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蒙冤:大块头还是大冤种
2024-10-21马岚熙
纪录片《江湖巨无霸:黑帮与黄金》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真实犯罪题材作品。纪录片特别邀请了主人公施特尔瓦格首次面对镜头,分享他的亲身经历。同时,还汇集了他的狱友、童年伙伴和生意伙伴的采访片段。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将深入了解这名身陷法律谜团的德国男子如何因一场冤假错案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仅因体型巨大就被怀疑犯下银行劫案
1991年12月19日下午3点左右,纽伦堡市中心的一家储蓄银行分行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嫌疑人是一名高大肥胖的男子。他手持武器威胁顾客和工作人员,并要求工作人员迅速交出现金。在成功抢走了5.4万德国马克后,他命令一名出租车司机载他离开。在途中,他用枪指着司机头部,迫使她违反交通规则行驶,最终在一个地方下车后离去。
根据自动相机拍摄的照片,嫌疑人的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身高至少1.95米,体型异常肥胖。体型与年纪符合这一特征的施特尔瓦格成了嫌疑人。尽管他坚称自己无罪,并且有不在场证明,但他仍然被警方要求协助调查,并安排了一场目击者辨认的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多名银行客户指认他为犯罪嫌疑人,只因他的身材特征与抢劫犯相似——高大且肥胖。为了进一步确认嫌疑人身份,警方委托了一名叫科尼利厄斯·S.的专家进行人类学评估,即通过照片比对技术分析嫌疑人是否吻合。
然而,这名专家在本案中并未给出明确排除主人公是嫌疑人的结论,反而出具了一份称为“耳朵报告”的评估结果。该报告显示,无法排除施特尔瓦格的嫌疑,因其耳朵特征在照片中较为明显。此后,法院的审判于1994年1月25日开始,由五人组成陪审团,其中包括三名专业法官和两名陪审员。“耳朵报告”成了控方的主要依据,但在业内引起了许多质疑。据法医人类学家弗里德里希·罗辛教授解释,此类评估通常会针对大约250至280个头部特征进行分析。他强调,法庭专家必须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阐述调查结果,并给出结论的确信度概率,但“耳朵报告”并未能证明到这一程度。
庭审过程中,有两名重要证人出席,其中一名是出租车司机,她坚信施特尔瓦格就是犯罪者,她提到了一些细节,比如尼古丁味道的手指和特殊的面部表情。施特尔瓦格提出强有力的不在场证据,他表示自己当时在250公里以外的一家大酒店与朋友聚会,有酒店预订记录、经理和其他目击者的证词作证,但法庭对其真实性存疑。
最终,1994年2月16日,法院宣布施特尔瓦格有罪。此后,他在监狱中度过了八年。但他在监狱中始终保持冷静与理智,拒绝承认未曾犯下的罪行。直到他刑满释放两周后,真凶突然落网,司法机关只好宣布他洗脱了银行抢劫的罪名。
刚洗脱罪名,又被怀疑牵涉黄金劫案
施特尔瓦格决定找回公道。按照规定,无辜被囚禁者有权向政府申请赔偿,然而施特尔瓦格对于实际得到的赔偿金额感到震惊和失望。政府按照每日20马克的标准给予补偿,并扣除了他在监狱中的食宿费用,最终计算出的赔偿总额仅为24046欧元,这对于弥补他九年来失去的一切显然是杯水车薪。
同时,施特尔瓦格决定进行一场民事诉讼,因为他认为那名专家的错误报告不仅摧毁了他的生活,还可能影响其他无辜者。经过不懈的努力,法兰克福高等法院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判决,裁定该专家证人科尼利厄斯·S.需支付15万欧元,对施特尔瓦格所受痛苦进行赔偿,这是德国首次有专家证人因其法庭报告不准确而承担民事责任。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更为曲折的命运转折还在前方等待着施特尔瓦格——一场黄金运输车劫案再次将他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9年12月15日,一起惊天动地的黄金运输车抢劫案震动了德国。一辆装载着价值180万欧元黄金的运输车在A81高速公路上被劫,而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此次抢劫案与施特尔瓦格有意想不到的联系。原来,劫匪头目竟然是臭名昭著的黑帮说唱歌手莎塔尔,他向警方供出了一个关键信息:黄金劫匪和被劫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认识施特尔瓦格。这让施特尔瓦格再一次成为公众热议的对象,也使他再度身处法律的十字路口。
尽管施特尔瓦格极力否认与黄金劫案有任何瓜葛,并坚持自己在劫案发生时并无作案条件,但舆论的压力和警方的调查使他不得不再次面对法律的审视。这一阶段,他的过往经历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被放大检视,尤其是他与黑帮圈子的联系。由于黄金抢劫案的关键问题——黄金的下落始终未能明朗化,警方最终抓获了部分罪犯,包括莎塔尔在内的团伙成员相继落网,但他们提供的线索并未直接指向施特尔瓦格参与黄金抢劫的实际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的去向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这也使得施特尔瓦格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他虽然成功摆脱了法律的指控,但关于他与黄金劫案的关系成了长久以来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
“大块头之冤”引发人们对德国法律的反思
直到影片的最后,谜团仍未解开,施特尔瓦格的公众形象也越来越复杂:出狱后,他利用媒体曝光度将自己的故事转变为一种商业资本,通过访谈、植入式广告等方式变现,甚至涉足商业投资,开设了诸如“黄金绿洲”这样的古董店,涉足黄金和奢侈品交易。随着纪录片的推进,观众不禁深思,施特尔瓦格究竟是无辜受害者,还是机智的生存者,抑或是两者兼备的人物。
整部纪录片中,不乏对德国司法体系的深刻反思。例如,借剧中人之口,纪录片指出,误判来自于证据标准规则的不健全:施特尔瓦格被误判银行抢劫犯,主要原因在于法庭采纳了一名可疑专家的证人证词,仅凭外貌特征而非确凿证据便判定其有罪。这凸显了刑事司法体系在证据评估环节的严谨性不足,尤其是在依赖主观性较强的证据时,可能导致无辜者受冤。又如,本案构成了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挑战:在施特尔瓦格的案例中,尽管他提供了不在场证据,但仍被定罪,违反了现代司法系统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即应由控方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被告人有罪。尽管如此,就凭借主人公在黑帮中的错综复杂身份和人际关系,就忽略了无罪推定原则,显然存在不当之处,也是最终酿成冤案的重要原因。
此外,影片还讨论了更为深刻的法律问题。例如,法律救济与赔偿机制的成本之高:施特尔瓦格被宣告无罪后,尽管他对国家提起诉讼要求赔偿,但是这一过程极为漫长,成本也很高,如果不是聚光灯始终围绕着他,恐怕他难以真正获得赔偿。又如,公共舆论及媒体知情权与个人利益应该如何平衡。后续发生的黄金劫案中,施特尔瓦格的名字再次被牵扯其中,尽管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直接参与犯罪。影片以此为契机,探讨了在大规模调查和媒体报道中,个人名誉保护、证据链的完整性以及法院在处理高度敏感案件时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
尽管围绕在施特尔瓦格身边的疑云未散,但他的故事无疑为世人呈现了一个深刻的社会寓言,也引发了人们对法律公正、人性复杂以及社会包容度的深度思考。施特尔瓦格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深层次反思,以及对如何定义“好人”与“坏人”,“无辜”与“有罪”的伦理探讨。综合来看,《江湖巨无霸:黑帮与黄金》不仅是一部记录个体命运波折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引发对法律核心理念拷问的作品,它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深度剖析,启发着观众对法律正义与司法公正的持久思考。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