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醇茶香沁人心

2024-10-21

学苑创造·C版 2024年10期

中国人种茶喝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提起“茶”,不得不说产自梧州市苍梧县的六堡茶。本期我们走进苍梧,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透过浓醇茶香寻一段岭南佳茗的故事。

主持:棉花糖

六堡茶发源地位于梧州市苍梧县东部,这里气候温和,酸性泥土疏松肥沃,是种养茶树的上佳之地。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的四绝品质及特殊的槟榔香味闻名遐迩,入选中国24种名茶,畅销粤港澳地区,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形成了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文化,成为中国茶叶行销史上的一个传奇。

六堡茶凝聚了我国南疆黑茶类制作技艺的人文历史和技术精华,有着宝贵的历史、文化、经济、工艺及研究等价值,其耐于久藏、越陈越醇之品质及养生保健的作用,深受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地人民的喜爱,使其成为我国茶叶中的“侨销茶之王”,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六堡茶的种植和采摘

苍梧县六堡镇山明水秀,山间云雾缭绕,是种茶的好地方。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极其适宜在由砂岩发育而成的酸性土地上种植六堡茶茶树,茶树种植3年后就可采摘。每年有几个阶段为最佳的采茶期:3月,摘“社前茶”(两叶一芽,也为最好的原叶茶)3次;4月,摘“清明茶”(两三叶一芽,叶片较大)3次;5~8月,摘“生产茶”(带茎两寸五六叶)多次;10月,摘“霜降茶”(叶片变为微黄的老茶叶片)。

种茶树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要精心养护——施有机肥、用有机农药,才能种出好茶。而想要炮制好茶,则必须经过繁复的工艺,不管是哪道工序,如果时间不够,都会影响茶的品质。

六堡茶的制作工艺

第一道工序:采青

采摘茶叶的季节、时间、方法都有讲究。只有新长出的嫩芽才可以用来做茶,新芽长出一段时间后就会变粗,所以茶树的嫩芽必须定期采摘。茶叶的采摘须非常小心,以免破坏植物细胞,导致释放出酶引起茶叶发酵变成棕色。

第二道工序:摊青

采摘后的茶叶不能受挤压,因此它们不能堆得太高,要将它们平铺开来。采摘下的鲜叶不能放过夜,必须在当天全部炒完。

第三道工序:杀青

炒茶用铁锅,炒茶温度约为160~220℃,翻炒的时间控制在5~6分钟以内。炒茶用高温蒸发掉鲜茶叶的水分,让茶叶变色。当炒至叶质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发出茶香即可。

第四道工序:揉捻

手工揉捻讲究手势,诀窍在于把握掌心的力度,一手用力推,一手将茶叶揉成圆团。手势和力度的要领都遵循熟能生巧的古训,老手靠手感,新手靠练习。另外一种方式是用木制磨盘或者专用的揉捻机代替手工,划圆而动,对新手来说更容易施展均匀的力道。

第五道工序:堆闷

将揉捻好的茶叶放进竹篓进行发酵,利用其本身的湿热和微生物的作用,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和其他物质的转化,初步形成汤色变红、味变醇的品质。堆闷要进行12小时以上,根据天气决定时间长短。堆闷的最佳温度是50℃左右,最高温度不能超过60℃。茶堆的高度通常控制在33~35厘米,在堆闷的过程中可翻堆两次,促使质变均匀。

第六道工序:复揉

经堆闷后的茶叶有部分水分散失、条索回松,需复揉一次,使条索卷紧;堆闷后,堆内堆外茶叶干湿不匀,通过复揉可以使茶汁互相浸润,干湿一致,有利于整体干燥。复揉前烘热一下,用50~60℃的低温烘7~10分钟,使茶叶热化回软,以利成条。复揉方法要轻压轻揉,时间约5~6分钟,使条索达到细紧为止。

第七道工序:烘干

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打毛火,烘温为80~90℃,要求“高温、薄摊,快干”,烘至六七成干后,再进行摊晾。第二次打足火,要求“低温、厚摊、慢烘”,烘温为60~70℃,干燥程度以手折茶梗即断、叶片一捏即碎,握茶有声响为宜。

第八道工序:挑拣

此时茶叶已经成形,剥去茶叶中的夹杂物,如茶籽、茶梗、茶筋条、老叶片、稻谷、砂粒、竹屑等,以提高茶叶的洁净度。

第九道工序:陈化

将成品六堡茶入仓陈化。仓库要保持阴凉、通风,室内温度控制在28~34℃,相对湿度为85%。为保证品质,六堡茶最少要陈化一年半载。且陈化时间越长,品质越好。

六堡茶的包装和储藏

传统的六堡茶包装大多使用牛皮纸和竹制品,目的是让六堡茶在贮存时便于通风,使茶叶能继续陈化。六堡茶的存放有几点需要注意:一般来说,锡罐不太适合存放六堡茶,因为茶叶的陈化需要有氧气和适当的温度、湿度;玻璃罐也不太合适,因为玻璃容器透气性较差,不利于茶叶的陈化,而且玻璃容器透光,会使茶叶容易受到阳光照射,导致原来的香味转变为强烈的杂味,加速茶叶的变质。存放六堡茶可以使用瓷器、陶器、竹篾编织物、竹木器皿、葫芦等,只要是无杂味且透气性好的容器就行。

六堡茶是广西的特色茶,它的魅力是“越陈越香”。泡好的六堡茶茶色呈琥珀黄红之色,喝时滋味醇厚甘爽。六堡茶独特的制作技艺,包涵着丰富的人文密码和文化底蕴,是一份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