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设计视角下“SECG”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欣赏主题中的实践探索

2024-10-25何敏

师道·教研 2024年9期

单元整体设计是通过提炼单元核心概念,重组教材内容,从整体视角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SECG”是建立在单元整体设计基础上的一种音乐大单元教学模式,由广东省“粤派名师”戴智音乐工作坊暨深圳市戴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戴智老师首度提出。主张以“趣”赋能,强调通过学科融合、深度学习、知识关联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单元整体设计嵌入“SECG”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下面以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就单元整体设计视角下“SECG”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欣赏系列主题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1.连环设问法。基于SECG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以“趣”赋能的核心理念,本文中的连环设问欣赏法是指运用环环相扣的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主动聆听和感知音乐的积极状态,从而逐步向深度学习蔓延的一种教学方法。

2.分层背唱法。背唱具有增强音乐记忆力、提高音准水平、培养节奏感、建立歌唱自信、关联音乐作品等功能,可推动学生感性体验向理性认知的发展,加速线性思维向网状思维的转换,是提升音乐鉴赏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单元教学中使用分层背唱法,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背唱主题旋律或部分主题旋律,降低背唱难度,增加背唱自信,可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热情。

3.情境赏析法。SECG音乐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情境赏析法注重凸显单元教学核心,通过语言描绘、场景布置、多媒体等方式,营造与音乐作品相符的趣味性情境,增强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激发自主学习的参与感,整合零碎的单元知识点,培养完整赏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4.对比记忆法。在小学音乐大单元欣赏课中,对比欣赏可以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横向对比,或单元内不同乐曲的纵向对比;也可以是不同乐曲之间的整体对比,或相似乐曲中的片段对比;还可以是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对比,或文化传统、民族地域等创作背景的对比等。

5.背景引导法。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将感知音乐放于首位,将了解创作背景放置完整欣赏音乐作品之后进行,可以起到发散思维、拓宽想象力、保护个性特点、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

二、单元整体设计嵌入“SECG”教学模式的效果

1.趣设问深度聆听。在欣赏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世界》里的四首音乐作品时,笔者运用连环设问法向学生抛出了四个问题:1.小鸟是在直线上飞行,还是在曲线上飞行呢?2.大象是在跳舞,还是在休息呢?3.狗熊只会笨重的行走,还是可以灵活的躲藏?4.小朋友能轻易地扑到蝴蝶吗?用这四个问题将单元中四首乐曲的音高区别、节拍特点、节奏变化、速度对比等音乐要素串联起来,让低年级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趣味性问题的思考,在脑中构建除音色外,其它音乐要素同样具备改变音乐形象功能的思维导图,初步形成音乐要素会影响音乐形象的概念,为欣赏同类型音乐作品,准确感知音乐形象打下基础。

2.趣背唱转换认知。五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中的《惊愕交响曲》是海顿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变奏曲,在“探趣”模块中,笔者运用分层背唱法,让学生模拟高傲的公爵、冷酷的伯爵、肥胖的贵妇、无知的贵族小姐等不同人物形象的音色特点,重复演唱A主题。当A主题旋律烂熟于心时,学生便会对古典乐派朴素精练、严谨和谐的旋律特点产生感性认知,再结合刚存于脑中的主题旋律,去听辨乐曲变奏的次数和了解变奏的方式,掌握变奏曲的结构特点及简单的创作方法,从而完成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的进阶。

3.趣制境整体赏析。《狮王进行曲》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欣赏曲目,笔者运用情境赏析法,在“创趣”模块中用多媒体、言语描述、学生自制道具等方式,营造出非洲大草原的情境。让学生根据音乐变化,将狮王巡视领地时霸气十足,吼叫时天震地骇的气势,近卫威风凛凛的派头,民众顶礼膜拜的样子等音乐形象,用动作和表情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4.趣对比理解记忆。在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翻身的日子》的“激趣”模块中,用实物展示、现场演奏、视频观赏等方式,让学生从中找寻板胡与二胡在外型、音色、演奏方式、制作材料等方面的区别,真实感受到两件同属于胡琴家族的民族拉弦乐器虽有共性,但实则各具特色。

【注:本文系深圳市戴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之课题“新课标理念下SECG以‘趣’赋能音乐大单元主题设计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2022YQJK086)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