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型课堂学习样态
2024-10-25张诗兵
任务型课堂坚持核心素养本位的教与学的转型,强调在课堂上从核心素养出发,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创建学习任务,设计进阶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型课堂设计路径
(一)创设情境任务
课堂学习要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下进行,教师要设计学习的场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这需要教师深度研究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和选择教学内容,建立与生活的联系,按照“做事”的逻辑,以产品或成果为导向,让学生了解真实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任务:班级准备开展“小小超市购物节”活动,如果你有100元准备怎么花?请你完成一次购物小记。在这个情境任务中,不仅包含认识人民币,还包含人民币的兑换原理,让学生在购物、找零等过程中,直观认识人民币的价值,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提炼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靶心,是课堂学习的出发点。任务型课堂的目标设计要以学习成果为归宿,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形成可观测、可测量、相互关联的素养目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选择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这是对人物描写的综合运用。本人在编写“形形色色的人物集”这个任务的统领下,设计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能结合课文描写人物的相关语段,说出人物特点,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丰富阅读经验,体会表达效果;能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作家用侧面烘托表现人物的方法,并体会表达效果;能选取几个典型的事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并乐于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这样的目标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历程和学习方法,能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科素养表现。
(三)设计进阶活动
任务型课堂设计是站在学习者的立场,按照何以学会的逻辑,设计进阶的学习活动,让课堂学习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学习事件,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探究实践提供学习支架,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的思维,要求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探究人物的思维过程”这个情境任务的引领下,设计了“走进人物的思维过程,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人物的思维效果”等几个进阶的实践活动。“走进人物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梳理故事脉络,探究人物真实的思维想法;“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运用“反向”思维方式,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人物的思维效果”要求学生探究人物的思维方法,体会人物思维的效果和好处。
(四)制定评价任务
任务型课堂的评价任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把评价任务嵌入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关照学习目标的达成,指向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对学习目标进行精准分析,描述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清晰可行的评价任务,并结合任务表现设计任务评价标准,运用评价任务促进学生开展持续性的反思,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策略。在制定“形形色色的人物集”作品征集的评价任务时,结合素养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能认真阅读文本,圈画出人物描写的相关语段,批注出典型特点;能与同伴合作,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表达效果,分享交流阅读体会。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型课堂学习路径
(一)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学生以情境问题为导向,在情境任务的引领下,明确课堂学习将要做什么,以及要做成什么。这是学习的起始阶段,是问题的发现。这个阶段,学生带着真问题,走进真情境,充满对学习的激情和期待,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深入问题内核,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是以学科实践活动为路径,在有梯度、有挑战性的学科活动驱动下,学生开展学科探究和学科实践活动,这是学习的展开阶段,是问题的解决。这个阶段,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进入自然的学习状态,围绕问题小组展开讨论,同伴相互交流碰撞,交流对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和体会,真实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触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课堂从“教师会教”走向“学生会学”,促进学习者深度参与,实现深度学习。
(三)持续反思
持续反思是以评价任务为依托,嵌入到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性学习评价形式,检视学生的学习是否真实发生,这是学习的小结阶段,是学习过程的反思。这个阶段,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深度反思,自我矫正学习的状态,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效度,借助持续性的反思活动,确保学习者的过程性学习质量,引发学生高质量的思考,课堂从“教师点评”走向“自我反思”,促进学习者的深度思维和深度理解。
(四)成果发布
成果发布是以学习目标为参照,学生将课堂学习生成的成果、作品,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这是学习的终结阶段,是学习者表现性评价形式。这个阶段,学习者将课堂实践创新和课堂学习成果,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任务要求,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引发学生学会自评和互评,课堂从“知识学习”走向“素养表现”,让学生的学习成果真实可见,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任务型课堂学习是真实状态下的学习,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的引领下,在进阶的学科实践活动中,主动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习的本质,遵循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顺德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型’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DGH2021 013)课题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