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专业二年级声乐教学策略探索
2024-10-25卢湘楠
“声乐”是高中音乐专业考试中的重要科目,在广东省艺术联考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声乐占比有三个比例:音教声乐副项25%、音教声乐主项55%、声乐表演项80%。由于每个学生专业选择的不同情况,声乐学科的联考分数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着音乐生最后的艺术联考成绩。因此,在高中阶段的音乐专业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歌唱技巧
1.良好的演唱开端。有些学生从安静的状态过度到发声的状态,第一个字、第一句歌词唱的大多不理想,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是声音飘忽无力,不集中。第二是用力过猛,出现卡喉、顿音。从而导致前几句,甚至整首作品都很难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一定要老师停下指导,才能回到正轨。但是在考试或是表演时这是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所以要重视学生从静到动的这一转换,让学生稳定自己的发声状态。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可选择起音在中音区的歌曲让学生练习,让学生不要急于开口就唱,而是要像主持人一样在高位置打开口腔说话,找到眉心的共鸣点,反复朗读作品的第一句歌词,然后再延续这样朗读的状态去演唱第一个字,以说带唱不要故意做出要唱歌的突然感。
2.高、中、低音区的均衡发展。教师要及时的发现每个学生薄弱的声区,加强练习模糊换声点,达到音区统一。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可采用个别课和小组课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教学,将音色相同、作品相同或问题相同的学生组成2—4人的小组进行教学活动,在小组课中既能发现其他同学在演唱时的问题,也能让自己规避同类问题出现,同时还可以共同探讨以下几种解决办法。一是要稳定中音区,最大化美化可完成的音区,逐渐向上,向下拓展音区。二是女生的低音区演唱前,先大声的朗读作品,以说带唱,再加入气息的融合,慢慢找到胸腔震动感,从而将低音唱的圆润而结实。三是男生的高音区演唱,以哼鸣和小声唱为主,稳定男生的喉结,找到头腔共鸣,从而将高音唱的通畅而明亮。四是可以用身体的直观动作带动声音和气息力量的走向,例如:慢蹲,行走,踢脚,拉手,转动手臂等。
二、采用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1.歌唱中个性化的培养。一是针对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选择不同的发声练习曲,做到对症下药。二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演唱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声乐作品进行练习,以达到其当阶段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三是判断学生不同的音色条件,选择与之合适,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最大化的美化和发挥其演唱特色。
2.中国艺术歌曲的加入。例如,全班拿到声乐作品《满江红》,老师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第一步:通读作品歌词,因为是古诗词,学生对于词本身还是有一定的耳闻,因此通读一遍,明确作品,提取相关记忆。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派代表介绍本小组对于本诗词的记忆、理解和解读。教师简单总结历史故事和创作背景。第二步: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边听边以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进行情绪和强弱标记处理。第三步:单个学生单句的表演自己对于歌曲情感处理如何个性化演唱。第四步:教师逐句讲解后观看视频总结歌曲表演情绪。
三、全面进行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1.听觉评价。音乐的重点是听觉艺术,声乐演唱也是如此,所以声乐教学评价的首要评价对象就是对于声乐技巧在演唱中应用的能力。在集体课或是观摩课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通过声音来判断和评价表演者的优缺点,并进行反馈。
2.视觉评价。学生在初步接触声乐演唱后,会因为各种原因在演唱时出现不同的奇怪表情,如:提眉,瞪眼,皱眉,翻白眼等等,要及时纠正,并加以控制,以免形成习惯,影响声乐表演的观赏性。那么在观摩课中,交给学生一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开始训练克服表演时的各种心理压力,并且在紧张的同时更容易暴露自己的表演问题,这时让其他同学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既学习表演同学的优秀亮点,也能提出表演中的问题。教师作为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最后达到自我提升的教学目的。
3.整体表演评价。在有了视听评价后,对于做品的整体表现性也是声乐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包含对于歌曲情感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演唱中将自己所理解的作品情感表现程度。也就是视、听、情感的综合评价。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