。
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材《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例,从落实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充分根据学情,通过史料的选取和使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一、目标的预设——结合学情
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其中的重难点划分不同层次,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例,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的发展(西欧、美国、日本)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再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后进生来说,需要掌握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后进生和中层生均需要掌握欧洲组织的建立及其意义;对于中层生来说,掌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优秀生要求能够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将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放在全球视角下,与社会主义发展进行比较。
本课的学习重点在探究变化上,因此,拟定标题为“洪流寻变,时代求新”,让学生在发挥能动性的探究中,掌握本科的重难点内容,从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充足的资料和时间,主要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重点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搜集史料、分类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从而提升史料实证能力。本课主要涉及三个国家(集体),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根据不同国家集体的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并为其找到了代表性的动物作为标志。欧洲发展的趋势是联合,为此用欧洲具有代表性的雄狮作为组徽。对应本课第一个子目“雄狮成群逐队——欧洲寻找新途径”。美国的特征是发展迅速,且在国际舞台上独占鳌头,用其国家的代表动物白头鹰作为小组标志。对应本课第二个子目“孤鹰振翅高飞——美国开创新模式”。日本用的是国鸟绿雉,符合日本在战后找到机遇推行改革,迅速翻身。对应本课第三个子目“绿雉加速赶超——日本抓住新机遇”。运用有趣的代表和活泼的分组活动,让学生对知识点不断加深印象,达到本课的目标效果。
但不论是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来说,学生需要完成学习目标,都需要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通过不同的史料来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在史料实证中完成历史解释,最终掌握本课内容,并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二、史料的选择——多维精选
为了让学生从更多地角度还原历史真相,锻炼史料实证能力,在课堂中使用的史料应该要涉及面足够广泛并具有代表性,在精而不在多。同时,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亦需要根据史料的难易程度,对史料进行分层整理。在如汪洋大海般的史料中,想要找到这样适合课堂使用的,需要考虑以下条件。首先,针对教学目标,史料应该与目标和教材内容吻合,学生能够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其次,针对课堂环节,为避免将材料的解读流于形式,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史料得到自己的历史认知,这也是分层分类教学得以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史料的选取要尽可能多方面呈现出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以便于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而非只能得出既定的观点。
如针对本课,在探讨如何看待社会保障制度时,可以通过多元史料的选取,利用分组探讨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对史料的阅读、选取中,进行分类归纳,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优秀生和中间生,需要尽可能多给出一手史料,史料的来源应包含档案资料、报刊社论、采访、回忆录等,让学生进行对历史信息的还原。学生可以自由地寻找能够印证的史料,来作为解释依据,从而加强对史料的理解运用能力。在搜集本课相关的史料过程中,笔者着重挑选不同时期的、不同立场的、不同阶层的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让学生在多种观点中辨析,提炼出自己的看法。如,对发表于1970年6月10日《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中的内容进行节选,选取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领导人对制度的改革来看制度发展的问题。对后进生,可能需要有史学研究者对此制度的解析和评价,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辅助他们得出自己的观点。例如,选取李超民《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一书中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总结。通过对史料的分类筛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社保制度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达到分层分类教学所预期的效果。
三、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环节,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并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依据课本内容层层深入。对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政策这一教学目标,选取了二战后英国首相的竞选这一事件,参选人分别是二战功臣丘吉尔和工党领袖艾德礼,通过熟悉的人物再出场引发出曾经救星和平凡学霸的对比,带动学生的思考兴趣。对于部分后进生,充分发挥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才能,利用简易课本剧的形式,重现竞选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课外活动的形式,在乐中学,有对本课的预习和重点知识的加强,有利于加强他们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对中层生来说,观看课本剧的同时,可以总结概括出两个竞选者的竞选口号和主要政策,初步解读史料。对优秀生来说,可以从他们的身份、经验、英国当前的局势等方面,选择自己想支持的一方。在表演的基础上,出示精选史料,让学生根据史料总结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性。在这个过程中,调动不同层段的学生的学习研究热情,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最终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