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彩绘画语言中的写意性探究

2024-10-21陈鑫卓

名家名作 2024年26期

[摘 要] 以水彩颜料为媒介的艺术作品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绘画形式,写意性是水彩作品中的重要表现方法。写意性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物体的神态,以表达意境;不求再现和写实的描绘,而着意对主题或情感的抒发。赵云龙是中国当代水彩画极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围绕赵云龙园林系列作品,对水彩绘画语言中的写意性进行探究。对赵云龙在写意水彩画创作中的水彩表现方法进行剖析,以分析和理解赵云龙水彩画中的写意精神,进而实现对艺术内涵理解的升华。

[关 键 词] 水彩;绘画语言;写意性

一、写意风格的艺术特点

(一)从画到写

绘画中从画到写的转变,是写意风格的艺术特点之一。在明朝末年,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郎世宁等人来到中国,并在宫廷中担任画师,同时引入了水彩画技法。起初,水彩画仅在宫廷中流行,但随后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描绘当地风土民情的专业画家。这些画家在创作时注重观察物体或场景的细节,通过真实地描绘光线、色彩、形状和纹理等元素来表现物体。他们使用铅笔或炭笔轻轻勾勒物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力求绘画作品与所描绘的场景相吻合,就如同照片所能呈现的画面一样,绘画的焦点和结构都力求达到与照片无异的效果,这就是绘画中的画。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创作不断深化,艺术家开始注重写的表现方法,“写”作为创作过程中的表达形式存在,旨在通过运用各种技术和媒介对客观物体进行表达和再创造。而简练的提取概括更注重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摒弃照片式细节的刻画,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勾勒出形体的主要特征。这种转变揭示了绘画从描摹实物向主观表达的过渡,艺术家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而非单纯地复制现实。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正在寻求更加深入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以更好地传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总的来说,写实中的从画到写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过程。这需要艺术家具备扎实的绘画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一过程,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转化为具有个性和感染力的水彩写实作品,从而实现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表达。

(二)从像到意

绘画中的像指的是画家在作画过程中注重准确表现山的高度、水的深度、树枝的数量等物象细节等。然而,仅仅凭借这些客观刻画无法真正传达画家内心的情感体验,也无法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意境,进而触动观众的心弦。因此,这样的作品常常被视为纪录片,无法满足观众对作品深层内涵的追求。而意指的是通过画家内心的思维活动来呈现不同事物的表象。这种风格的主要目的是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与情感,以此寄托情怀。绘画从像到意的转变,赋予其强烈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形式。绘画不再只是客观地描述自然界存在的现象,而是以形状和颜色作为主观表达的方式,真实地传达了画家对自然界所产生的情感。这种转变彻底打破了传统绘画必须临摹式创作的观念,并有效地开拓了绘画风格的概念限制。正因为如此,写意绘画成为20世纪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之一。

总结来说,绘画从像到意的演变是艺术形式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个人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通过这种转变,艺术家不仅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绘画中,进而追求和探索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性,还为观者呈现了更加丰富、深刻和个性化的艺术体验。这一过程体现了艺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与观者之间还有复杂的互动,以及艺术家对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觉语言的追求。这种转变还蕴含着艺术家对于艺术价值、意义和观众之间互动关系的思考,进而深入探索艺术的社会影响与文化背景的交融。因此,这种转变不仅是对艺术形式的演化,更是对艺术创作本质的反思和拓展。

二、赵云龙作品从物象表达到情感表达的风格转变

(一)具象写实的水彩画作品

中国水彩画是源自西方的舶来品,它通过引入西方艺术风格,巧妙地融合了东方的独特艺术特色。艺术家巧妙地结合中西文化,追溯水彩艺术对美的追求。在20世纪90年代,各种使用照片进行艺术创作的绘画形式盛行一时,然而主流水彩画家则选择抵制这种趋势,坚持追求对工笔雕刻的独特表现方式。在赵云龙的早期水彩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主要采用写实风格,这也常常让他回忆起当时的创作时光。他早期的作品有《机声隆隆》《初春的阳光》等,这一系列作品采用了古典写实的创作手法,精细地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场景,并通过精湛的构图和绘画技巧传达了画面的诗意。这些作品在众多展览中获得奖项,同时也让赵云龙确立了在水彩画界的地位。

赵云龙是一位怀揣着强烈激情的艺术家,他将照片作为创作灵感的源泉,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获得更深的感悟。这些印象在他的绘画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形式美和情感表达,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就如同他的代表作品《初春的阳光》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幅画作中,构图是创作水彩画的关键步骤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彩画的质量。《初春的阳光》是赵云龙具象写实绘画的杰作之一,采用了近距离的局部构图。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具备深厚的构图技巧,通过精心构思,实现了视觉平衡的效果,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幅作品以明亮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阳光,勾勒出了大自然初春的清新与活力。画面中的小鸡、草垛等元素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让观者仿佛能够听到春天鸟儿欢快的鸣叫声。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大自然之中,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该作品是赵云龙早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具象写实作品之一。他所描绘的对象基本上都是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最真实的表现,这就使水彩画具有平淡中出意味、单纯中出韵律的美感。

(二)主观意象的水彩画作品

近年来,赵云龙的水彩创作技法不断提高,而他绘画中的主观想象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积累逐步形成的。仔细观察他早期的作品,例如《初春的阳光》,我们可以发现他以实体图案为基础,运用了异常生动的写意表现,显然是为了超越具体形式的限制,实现主观想象的自由与解放。赵云龙具体、逼真的绘画并非他艺术探索的终点,而是其创作的起点。

赵云龙于2018年创作的《五月丁香》系列风景写生作品呈现了他独树一帜的即兴创作风格,他着重追求的是观念上的表达。这一系列作品以现场素描的方式呈现,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现场信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影响,捕捉到了光线、色彩和形态等无尽变化的生动体验。赵云龙的绘画速度极快,只需极短的时间便可以呈现出一幅完整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的特点在于强调和提炼内容的同时运用简练的特点和形式,使绘画更像诗歌。

在《五月丁香》系列风景写生作品中,艺术家以精心处理的方式展现了水果、瓶子等物品,使它们呈现出扁平的效果。近处和远处的对象被转化为前景和背景的色块,通过点、线和表面的相互组合,以极简主义美学的方式呈现在画面中。同时,艺术家运用光线使得图像充满主观性,突出了物体的背光效果。通过对绘画构图的改造,艺术家将绘画从具象的写实主义转变为主观意象,从立体空间向扁平化风格转变。

三、园林系列作品中的当代写意精神

(一)园林系列作品的艺术特点

赵云龙的作品承袭了自康斯坦布尔至印象派时期的绘画传统,主要通过描绘风景来呈现水彩作品。他曾说:“写生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现场创作所带来的活力和生命力。赵云龙创作水彩画的动力源自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激情。他将自然景观视为艺术创作的基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巩固这个基石[1]。

近年来,中国古典绘画与水彩艺术的融合已成为赵云龙创作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其园林系列作品的主要特色之一。2020年,赵云龙专注于中国传统题材中的苏州园林,开始了他的园林系列作品创作。相较于之前的《五月丁香》《伊犁民居》等系列作品,这个系列作品存在一些差异。首先,园林系列作品是赵云龙最新创作的作品,它融入了赵云龙自身最新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之前作品所欠缺之处的填补。其次,水彩本身决定了其表现语言的多样性。他通过自身经验和技能来控制水和颜料的相互融合,以达到相对理想的视觉效果。然而,这也使得画家很难在绘画过程中完全预测视觉效果,这是水彩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一种“即兴”的效果。赵云龙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因此,每个系列的作品都是对那个时刻情感的表达,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各异的特点。在园林系列作品中,赵云龙展现了他的水彩画技巧,熟练地把握颜料、水和纸之间变化的影响,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学术性和艺术性。

在园林题材的作品中,赵云龙首次采用了横向长幅的画纸,并将中国画卷和水彩画巧妙融合在一起。在创作过程中,他不再依赖实物或照片,而是通过大量观察对象后,对植物、怪石等元素进行简练的概括描绘[2]。在园林系列作品中,赵云龙恰到好处地结合了湿笔和干笔效果。湿笔的柔美与干笔的潇洒坚定相得益彰,为画面增添了更强烈的气势。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赵云龙描绘了几种典型的类型。在第一种类型中,他运用大面积的灰色皴法搭配翠绿色的植物,使画面充满水墨韵味,同时突出了植物的生机盎然之美。而在第二种类型中,他运用香槟色和冷灰色两种冷暖交替的灰色块,赋予园林黄昏时分的梦幻色彩。不仅如此,赵云龙还巧妙运用点线面的组合,将现代主义元素融入太湖石的描绘中。这使得苏州园林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展现了现代的风采,显得既淡然又富有激情。

虽然园林系列作品是在画室里面完成的,但赵云龙在现场体验到了光和颜色所带来的审美感受,而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再现。赵云龙这一系列作品涉及冷暖色调的结合以及自然光色中的互补色,展现了阳光下艺术创作的意想不到的变化。他的水彩画作品,例如园林系列被称为现场表现,通过主观夸大、强化和提炼,进而创造出视觉效果。他对自然光线和色彩变化的深刻理解使他能够自由地运用色彩,在作品中创造出跳跃的效果。他通过夸大水彩画的水性特点,用色彩的重叠呈现出轻盈透明的微妙感,再使用留白来改变固有的阳光反射强度,改善了强光下色彩的失真,例如《无风的夏日·21》中走廊的假山石和白墙上的留白;还有通过提取阳光照射下瞬间的颜色变化,将深色和明亮部分的颜色统一,产生更强烈的遮挡感和色彩冲击力。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赵云龙在光的表现上有了一些改变,但这些变化更多的是自然演变而来的,是从最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充满了自然的氛围和创作的乐趣。这也是为什么赵云龙的作品不仅具有生动感,还超越了现场艺术创作,探索了素描艺术。

(二)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表达与个性表达

在园林系列作品中,赵云龙运用主观的视角和笔法来展现江南园林的诗意和修复后的现代气息。他巧妙地结合中国画家独特的东方美学元素,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主观地表达了情感和思想。他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呈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表达方式。这种深思熟虑的艺术手法赋予作品一种学术上的价值和审美意义。

绘画是一门能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赵云龙在创作中始终融入简单而深刻的思想观念,并更加注重以自身为中心的原创性。赵云龙通过运用自己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探索和表现自然界的元素。当他创作园林系列作品的时候,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现场进行草图的绘制,然后再回到画室进行实际的创作。这种方式的选择是为了捕捉季节变化中色温微妙变化的特点,以及通过照片难以捕捉到的光线和氛围的变化。尽管内心的创造力看似更加完美,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这种创作方式会侵蚀画家的激情,但赵云龙不想让他的园林系列作品变得冰冷、僵硬,现场草图中是一种无法复制或再现的心灵体验。他在创作园林系列作品时主要研究如何捕捉影像中情感表达的喜悦和真实性,这也是其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表达与个性表达。

园林系列作品传达了一种重要的观念,每个对艺术充满热爱的人都应当具备独立的认识、理解以及感受的能力,同时也应该有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我感受的能力。

四、结束语

中国写意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映,在当代写意水彩画的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当代写意水彩画创作必须立足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以画面主体的精神视角来观察世界,寻求独特、新颖的表现方式,进而展示时代的氛围和精神风貌。我们可以通过艺术呈现的发展,将写意语言的运用与思想表达相结合,将写意的魅力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为写意水彩画的创作注入时代活力。赵云龙在20多年的绘画创作中,从画到写,从具象到意象,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达到自己认为的最佳效果。赵云龙有着广阔的艺术视野,他吸收了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形式和现代艺术的点、线、面构成,近年来还吸收了水墨的艺术元素,扩展了水彩表现力的边界,为观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审美体验。[3]因此,将写意笔法的精神融入当代写意水彩画创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呈现出了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元素的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同时,这在追求个性表达的同时,适应了时代发展和审美需求,赋予水彩画创作更加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颖馨.赵云龙《无风的夏日》系列作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2]赵梓铭.个性的生发与演进:赵云龙水彩艺术的蜕变[J].美术观察,2023(9):103-105.

[3]赵梓铭.墨色与彩色的交织:论赵云龙近年来的艺术创作[J].艺术工作,2023(3):24-28.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