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从楼宇走向“楼域”
2024-10-21赵雯王颖捷王猛赵静
如何推动治理效能从“楼宇”拓展到“楼域”?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从楼内循环发展至区域联动,把治理对象发展成共治力量。
楼宇商圈是城市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高地”,同时也是基层治理末端与“云端”。
伴随着楼宇党建工作从“建组织、优服务、强功能”逐步发展到“善治理”,楼宇治理空间已从“点上”转向“全域”,治理模式也由党委政府“主治”发展到群策群力“共治”,治理效能从“楼宇”逐渐拓展到了“楼域”。
垂直聚力 楼宇事楼内治
一栋楼就是一个“垂直社区”,这里产业集聚、企业汇聚、人才广聚,是众多“两新”组织和大量白领与高知人群的“集聚地”。楼里每天有着大事小事难事,且主体众多、诉求多样,这些事谁来管,谁能管得好?
面对上述问题,湖北展开了深入探索。如今,全省110个重点楼宇商圈由党组织牵头,组建了由街道社区、楼宇商圈产权单位、物业管理部门、涉企职能部门和入驻企业等广泛参与的楼宇理事会、商圈商会等自治组织,本着“楼事楼提、楼事楼议、楼事楼决、楼事楼评”的原则,推动楼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以武汉市江汉区泛海SOHO城为核心的江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有7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2.2万人,停车、用餐等问题一度困扰着区内企业和员工。
2022年5月31日,楼宇理事会在江汉区泛海SOHO城成立。这是武汉市首个楼宇理事会,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均由楼宇入驻企业相关负责人担任。
泛海SOHO城楼宇理事会成立后,采取楼事楼议、楼事楼办等方式,筹集各方资源力量,物业投入10万元设置电动车停放点,协调美团安装外卖取餐柜,缓解了停放难、拿餐难等企业痛点。理事会快速高效的响应赢得了企业广泛认可。
楼宇理事会的建立,是在党组织领导下,打破壁垒,将楼宇物业、企业、公共管理部门等聚集在一个协商共治平台上,共同负责与楼宇建设、管理、发展、服务相关的各种事项。
“加入理事会的企业在集聚区综合党委的指导下积极履职,定期召开楼宇理事会,协商解决楼内大大小小的事情。困难得到解决,企业也尝到甜头,我们理事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泛海SOHO城楼宇理事会理事长王春梅欣喜地说。
江汉区还通过楼宇综合党委择优推荐与企业职工民主协商方式,推动全区30栋亿元楼宇理事会全覆盖,并研究制定了理事会《工作指南》、出台《楼宇治理公约》,推进楼宇理事会规范化建设、常态化运行。
破圈合力 区域融合共治
每一栋楼宇都深深融入所在商区、社区和街区。楼宇商圈的治理并非“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而是“拓楼出圈”,打通社区、街区、商区边界,从“点上治理”转变为“全域治理”。
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天地总部经济集聚区综合党委和社区积极推广“七助”服务模式:围绕助餐、助居、助行、助医、助学、助岗、助娱等方面,推动街道社区资源服务进楼宇、进商圈;同步推进“四进”举措,围绕金融服务进社区、特色产品进社区、治理力量进社区、金融文化进社区,楼宇内的“两新”组织有序承接小区公共、公益和便民服务,最终实现“双区融合”。
在武汉不断深化的集聚区、社区“双区融合”机制下,很多楼宇与社区形成了“双向奔赴”的治理共同体,大家一起共建“白领食堂”,共享“潮汐停车位”,常态化开设楼宇寒暑假托管班,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共建共赢。
襄阳市充分发挥楼宇商圈综合党委示范引领作用,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将楼宇商圈成熟的治理经验逐步向周边楼宇商圈引入,带动各类集聚区全面提升。将楼宇商圈“红色驿站”编入属地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就近就便向居民群众开放,实现区域内党群服务站点资源联动、功能优化。
不仅如此,楼宇商圈综合党委还联合社区党委和附近小区“双报到”党组织,搭建区域治理决策共谋的协商议事平台,推动楼宇商圈和企业商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发动楼宇商圈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建立区域融合善治共同体。
襄阳市襄州区民发商圈综合党委就引导党员和志愿者搭建“商家爱联盟”服务平台,与商圈内18家爱心商户签订积分兑换承诺书,社区内党员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后便可到爱心商户兑换日用品和服务项目。
效能延伸 走出楼融入城
治理力量“请进来”也会“走出去”。很多楼宇商圈的企业商户尝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甜头”,一个个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携手参与基层治理。
宜昌市伍家岗区金江银座楼宇党支部成立11年来,支部党员队伍壮大到148名,成为楼宇业主的主心骨。楼内组建了楼宇“智囊团”“消防队”“医疗队”“调解队”等7个志愿服务组织,不仅只限于为楼宇服务,更是大胆走向社会为附近群众排忧解难,广泛开展问需于民、帮贫济困、扶残助学,影响力不断向社会延伸。
黄冈市黄州区万达广场商管党支部组建商圈党员先锋队、爱心商家队、亲清护商队、志愿服务队四支“红色队伍”,设立党员先锋岗、推选党员示范商户,常态化开展爱心献血、关爱福利院老人、组织困境儿童免费观影等公益活动,每季度召开商户、职能部门联席会,对接商户需求,提供精细服务,做到核心区域有党员、关键岗位有骨干、重点工作有组织、服务需求有响应、志愿服务有温度。
黄州区西湖社区党委书记王选胜深有感触地说:“商圈治理队伍建立后,党员、商户和相关职能部门都纷纷加入进来,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商圈实现从‘自治’到‘共治’的多维度转变。”
全省多地还辐射带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结合“外卖小哥”经常出入楼宇商圈取送餐的实际,在“外卖小哥”集聚地的楼宇商圈内改造升级“红色驿站”,为他们提供休息、充电等便捷服务和普法宣传、心理辅导、金融政策咨询等个性化服务。同时,依托楼宇商圈综合党委成立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在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同时,引导他们就近就便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更好融入城市生活。襄阳市襄城区北街商圈综合党委就向“小哥”群体发出号召,发挥他们走街串巷、熟悉情况的优势,做基层治理观察员、食品安全监督员、交通安全宣传员和行业文明模范员,以全新的多元化角色融入基层治理,提升新就业群体社会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