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青年教师有效观评课的“四要点”
2024-10-25阮志杰陈翠萌
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始于观摩。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课堂的优秀做法,可以有效帮助自身快速站稳讲台和提升教学技能。但青年教师如果缺乏正确观评课的指引和能力,容易对课堂教学观察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和评价上,出现“重形式而轻内容”“过分关注教师教,忽视学生学”的情况,进而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到位。青年教师只有正确掌握观评课的要点,才能科学评价课堂的好坏,进而引导自身实施有效教学,促使教学能力提升,为后续打造“优课”“金课”奠定基础。
一、看: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与达成度
成功的课堂教学始于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教学目标的达成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则是首要原因。另外,教学目标是指引全课的核心,它明确指明了通过学习所期望学生产生的变化成长。因此,青年教师在观评课中要首先学会看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与达成度。如在中职二年级《职业道德与法治》“崇尚程序正义”一课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发现,本课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三项:(1)了解程序正义;(2)明确实现程序正义的要求;(3)增强程序正义观念。对于中职生而言,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何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程序正义,增强程序正义观念是关键。因此,青年教师在观评课中要明确这一点,在明确了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再来观察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做到正确观课、评课,而不至于误把“好课”当成“坏课”,把“坏课”当成“好课”。
二、观:课堂氛围与学生参与度情况
课堂氛围是弥漫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场景下,通过师、生互动与双方行为表现、情感表达所反映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课堂氛围的好坏,可以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果课堂氛围和谐、融洽、平等、民主、欢乐,则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师生间可以平等对话,完成情感的顺畅交流。反之,师生间会处于机械对Pmj/knozPNm3kNseD6scNw==答,缺乏互动,沟通不畅的情况,甚至在课堂中充斥着对抗的味道,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都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之处。因此,青年教师在观评课中,首先要观测课堂氛围是否和谐、融洽,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课堂参与人数怎样,除了在观察教师教的行为,还要看到学生学的行为,并以此作为评判课堂“活性”的标准。
三、听BhbMEcME7MQTO4/P5XNvmQ==:教学内容与教学的重、难点
成功的课堂教学还应合理安排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教学的容量和强度都能满足学生的最大限度,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不紧张,教学的重、难点突出,让学生在完成课堂活动的同时有效解决难点、痛点,并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如在中职一年级思政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第14课中其中一框“增强职业适应性”,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差异、在校期间提高职业适应力的方法以及要提高职业准备的自觉性、主动性。从容量上看,以一课时为准,但对于中职一年级学生而言,并不要求学生真正掌握具体的求职方法,而是着眼于做好“准备”,服务于中职生即将面临的首次就业,服务于学生未来必须面对的求职和就业,让学生有初步认识,了解今后求职过程中应注意的内容和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即可。因此,青年教师在观评课中自身要清晰把握教学重、难点,关注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指向,如此才能够正确地对课堂做出客观评价。
四、品:学习评价的科学性与引领性
学习评价是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评价能有效激励学生参加课堂学习,帮助教师科学评估学生学习状况与能力水平,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多元主体评价和多样化评价,即在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可单一以学生成绩为主,而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评价主体也应尽可能全面,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三部分组成。除此以外,学习评价还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以评促学、以评导教的功能,在进行学习评价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化课堂认知,注重价值引领。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23年度科研课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中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编号:2023szk35)及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指向学科育人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14746)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