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研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4-10-25郑莹
一、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研模式的构建
教育集团建设的目标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集团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教研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本研究组在教育集团办学统一要求下构建了以“文化同源、理念同根、立足实际、办出特色、发展共赢”为理念,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立足“三个层面”包括集团管理、语文教师专业共同体(科组、备课组、课题组)和教师个人,突出“四个抓手”(课堂共评、课程共建、课题共研、教师共培)的集团初中语文教研模式。
二、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研模式的应用
(一)调查目的及设计
为分析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研模式的应用效能,探讨一线教师对初中语文教研模式的看法和实施经验,本研究组利用问卷星对执信教育集团初中语文教研模式情况进行了自编问卷的调查,下发9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100%,问卷信度0.894,效度0.913。调查问卷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教师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调查教师参与集团初中语文教研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从组织支持、个体参与和同伴关系维度调查教师对集团初中语文教研的反馈与评价;第四部分是调查教师的感受与建议。除量化资料外,本研究还对集团校长/副校长、集团教务处主任/科组长/备长、一线教师等不同访谈群体,从不同维度进行访谈,共获访谈资料17份。
(二)教研模式的应用分析
1.有力、有效的组织支持,保障教研活动有序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学校提供的支持和保障包括制度建设、组织赋权、专家引领、评价激励、保障设施等持正面积极态度。对照教师对初中集团化教研活动在“个体参与”维度的满意度发现,两者几乎是同等比例对应。由此可见,教育集团的组织支持是集团教研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执信教育集团为集团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研模式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组织支持。这可从集团校副校长的访谈中得到印证:“学校为初中集团语文教研活动提供了很多保障,比如:课表中直接安排了语文教研时间;如碰到课程冲突,教务处会协助调课;每个年级备课组都固定了每周集备的时间、地点,学校行政会抽查集备情况和效果;鼓励老师们积极到核心校听课学习和讨论请教,还可作为一次教研活动报销路费。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管理制度全力支持和鼓励教研活动。”
2.多元、高质的教研内容,推动教学教研纵深发展。(1)教研内容广泛:教研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听课、评课,提高语文教学技能”的比例最高(87.5%),表明这是最受重视和普及的教研内容。(2)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研内容中,既有对“语文学科知识与理论”的重视,也有对实际教学技能的提升,如“听课、评课”和“教学实践案例分享”。(3)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除了教学技能的提升,教研内容还包括了“课题及学科论文指导”“课程资源与课程开发”等更专业和综合的内容,显示出教研活动的全面性和深度。同时,“教学质量评价如出题磨题、考试质量分析等”的比例也达64.58%,说明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是一个重要环节。(4)多样化的分享与交流:“主题分享、研讨、培训或讲座”的比例也超半数,表明除了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师间的知识分享和经验交流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质量、多元化的集团教研模式势必能提高教师内生动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和归属感。
3.和谐、利他的教研氛围,充分发挥集团办学优势。调查发现,教师在集团教研活动中以平等的参与者占主导地位,占比70.83%,主持/指导者较少,仅占3.13%。有80%-90%的教师认为,集团教研模式能够促进校区间、教师间的互助关系、信任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无论是核心校还是成员校,均超过90%教师认为,在参与集团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后,成员间仍能保持交流和讨论,积极探讨相关教育教学问题。在调查教师参与集团教研模式的感受中,教师们普遍提到“教学”“收获”“学习”“融洽”“启发”“成长”等词汇,说明教研活动不仅提供了知识技能的提升,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泛在、便利的网络优势,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研转型已成为区域教学研究的大趋势。调查显示,参加集团初中语文教研活动的形式主要有现场教研和网络教研,分别占比38.54%和54.17%。可见,网络教研是目前较为主流的教研形式,而现场教研仍占有一定比例,这得益于集团教研积极实施“互联网+教研”形式,积极搭建网络教研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名师展示平台。从教研形式上保障集团教研组织协调,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集团师资流动交换,有助于为课堂增效,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研模式的思考
1.完善教研督导和评价制度的建设。访谈时多数老师提到教育集团对教研活动和实施的监督与评估是通过记录的检查来进行的,如会议记录、通讯稿、照片,还会有教学领导或科长随机参与讨论,但这种方式更偏向检查是否完成而非检查教研质量,教学领导或科长工作任务繁重,每一备课组每次教研都参与显然不切实际,所以也具有随机性。因此,集团教研模式还需完善集团初中语文教研的督导和评价制度,更好地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
2.关注线下教研和差异发展的需求。访谈中,仍有较多老师渴望线下交流,如“希望考虑能继续增加线下教研”,也有老师提到“因为线下见面次数不多,对于不擅长线上沟通的老师而言有时候讨论不够深入”,还有较多老师提到集团各校区的差异。因此,集团教研模式的完善还可探索更多元、更深入的互动方式,关注集团各校差异化发展,继续丰富学习实践形式。
3.加强对新进教师教研参与的引领。在参与集团教研活动时,教龄在3-10年的教师个体参与度、职业规划和归属感明显高于教龄3年内的教师。这可能是因为教龄在3-10年的教师在集团教研中通常承担着主持及引领任务,有较高的自我要求,在比赛或职称评定上也有更高的目标。而教龄3年内的教师尚在职业适应期和职业发展摸索阶段,在参与集团教研中难以找到明确合适的定位。因此,集团教研模式的完善需要继续加强对新进教师对教研参与和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研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2214092)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