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提琴音质音色的风格化
2024-10-25郭明奎郭苏茜
小提琴诞生大约有五百年了。作为一件全手工弓弦乐器,她的科技含量之高、文化底蕴之深、艺术成就之大,今天来看仍是旷世杰作。因此,音乐界尊称小提琴为“乐器皇后”。小提琴是怎样诞生的呢?至今尚无权威的定论,于是,就有人戏说:小提琴是上帝赐给了人类用来表达天堂完美和谐之音的媒介物。从此,提琴制作者和演奏者则成为了上帝恩赐的“上帝之手”。那么怎样理解“上帝之手”呢?笔者认为:作为制作者,能对小提琴制作热爱并有所研究、有所感悟、愿意奉献,且具有心灵手巧的天赋才可能制作出让社会认可的好提琴,这就是“上帝之手”;作为演奏者能演奏出让人们动情的音乐,也是“上帝之手”。显然,“上帝之手”们各自都有着特定的环境和传承的技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有着广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个性。因此,就形成了小提琴制作的造型设计与小提琴演奏技艺的不同流派,使小提琴的音色丰富多彩,也产生了多种风格。关于小提琴丰富多彩的音色,其制作奥秘可以论述成:你看到了,却想不到;你触摸到了,却感觉不到。数百年前的奥秘,引来了无数人的好奇与探索。意大利提琴界曾有人预言:再过三百年也很难解其制作奥秘。若想制作出理想音质音色的小提琴来,需要材质与工艺相结合。只有制作方法得当,才能制作出理想的小提琴来。寻求小提琴的制作方法有如下考虑:
①不同的材质,相同的工艺,寻求材质的音质;
②不同的工艺,相同的材质,寻求工艺对材质的音质的影响关系;
③相同的工艺,相同的材质,寻求工艺和材质合成后理想音质音色的概率。
相信优秀的制作者经过反复实践和认真总结,可以使小提琴制作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从而利用特定的材质、特定的工艺制作出理想的音质音色风格化小提琴。
另外,小提琴在每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手里都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色和同样美妙的流动质感,因此小提琴音质音色的风格,需要制琴者与演奏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小提琴的音色风格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一,阳刚之美——浓郁豪放、浑厚深沉、明亮圆润、大气浩然;其二,阴柔之美——含蓄典雅、细腻集中、甘纯华丽、忧郁神秘;其三、中庸之美——宽松温暖、厚亮衡度、刚柔相济、庸蕴诙谐。
先来说说阳刚之美吧。很奇妙,笔者不假思索地想到了贝多芬和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位古典音乐界的“图腾”,近千年来,除了他,恐怕找不到第二位作曲家,能以如此刚烈的性情怒放自己的生命。正是这种桀骜的性格,叛逆的作曲手法,使得他一生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在1806年首演时遭遇失败。显然,这位勇于摆脱对贵族依赖的作曲家得罪了一些人。“丹橘经冬犹绿林”,贝多芬懂得如何超越命运,坚持维系自己心中的信念。
贝多芬心中的“阳刚”决非是狂放、夸张,而是巍然、深邃。一百多年后,我们能从科岗的身上依稀看到贝多芬的影子:棱角分明、刚毅坚强。这位演奏家的演奏总是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表情严肃,彻头彻尾的“冷漠”。但他却大刀阔斧地将手中的弓子挥了下去,其内在的张力表露无遗。这种“张力”饱含着一种“严肃的真实”,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那么的纯粹。也许贝多芬的旋律有时并不讨好你我的耳朵,可是他却能将生活中极具物质性的素材转化为“有血有肉”的时代精神。所以他的作品需要毫不造作的演奏家来演奏,科岗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他的演奏正应了“纯粹”这两字,“纯粹”的大气,“纯粹”的直白,“纯粹”的所向披靡,巍然屹立。他的琴声刚劲有力,有着面对广袤宇宙的泰然。
高昂神圣的英雄气质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要特征。但是,贝多芬在此乐章中加入了含而不露、柔中带刚的因素,与英雄气质形成一定的对比,从而更好地突出那浩然奔放的英雄性格。科岗身上总是有一种遏抑待发的力量,这与贝多芬的音乐气质相得益彰。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演奏者并不是一个好的演奏者,如何控制好手中的乐器,是对演奏家自身艺术造诣的考验。演奏家手中的提琴好比英雄手中的宝剑。一生若能寻找到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那把宝剑是何其幸运!科岗早年使用的是一把1707年的斯特拉蒂瓦里名琴,但成名之后却主要使用的是两把瓜奈利名琴。我们现在听得到的科岗录音基本都是由约瑟夫·瓜奈利于1736年制作的。瓜氏琴的音色粗旷雄浑,带有“长飙风中自来往”的大气。正适合科岗遒劲的力道和深沉的表演个性。只有遇到善于挖掘的演奏家,提琴的音质音色价值才会尽可能多地被体现出来。
说到阴柔之美,其音色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忧郁伤感。对此最好的诠释莫过于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了。此曲连希特勒都为之着迷并称其为“女王”,其含蓄内敛、邈逸细致的曲风,是小提琴演艺界公认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正如贝多芬的“唯一”性格一样,门德尔松亦如此,我们不可能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里,体会到那份绚烂静美的执着与善良和谐的性格。闭眼聆听,一支清新的旋律由独奏小提琴娓娓道来。随之你的眼前会立刻浮现出一个清秀嫣然的身影,对,这就是门德尔松!在阴柔之美的乐曲中门德尔松做到了恰如其分,应该说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的音乐,我们永远也找不到“胡笳一声愁绝”的乐章,最多不过是“两眉尖,一半儿微舒,一半儿敛”的轻怨罢了。关于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的录音版本,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米尔斯坦。米尔斯坦的演奏极具贵族气,而给予我们的最大震撼则是他在提琴音色上的处理,可谓精致动人、隽秀婉雅。加上其精确的技巧、不善张扬的个性,使全曲没有半点脂粉气。想必结识了他的音乐,就如同找到了一种生活中的逸然、信念上的幸福、情感上的满足。
说到中庸之美之前,有必要先来说说提琴制作界的魔术师——斯特拉蒂瓦里。他在1700年后进入自己的鼎盛时期,此时的他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制作出的小提琴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他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创造出了属于“未来”的小提琴。谁也没有想到,一百年后的音乐会上,一把小提琴居然可以跟几十甚至上百人的交响乐队相抗衡。即使坐在音乐厅的最后一排,也能感受到那“阳光渗进天鹅绒”般的美妙感觉。
所谓“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米尔斯坦于1945年买了一支名为“戈德曼”的斯特拉蒂瓦里名琴,之后便将自己曾经一直使用的另一支斯特拉蒂瓦里名琴“丹克拉”卖给了苏联小提琴家路易斯·克拉斯奈。他曾经说过:“我对这支琴的爱并没有减少。只是和一位火花四射、热情洋溢的金发女郎厮磨多年后,我慢慢感觉到,我应该找个比较清醒或许比较安静、端庄的褐发女子”。这段独白,道出了提琴音质音色的风格对于一位演奏家来说,并不是有着一成不变的喜爱,也意味着他期望最大限度地将音乐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后来米尔斯坦的演奏果然体现了华而不俗、清而不寒的音乐气质。
勃拉姆斯称得上是一位“中庸”大师。他的音乐有着古典的骨架、浪漫的诗情。风格强劲奔放、绮丽清雅。平静之中有波澜。跨过威严的门槛,没有光灿灿的金银器,只有低低悬垂的乳白色流云和轻沾在草上的露珠儿。勃拉姆斯在第一次造访意大利后,被当地的人文风情深深吸引住了。之后,只要有时间,勃拉姆斯就会到意大利旅行采风。愉悦轻松的心情,再加上不断产生的创作思绪才得以完成了自己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巧合的是,与贝多芬那首知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一样,也是一首D大调的协奏曲,这是勃拉姆斯一生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在24个大、小调音阶中,每个音阶都有其音色表现特点,而D大调音阶是所有音阶中最辉煌的,两位作者之心可见一斑。勃拉姆斯的这部作品有着很明显的贝多芬的影子,但却透着丝丝的浪漫气息。他的音乐,一边是德国汉堡的冰天雪地,一边则是普雷斯堡的和煦盎然。
“中庸”绝非“平庸”,而是“返璞归真”。勃拉姆斯运用扎实的创作手法、匀称均衡的形式、简单动人的旋律,使全曲回归到朴实的温馨生活中去。如果说贝多芬有独立自主人格之美的“岁寒心”话,那么勃拉姆斯则有坦然平和人格之美的“年轮纹”。“一棵参天大树,表皮上有了智慧的皱纹,梢头不停地颤动着新叶”。然而这种“智慧”的美只有通过演奏家精湛的技艺才能折射出来。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只因他的琴音既有克莱斯勒的自信圆满,又包含着自己强劲的气势与恢弘格局,是少数能够刚柔并蓄的小提琴家。或许正是这一点,使得奥依斯特拉赫格外钟爱勃拉姆斯,使得仅仅此曲的录音就有至少16个版本之多。同时奥依斯特拉赫用过的名琴也多达十几支。奥依斯特拉赫所演奏出的音色既有阳光般的辉煌灿烂,又有清风般的徐徐朦胧。正因为具备如此温暖甜美的特质,所以常被乐坛喻为“小提琴界的沙皇”以及“最内敛的划时代演奏大师”。
关于人琴合一。人有个性,琴亦如此。斯特拉蒂瓦里和瓜奈利所制作的名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它们共同拥有宏亮圆润的音色,但相对而言,斯氏琴较为温暖。委婉流畅的音色时而清纯亮丽,时而温馨柔媚。最适合不以外表的炫技,音色见长的演奏,能够充分体现作品和演奏家高贵的风格以及深邃的意境。正如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一样,小提琴的音色亦有许多派别及风格。但是,如果没有不同风格演奏家的多姿多彩和“慧眼识英雄”,我们今天怎会听到这些风格各异,且完美和谐的“天堂之音”呢?19世纪初,维奥蒂将斯特拉蒂瓦里提琴带到欧洲各国去演奏,从此“斯特拉蒂瓦里”的名字,便传遍了世界各地。他的名字也成为优质提琴的代名词。又如,瓜奈利·德尔杰苏到了晚年,被同行敬仰为优秀的提琴制作大师,但他的名声在意大利之外却完全无人知晓。直到 1804年,帕格尼尼得到了法国商人李龙先生赠送的一把瓜奈利·德尔杰苏1743年制作的小提琴,并亲密地称为hoDAXT3+neZmvArlTSGFY/yRl0cG4aoXSXu9kAlr8Q4=“我的大炮小提琴”,此琴由此得名“加农炮”,因其音色苍劲醇厚,高音区亮丽而不尖噪,低音区宽深又不沉闷,使得帕格尼尼喜爱它胜过他所有的其他名琴。“大炮”小提琴也因其“魔鬼”般的演奏而一举扬名。因此,瓜奈利·德尔杰苏本人及其作品也和斯特蒂瓦利那样齐名于世。
历史赋予了提琴制作家、作曲家、演奏家各自的使命。
我们透过艺术家的作品能洞察和掌握一个时代的精神与脉动,进而通过演奏家将时代的精神以一种美的形式折射出来。小提琴“阳光渗进天鹅绒”般的美妙感觉,则是每一位提琴制作者的梦想,是握在演奏家手中最真实的质感。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演奏者、不同的音质音色,能鲜明地反映出他们截然不同的个人性格及音乐气质。
作为提琴制作师,如何制作出在音色、音质上令演奏家满意的小提琴呢?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了解演奏家:在开始制作之前,与演奏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演奏风格、音乐偏好、技术特点以及对音色和音质的期望。观察他们的演奏姿势和手法,这有助于在设计和制作中考虑到舒适度和操作性。
2.倾听演奏家的需求:给予演奏家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详细描述理想中的小提琴声音特点,例如温暖、明亮、富有穿透力等。同时,了解他们对琴身的外观、尺寸、重量等方面的偏好。
3.提供样品试听:如果可能,准备一些不同特点的小提琴样品,让演奏家亲自试奏,以便更直观地感受不同的音色和音质,从而明确他们的具体需求。
4.共同参与设计:邀请演奏家参与小提琴的设计过程,例如选择木材、琴型、配件等。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加他们对琴的归属感和期待感。
5.不断调整和改进:在制作过程中,定期与演奏家沟通,向他们汇报进展,并根据他们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6.注重细节和工艺:以精湛的工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来制作小提琴。每一个部件的制作和装配都要精心处理,确保琴的品质和稳定性。
7.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作为制作师,要善于倾听、理解和回应演奏家的需求,用专业且易懂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建立起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8.持续学习和创新:关注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制作技能和知识,尝试创新的方法和材料,以满足演奏家日益多样化的要求。
9.售后服务与维护:制作完成后,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定期与演奏家交流琴的使用情况,为琴的维护和保养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通过以上努力,相信提琴制作师有望制作出无论是音色还是音质都令演奏家满意的小提琴,让小提琴成为演奏家艺术生涯中值得荣耀的亲密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