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语佛”走红之后

2024-10-24刘亚熊文君汪泽文赵佳东

方圆 2024年17期

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一处新晋的网红打卡地——中国陶瓷博物馆,人们纷纷来这里打卡“无语佛”。这尊瓷塑“面相丰腴、眉目慈善,于冥想中静悟人所不知”,因深邃的眼神、宁静的姿态,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了不折不扣的“显眼包”。

早上9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6楼常设展厅已经陆续涌进了许多游客,他们目的明确,直奔展厅一角。当传说中的“无语佛”(又称“无语菩萨”)映入眼帘时,每个人都眼前一亮,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除了“无语佛”外,被做成表情包“鸡哔你”的伏虎罗汉、“掐指一算”的布袋罗汉等,也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不少游客称,来景德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罗汉们合影。

“无语佛”为什么这么火?近日,《方圆》记者在景德镇找到了答案。

“无语佛”最初并不“无语”

“无语佛”原名沉思罗汉,作者是民国时期陶瓷雕塑大师曾龙升先生(已故)。作为“瓷雕曾”创始人,曾龙升凭借一手绝妙的瓷雕技艺,与天津“泥人张”、石湾“陶塑刘”并称中国传统艺术界三大雕塑世家。

作为瓷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代表,“瓷雕曾”陶瓷世家已有百年历史,历经四代人传承:曾龙升,曾山东,曾纪荣,曾锐。今年8月,《方圆》记者来到景德镇走访“瓷雕曾”陶瓷世家第四代传承人、曾龙升重孙曾锐。如今,曾锐是景德镇市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位于景德镇市珠山区雕塑瓷厂内,这里也是“瓷雕曾”第二代传承人曾山东的故居。

“沉思罗汉是太爷爷在20世纪30年代所作十八罗汉雕塑中的一件,运用了瓷雕、圆雕等多种非遗技艺。当初太爷爷创作这组雕塑时,造型部分参考了杭州圣因寺的贯休禅师十六尊者图拓片,而‘无语佛’创作原型是其中的第11尊者罗侯罗尊者,他是释迦牟尼的儿子,这也是他与其他罗汉造型不同,戴着帽子的原因。”曾锐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说。

“‘无语佛’,最初没有并这么‘无语’。”据曾锐介绍,曾龙升曾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50年代都做过这套“十八罗汉”作品,但因为手工制作,每套外形都有些许差别,只有现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看到的这一套,被大家认为网红感最足,表情最是“无语”。当年曾龙升在创作之时,每一位罗汉的形象设计都思虑良多,更不用说其背后雕工的每一笔刻画。中国陶瓷博物馆这套的工艺水平也是现存的作品里釉色、彩绘、刻画等各方面最好的。

不过,曾锐最初并没有想过一尊将近100年的作品能“翻红”。在成为“表情包”之前,陶瓷博物馆相对冷清,沉思罗汉也被放置在最角落的位置。2023年2月,沉思罗汉因被做成表情包在网上爆火,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博物馆人流量激增。因此,“无语佛”被博物馆工作人员转移放在了博物馆六楼的C位。后来因为实在太火,又设置了护栏,观众观看时需要一圈圈地排队。

“本来之前我经常会带朋友去博物馆看这套作品,但是它火了后我们去看也要排队。”曾锐笑称。

重新定义非遗的传承

曾锐谈起自己对制瓷技艺的传承,觉得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

“在我小时候,景德镇还是比较闭塞的,本地人都希望能往大城市发展,谋求更好的出路,有更多的选择。景德镇有一句老话:‘再不好好读书长大了送你去做瓷器。’在七八岁时,爷爷会教我用瓷泥捏一些小动物,小马、小狗之类的,相当于‘玩泥巴’,并不是正统地学习技艺,这是我对陶瓷最初的印象。”曾锐说,后来家里意识到瓷雕技艺传承面临困难,同时景德镇开始飞速发展,吸引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于是,他毕业后又去景德镇陶瓷大学进修艺术设计,再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去学习非遗的保护发展与创新,加上家里不断培训雕塑的技法,才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手艺人。

2023年,抓住“无语佛”走红这一风口,曾锐和他的团队不仅复刻了沉思罗汉的瓷雕,还开发了无语佛系列冰箱贴、胸针、钥匙扣、无语咖啡等各种周边,相关周边产品销量一路攀升。

“‘无语佛’爆火对整个陶瓷雕塑行业来说是个极大的利好。从侧面说明,只要以现代年轻人欣赏眼光为切入点,传统作品也可以被大家喜欢。”曾锐表示。

作为景德镇市非遗传承人,曾锐觉得传统文化和作品的传承是可以被再定义一次的。比如沉思罗汉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作品,我们都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传统,在文案和设计上给沉思罗汉赋予了新概念后,他就不只是传统题材作品了,而是符合现代年轻人精神状态的互联网“嘴替”。

“我想要做一点有难度的事情,做一点有特殊意义的事情。”曾锐坦言,“传承中,我们也遭遇过争议。因为我们最终传承的是文化和技艺,在做‘无语佛’文创和衍生品时,有人说你怎么能把太爷爷的作品做得如此戏谑。我就想起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们不能用年轻人的语言讲述历史,我们将失去年轻人,而年轻人,将失去历史。’”

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出的瓷雕十八罗汉之“沉思罗汉”,被网友称为“无语佛”。(方圆记者 黄莎 摄)。

这句话给了曾锐很大的鼓舞。今年清明节,曾锐给太爷爷扫墓时特意带了一杯无语咖啡。“我觉得如果太爷爷还在世,也一定会同意这么做的。因为所有的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喜欢。”曾锐说。

将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掌握非遗技艺、丰富理论知识后,曾锐意识到了要将陶瓷文化发扬光大,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保护。一开始,曾锐只做沉思罗汉系列的复刻,把太爷爷用过的一些老旧的模具修复,再进行雕塑的复刻。完成后,曾锐申请了沉思罗汉等陶瓷美术作品二创的版权,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不过,随着沉思罗汉的走红,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盗版。

了解到此类情况后,景德镇市检察院检察官主动上门走访,了解相关情况。检察官向曾锐介绍,2023年9月,景德镇市检察院创建了全国首个集线索举报、业务咨询、案件受理、综合保护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陶瓷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为提升工作质效,该中心借助“外脑”,聘请陶瓷专业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检察技术咨询专家,参与检察机关陶瓷知识产权保护综合履职中的咨询、分析、判断等工作,选聘一批热心公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陶瓷检察保护公益咨询律师”,免费为陶瓷从业人员提供法律法规咨询等服务,共同聚力保护陶瓷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

走访中,检察官还了解到,曾锐的爷爷曾山东有“瓷雕怪才”之誉,其故居属于名人故居。重视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对增强城市的文化积淀、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具有多元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曾锐表示,希望检察机关立足职能,对当代陶瓷名人文化遗产加强保护。

“近年来,景德镇市检察机关将文物保护作为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的拓展重点,不仅立案办理陶瓷历史文化遗产案件,还督促保护陶瓷历史文化遗址,督促职能部门强化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对当代陶瓷名人文化遗存加强保护,在服务申遗工作大局中展现检察担当。”检察官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