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家校心理工作坊的实践研究
2024-10-25邓矿明
工作坊(workshop)是一种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家校心理工作坊”,就是将“工作坊模式”运用到校家社协同育人领域。本研究将“家校心理工作坊”定义为: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目标,依托学校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家校沟通平台,以线上线下工作坊教学模式开展家庭心理教育,提升家长心理教育水平的家校共育模式。
一、面向学生:促进学生心理调适、发展积极心理的线上工作坊课程
1.前期构建:防疫情,心应对——我是情绪小管家。工作坊课程内容以认识疫情、克服恐惧、认识感知积极心理,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为主,初步构建积极心理的认知。突出积极应对心态调整,侧重情绪管理指导。
2.中期实践:宅家里,我自律——我是生活小达人。在认知基础上,面对居家久产生的无聊感、倦怠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做什么,怎么做,学习培育积极心理状态的方法,进行积极时间管理,通过线上学习、指导,线下操作的方式开展积极心理的实践。突出居家心理调适和自我实践,侧重时间管理和人际交往指导。
3.未来规划:战疫情,携梦行——我是未来小主人。针对学生对未来目标缺乏、不知所措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规划未来,让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得以延续,并构建自我成长目标,最终使学生积极心理状态形成习惯,形成自我心理意识。突出未来规划制定,侧重榜样引领和自我认识。
二、面向家长:指导家长提升家庭心育能力的家长线上工作坊课程
工作坊的目标是通过参与式工作坊,以积极心理为核心,以角色扮演、识别、自我表露、示范、反应感受等综合辅导技巧为基础,帮助家长在工作坊中开放自我、互动促进、充分觉知、积极改变,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切实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
工作坊主题有的来自于全校性的家长调查问卷,学校通过问卷结果梳理各阶段关于孩子成长家长感到困惑或焦虑的问题,有的来自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讨论发现的常见问题等。
家长工作坊成员的招募。有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有的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面向全校或面向全级通过钉钉平台发布公告和自主报名链接,有需要的家长在网络上自愿选报参加。工作坊的操作模式:
1.预热与渐入。在工作坊开始时,工作坊主持人通过音乐、游戏等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工作坊人员放松、相互认识,把家长带入一个安全与信任的环境,产生对群体的归属感。
2.探索与体验。主持人介绍工作坊主题,组织家长通过理论分析、互动交流、头脑风暴进行深入思考,让家长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通过换位体验更好地理解孩子在此情境中的心态和行为。
3.讨论与分享。前半部分,让家长在体验基础上交流、比较、辨析,概括一些家庭教育策略;后半部分,教师从专业角度提供相关策略。如“双减下孩子学习管理问题”工作坊中,家长们先围绕“推行双减后孩子在家中常见学习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请部分家长介绍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是怎样解决的,教师帮助解读孩子的行为。最后教师提供讲义“支持孩子自主学习的策略”,让家长揣摩、体会专家建议。在此环节,我们还会采用“双师”课堂模式,在学校老师心理专业知识的弱项中,引入专业的心理专家线上专业知识讲解、情绪管理技巧及应对压力方法等微讲座视频。心理专业机构与学校心理教师共同集备,确保主题内容的有效落实,提高家校心理工作坊的专业性。
4.实践与运用。工作坊开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促进家长将习得的策略在生活中真正运用起来。工作坊主持人通过视频、游戏或照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请家长代入情境商讨具体的应对策略或解决办法,让家长明了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该如何处理和应对,以检验家长们在工作坊中的收获。
5.回顾与延伸。主持人引导家长分享本次工作坊印象深刻、有启发的点,让成员彼此给予反馈,让成员评估自我进步,成员间进行互相祝福与鼓励。鼓励家长们在家长群中或学习圈中反馈后续的策略应用效果。
三、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线上家校共育的多元途径
1.定期发布“心晴锦囊”。针对每个阶段孩子们可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提供一些心理支持的方法和技巧,通过钉钉公告定期发布,帮助家长更好地走进孩子心灵,与孩子共情,化解亲子矛盾,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成长氛围。
2.开设心理阅读工作坊。定期通过学校公众号父母课堂专栏推送家庭教育、心理教育文章供家长自学阅读。围绕某些推荐文章,开设工作坊,通过“教师推介——家长阅读——分享交流——聚焦讨论——教师点评(小结)”等环节开展。通过阅读推动家长自主学习,帮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开设“扬帆漂流日记”,提供家长交流分享平台,发表家长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及时点评和引导,促进家长间交流。
3.开展亲子活动工作坊。结合传统节假日,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通过平台发出亲子活动的倡议,让孩子们策划家庭亲子活动,孩子们巧用学到的烹饪、保洁等家务技能,开展感恩慰问活动。同时,还开展了亲子阅读、亲子共绘、亲子心理小游戏等活动,通过“学校或家长设计——亲子线下开展——家长线上交流分享”方式,促进亲子沟通和交流,让家庭的爱与支持不断升温。
4.加强线上家校沟通。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心理状态,针对孩子们各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班主任及时疏导,家校合作解决各类问题,家长与教师实现双向反馈,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互动氛围。
结语
智慧校园的家校工作坊开展,让学生在线上开展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下,知识掌握、体能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保障和发展,也促进了家校的进一步联结,提升了家校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和全面发展方面的协同育人功能。通过系列工作坊课程学习,家长家庭心育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从“生活父母”到“知心父母”的转变;家长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提高,教育焦虑获得改善。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家校心理工作坊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YQJK015)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钟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