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葡萄避雨栽培全产业链生产技术

2024-10-25吕中伟娄玉穗吴文莹崔小月尚泓泉张柯郭红光

果农之友 2024年10期

摘 要:河南省为中国鲜食葡萄主产区之一,为实现葡萄“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市场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目标,从品种选择、建园定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销售和贮藏保鲜8个方面详细阐述河南葡萄避雨栽培全产业链技术,以期为河南区域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葡萄;避雨栽培;全产业链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29-19);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20230401002)。

作者简介:吕中伟(1973年—),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葡萄栽培技术研究。E-mail:nkylzw@126.com。

*通信作者:吴文莹(1988年—),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葡萄栽培技术研究。E-mail:wenyingwu.love@163.com。

避雨栽培可防止雨水和灰尘落在叶片上,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叶片光合效率,还能减轻冰雹、大风、高温、强光照等不利天气对葡萄生产的影响。遇到连续降雨的天气,能够及时喷药防病,对葡萄种植者来讲,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栽培模式。

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栽品种,建议选择夏黑、阳光玫瑰、新雅、巨玫瑰、巨峰等品种。

2 建园定植

2.1 园地选择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水源充足、pH值6.5~7.5的地块建园。

2.2 园地规划

根据园地面积设置主道、支道和田间作业道。建立灌溉和排水设施,便于灌溉和及时排水。

2.3 施肥整地

在整地之前准备基肥,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米3左右。确定南北向定植线位置,以定植线为中心撒施有机肥,宽1米左右(图1),旋耕深度30~40厘米,平整起垄。

2.4 架材及避雨棚搭建

采用高宽平架形。立柱选择长度3.2米、粗度4厘米镀锌钢管或8厘米×8厘米的水泥柱;横梁选择直径3.3厘米镀锌钢管;拉线使用10号、14号钢丝;避雨棚拱杆选择粗度2厘米镀塑钢管或0.8厘米纤维杆。立柱南北间距4.5米,东西(行距)间距3米,埋入地下0.6米,地上2.6米。定干高度1.55米,在该位置南北拉一道10号钢丝,用来固定主蔓。距离地面1.75米处东西向拉横梁,中间采用10号钢丝,行的两端采用3.3厘米镀锌管。架面南北向使用14号钢丝,以立柱为中心,向两侧依次间距30、40、50厘米布设6道钢丝,并与该高度的东西向钢丝固定。

距离地面2.15米处东西向拉避雨棚横梁,每行两端采用3.3厘米镀锌管,中间采用10号钢丝。在避雨棚横梁高度位置距立柱1.1米处两侧南北向拉避雨棚边丝,并与中间避雨棚横梁钢丝固定。在立柱顶端南北向拉一道钢丝作为顶丝。避雨棚边丝和顶丝均采用10号钢丝。避雨棚拱高45厘米,拱杆固定在顶丝和两个边丝上,拱杆间距80厘米。

避雨棚膜厚度以0.04~0.06毫米为宜,4月上旬扣膜(图2),棚膜两边固定在避雨棚边丝上,在膜上每隔1米用压膜线固定。采果后10月上旬揭膜。

2.5 定植技术

2.5.1 定植时期 3月中下旬。

2.5.2 苗木选择与处理 选择有2~3个饱满芽的健壮苗木,建议选择脱毒苗或嫁接苗。定植前进行根系整理,在水中浸泡4~6小时。

2.5.3 定植方法 适当浅栽,挖直径30厘米、深20厘米的定植穴,将苗木放入定植穴内,保持根系舒展、均匀分布,覆土一半时踩紧踏实,将苗稍向上提,然后覆土灌水,一周后覆盖地膜(图3)。定植嫁接苗时,嫁接口露出地面5厘米。

3 整形修剪

3.1 定植当年修剪

采用高宽平树形。发芽后,每株选留2个健壮新梢,一个作为主干直立绑缚,另一个作为预备枝。主干长至1.55米时摘心,选择顶端两个副梢作为主蔓培养,主干上的其他副梢留1片叶绝后摘心。相邻两树主蔓交接时进行摘心,主蔓上发出的二级副梢留3~4片叶反复摘心。

3.2 结果树修剪

3.2.1 抹芽 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抹芽在萌芽初进行,对双生芽、三生芽及萌蘖芽一次性抹除。7~10天后进行第二次抹芽,对萌发较晚的弱芽、无生长空间的夹枝芽、位置不合适的不定芽及不计划留新梢部位的芽抹除。

3.2.2 定梢 在能分辨花序质量时进行。方法是去除强旺枝和弱枝,保留中庸枝,按照单侧18厘米间距留一枝,均匀分布在架面上。定梢还要兼顾结果枝组的更新,为避免结果部位外移,选留下部新梢作为预备枝。

3.2.3 摘心 在开花前3~5天对结果枝摘心。对生长势过强、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提前进行。摘心位置在花序上4~5片叶处,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花序上2片叶处重摘心。落花后7~10天顶端副梢留3片叶进行第二次摘心,之后顶端副梢留3片叶绝后摘心。其余副梢全部去除。营养枝摘心与结果枝摘心同步进行。

3.3 冬季修剪

豫东地区12月下旬至翌年1月进行,留新梢基部1~2芽修剪。对主蔓上空膛部位,用邻近新梢留4~6芽修剪填补。

4 花果管理

4.1 定穗

在花序分离期进行,按照“强二壮一弱不留”的原则,每亩留2200~2500穗。

4.2 花序整形

在见花期进行。一般去除花序上下部分保留中间。对于需要无核化处理的品种(如阳光玫瑰),保留穗尖4~6厘米,其余枝梗全部去除。

4.3 无核化及膨大处理

4.3.1 花序拉长 对于需要花序拉长处理的品种,在花序初分离期使用5毫克/升左右的赤霉素进行处理。

4.3.2 无核化保果处理 在盛花后1~3天进行,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赤霉素和氯吡脲,具体浓度因品种而定,如阳光玫瑰20毫克/升赤霉素+2~3毫克/升氯吡脲、夏黑25毫克/升赤霉素。

4.3.3 膨大处理 在无核保果后12~15天进行,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赤霉素和氯吡脲,具体浓度因品种而定,如阳光玫瑰25毫克/升赤霉素+2~3毫克/升氯吡脲、夏黑50毫克/升赤霉素。

4.4 疏果

无核保果处理后一周进行疏果。对于无核化处理的品种,按照圆柱形整形,单穗留果60~70粒;对于自然坐果的品种,按照圆锥形整形,单穗留果70~80粒。

4.5 套袋

在葡萄转色初期或软化初期进行。一般选择白色果袋,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品种选择有色果袋。套袋前进行药剂处理,避开高温、阴雨天气。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采用清耕、生草或地面覆盖等方法。

5.2 施肥管理

5.2.1 生长季施肥 在萌芽期、果实膨大期、转色(软化)期施肥。萌芽期以高氮型、平衡型水溶肥为主,施1次;果实膨大期以高氮型、平衡型水溶肥为主,每7~10天1次,共施3~5次;转色(软化)期以平衡型、高钾型水溶肥为主,每10天1次,共施3~5次。每次施肥量5~8千克/亩。

5.2.2 秋施基肥 果实采收后9月底至10月份进行。采用沟施方式,成龄树顺行向距主干60~80厘米开沟,沟深30~40厘米,宽40厘米。施肥结束后灌1次透水。选择腐熟的羊粪、牛粪、生物菌肥等,施入量为5~6吨/亩。

5.2.3 叶面追肥 开花前叶面追肥1~2次,主要补充钙、硼、锌、氨基酸等,预防大小粒、落花落果;果实r5QeO8mDJb+F+ysRiNQrzooBgDHm2oQkh8sno1Lan04=膨大期叶面追肥2~3次,补充钙、氨基酸等;果实采收前后叶面追施1~2次磷酸二氢钾,恢复树势。

5.3 水分管理

萌芽期、秋施基肥后、越冬期分别灌透水,其他时期结合施肥灌水,保持土壤湿度在60%~80%。

6 病虫害防治

6.1 萌芽期

绒球期使用石硫合剂3~5波美度+40%啶虫·毒死蜱1000倍液清园。

6.2 新梢生长期

主要防治绿盲蝽、蚜虫、介壳虫及黑痘病、灰霉病等,推荐使用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菊酯类等杀虫剂,配合使用嘧菌酯、代森锰锌等广谱性杀菌剂。

6.3 开花期前后

主要防治灰霉病、炭疽病、穗轴褐枯病及绿盲蝽、蚜虫、透翅蛾类幼虫等。推荐使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咯菌腈、嘧霉胺等杀菌剂,配合使用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等杀虫剂。

6.4 果实膨大期

主要防治炭疽病、灰霉病、霜霉病及螨虫、透翅蛾类幼虫等,推荐使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烯酰吗啉、咯菌腈等杀菌剂,配合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等杀虫杀螨剂。

6.5 转色期

主要防治炭疽病、酸腐病、白腐病及螨虫、橘小实蝇、果蝇等,推荐使用铜制剂、代森锰锌、辛菌胺醋酸盐等杀菌剂,配合使用菊酯类、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等杀虫杀螨剂。可通过悬挂诱捕器、黄板诱捕橘小实蝇和果蝇等。

6.6 采收后

主要防治霜霉病、白粉病、螨虫、蓟马等。推荐使用铜制剂、代森锰锌、烯酰吗啉、氟硅唑等杀菌剂,配合使用菊酯类、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等杀虫杀螨剂。

7 采收销售

浆果发育成熟、呈现出该品种固有色泽和风味时采收(图4)。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采收,阴雨天不宜采收。主要销售渠道有批发、零售、电商、采摘、认养等。

8 贮藏保鲜

选择果穗大小均匀、成熟度一致、无损伤的果实进行贮藏保鲜。用内衬PE膜袋的塑料筐盛放,每筐4~6千克,在果实底部放置吸水纸。

入库前将冷库温度降至-2~0 ℃,然后将装好果实的筐移入冷库,预冷12~24小时,在预冷过程让PE膜袋口敞开,当果温降至-1~0 ℃时,在果穗上部依次放置吸水纸、保鲜剂,排净袋内空气,扎口,并合理码垛,冷库温度控制在-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