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力
2024-10-22陈李惠
摘 要:本文分析提出,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可开展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活动,调动“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三方资源,教育者确定任务群阅读项目类型、学习者进行“读—研—拟”三步训练、教育媒介营造三位一体生命场,形成“人—物—事”教学成果,提升学生表达力。
关键词:任务群;生命场;表达力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表达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以写作力、言说力为核心要素。
一、阅读与鉴赏活动,确定任务群阅读项目类型
阅读是基础,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是其重要内容。阅读需要对文本各要素的构成、性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基本的认知,既可以重新建构并对事物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还能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欣赏和鉴别。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可以完成以下3个“确定”。
一是“确定”主持人。主持人普通话标准,较有责任心,并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是“确定”组别。可自由组合,也可按行政组操作。让“人人有机会、人人有责任”的思想深入人心。
三是“确定”任务。分别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语言、小说主题等角度确定研习任务。
(一)任务1:绘制人物关系图
阅读目标为梳理小说情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分组选择不同的人物梳理小说情节并绘制人物关系图谱,然后组织班级交流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解读整部长篇小说的角度,努力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3条线索的梳理,一方面把握作者清晰的创作思路和小说结构框架,另一方面为深刻领会小说内涵打好基础。
(二)任务2:写作人物小传
阅读目标为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读完《平凡的世界》后选择自己认为最值得探讨的一个人物形象,结合小说第一部、第二部,梳理其生活大事记,并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人物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将人物十年间的生活大事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行人物比较阅读,提炼人物性格的异同,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为例,从他们各自的教育情况、生活环境、人物关系及“三观”等方面进行比较,再拓展到多人之间的关系比较,从而深入理解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更加完整地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作品的时代特征与主题。
(三)任务3:制作信天游小卡片
阅读目标为品味小说语言。《平凡的世界》大量运用成语、谚语、惯用语、俗语、歇后语等熟语,以及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方言土语,陕北民歌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增强小说的故事性、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任务4:编演课本剧
阅读目标为体会小说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跳读的方法,梳理小说呈现的时代重大事件及其对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影响,以编演课本剧的形式,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寄寓在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体会奋斗的意义。
(五)任务5:拓展阅读
阅读目标为对海明威的《暴风劫》进行拟题训练。结合国内外相关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小说中展现的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提升解题要点意识、答题规范意识。
二、梳理与探究活动,进行“读—研—拟”三步训练
教育者从旁辅助并协助搭建两者的桥梁,让学生从实践中习得能力。而表达力的培养有其内在顺序和规律:从文字到段落、篇章,从表达到结构,从听说到读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一)“读”的范围宽泛化
读,是提升学生表达力的基础。根据本单元的话题,选择参考阅读书目。内容涵盖哲学、美学、艺术等方面,体例包括人物传记、文学评论等。
学生自主阅读,采用圈画、评点方式,在书本上写出阅读初感受。课堂上,自主阅读,分组阅读,让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专题,或者先有专题,然后交流。
(二)“研”的专题序列化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根据小说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从主题内容、叙述内容、情节结构、艺术特点、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以小说《平凡的世界》为例,推荐阅读人物传记《路遥自传》、文学评论《平凡的世界充满魅力,平凡的人生深具意义》和相关文章《早晨从中午开始》。
(三)拟题训练规范化
各学习小组学生开展专题研习,如针对艺术特点、内容主旨、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有侧重点地进行研习拟题,构建模型,如小说主题与三要素的关系,再具体到小说艺术技巧,还可以构建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相互服务的关系模型。
三、表达与交流活动,形成“人—物—事”教学成果
生命场概念是相对于近代工业化社会把学校当作“大工厂”而言的。要努力把学校从人当物、当工具的 “大工厂”转化为师生开展教育活动的生命场,让校园乃至社会“人人、物物、事事”都蕴含着教育的价值和力量,从而从“塑造人”转化为“成就人”,促进人的多方面终身发展和人格完善。
(一)人,表达主体全员化
笔者所在学校的育人目标是成就“有情怀、有素养、有意趣”的高品质学生。有情怀,具有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做理想的追求者;有素养,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和谐发展,做问题的解决者;有意趣,具有生命意趣和生活情趣,重在体验,做优雅的生活者。
在完成阅读任务过程中,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师生团队协作,寻找共同的兴趣主题,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融通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读—研—拟”探究训练中,学生间的交流碰撞、教师的点拨引导和进行演讲辩论时的互相欣赏、讨论,为学生表达力的提升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路径。
在描绘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把优秀的思维导图共享在学校宣传窗,既体现对绘画美的追求,又体现思维力的训练,是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共同学习的良好平台。
(二)物,表达成果物质化
形成写作成果集。分专题整理编撰,形成系列,分别是“阅读摘抄观星集”“专题习作仰山集”“拟题训练问津集”。
“阅读摘抄观星集”的专题名称分别是开阳星狄更斯、玉衡星列夫·托尔斯泰、摇光星海明威、彗星加西亚·马尔克斯。
“专题习作仰山集”的专题名称分别是叙事冰山、描写火山、议论神山。
“拟题训练问津集”的专题名称分别是情节津、人物津、环境津、主题津、表达津。
如拓展阅读训练《暴风劫》,由学生拟题,学生拟制答案,并且由学生合作完成答题技巧思维导图。学生拟制的题目如下:分析文中多次出现“我是第一个”的作用(4分);赏析第4段画线句的艺术特色(4分);概括“我”的人物性格特点(6分);简析“暴风劫”的意蕴(6分)。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专题,可以是探究话题的主题内容、叙述内容、情节结构、艺术特点、语言风格等。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评,并将优秀的思维导图张榜公布在班级宣传栏,学生可以相互借鉴。
(三)事,表达形式多样化
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辩论是对一个学生甚至一个团队的思维力、表达力的综合考量。如何提升思维力,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对阅读的深刻理解,对辩题的深刻剖析。
“写”是提升学生表达力的核心。教师课前或给情境或给任务或给主题,对学生进行写作表达指导,课后进行点评。本单元学习设计了撰写读书札记、赏析文章和创作小小说的任务。撰写读书札记,做摘抄,比较简单,需要花时间,以个人独立完成为主。赏析文章,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
“说”是提升学生表达力的关键。经过一周的自主阅读,“说”的组织方式可以是课前演讲,或者是专题汇报。开展这些活动,都让“说”变得异彩纷呈,且让学生能够以其知性的表达和清晰的叙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进表达力的提升。
“辩”是对一个学生甚至一个团队表达力的综合考量。本单元的某些话题,还可体现思辨色彩。上课时,学生们可以展开自由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们“斗勇”“斗智”自由交锋,幽默睿智,体现着智慧美;破题与立论,攻与防,体现逻辑的力量;辩词准确有理、生动感人,体现着语言美。
学生的成长和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的“合体”。任务群阅读,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加工信息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最终把思想外化为表达。教学情境更加和谐亲切,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思想交锋也更加激烈。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表达力,既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陈李惠,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