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策略

2024-10-25杨雪柏杨一萍

师道·教研 2024年9期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完整体系。没有课外阅读的滋养,语文教育便如同无源之水,难以焕发生机与活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有意识引导。

高阶思维,是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深度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它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如何在推进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整合力

语文课堂的使命在于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找到课内外阅读的切入点,并以此为杠杆,撬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为例,我们尝试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巧妙设定切入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授《草船借箭》一文时,首先从整本书的价值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谋略之书、智慧之书,更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历史巨著。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精彩描写,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此时,巧妙地引入整本书阅读,鼓励学生去阅读原著,了解更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此外,通过补充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不同文本的魅力。在《草船借箭》中,周瑜留下的印象是“嫉妒心极强”,没有大都督的气度。在学生有所认知的基础上,出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在这里认识一个与课文中完全不一样的周瑜。学生的思维形成认知上的冲突与碰撞,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这些切入点不仅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整本书阅读,更成为他们兴趣点、探究点的源泉,促使他们持续、深入地开展阅读活动。

二、搭建探究平台,培养批判性思维

高阶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搭建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剖析和多元解读。

1.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活动

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反思。

如《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后,以“我心中的诸葛亮”为题开展的辩论。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诸葛亮辅佐刘备呕心沥血,缺少对儿子的陪伴和教诲,不一定是一个好父亲;有的认为既然诸葛亮足智多谋也爱民如子,为何不去辅佐曹操促进天下统一;也有的认为刘禅既然是扶不起来的刘阿斗,诸葛亮为何不“良禽择木而栖息”等。其他同学也纷纷抛出自己的反驳:如“自古忠孝两难全”“忠臣不事二主”“一山不容二虎”等。辩论中学生旁征博引,逻辑思维清晰,透过文字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思维辩证和独特的表达见解,更能从“天下统一,天下太平”的历史高度去看问题。最后教师以杨慎的《临江仙》为活动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时代造就英雄,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蓬勃迸发。古人将历史功过留给后人评说,同时留给我们的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日后同学们历经许多事,读许多书,回头再读这些名著时,又会别有一番感悟。

通过设计这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或任务,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形象,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情节、探讨历史背景等,更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探究平台

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等,为学生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探究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与其他读者的碰撞和对话,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及时做出评价,促进反思与建构

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反思与建构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这些标准和方法应该与学生的阅读目标、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方面密切相关,以确保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综合性,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评价。

2.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反馈性

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改进方法,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过程、阅读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同伴评价,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四、注重实践运用,迁移应用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的培养最终需要落实到实践运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将课外阅读与日常生活、学习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高阶思维迁移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1.结合课外阅读材料,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阅读有关环保的课外读物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和观点,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可视化的思维呈现工具,对于高阶思维的培养必不可少。《红楼梦》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人物多且关系繁复,我们采用人物关系思维导图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再以相关评价要素评选最受欢迎“思维导图奖”等。

2.将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结合

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验,并运用所学的高阶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在阅读完一本历史题材的课外读物后,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引导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评价。

3.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将课内阅读所习得的阅读方法延伸至课外

如学习部编版六年级《桥》一文,学生在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有:环境描写的句子对文章表达思想的烘托作用;上下文对烘托老汉动作矛盾产生原因的作用;展开想象,思考上下文对读者体会老汉为何受到百姓“拥戴”的作用。文章层层推进,将老汉形象和高贵的品质定格在读者的脑海。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自学并批注更多同主题文章如《哑巴渡》《沙漠悲歌》等,之后进行交流汇报,老师再及时给予肯定。

4.鼓励学生将课外阅读与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学习活动相结合

通过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和口语表达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训练,学生可以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评价方式、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并实施。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搭建探究平台、及时做出评价以及注重实践运用等策略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课外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也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探索的习惯,让学生的思路不断延伸,促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