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4-10-19田智仁胡铁耀吴金玉向宏艳洪家国
摘要:茶产业是鹤峰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发展茶产业,鹤峰茶品牌知名度和产业效益不断提高。文章围绕鹤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加快扩大鹤峰茶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鹤峰茶产业竞争力、提升鹤峰茶科技支撑力等方面展开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鹤峰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2024)10-82-3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Hefeng County
TIAN Zhiren1, HU Tieyao2, WU Jinyu2, XIANG Hongyan2, HONG Jiaguo2
1. Hefeng County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Office, Hefeng 445800, China;
2.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efeng Coun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 Hefeng 445800, China
Abstract: Tea indus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feng county. Over the past years, the county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county governmen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and arranged special funds every year to develop the tea industry, and the brand awareness and industrial benefits of Hefeng tea continued to improve.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Hefeng tea industry, and made some reflec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expansion of Hefeng tea culture influence, continuously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efeng tea industry, and enhancing the technological support of Hefeng tea.
Keywords: Hefeng county, tea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茶产业是鹤峰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始终坚守“抓茶业就是抓发展,抓茶业就是抓民生,抓茶业就是抓乡村振兴”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兴茶、质量兴茶、品牌兴茶之路,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茶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牵头主抓全县茶产业工作。自2017年出台《中共鹤峰县委 鹤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茶叶“全域有机”发展的决定》以来,每年统筹4 000万元专款用于发展茶产业。2020年,鹤峰县被授予“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2023年,被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域”“‘一带一路’茶叶高质量出口地区”等荣誉称号。
1 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量产值稳步增长
鹤峰现有茶园2.63万hm2,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1.97万hm2,采摘面积2.3万hm2,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7 200余hm2;产品有绿茶、红茶、黑茶、白茶四大类。2023年底,全县茶叶总产量4.067万t,综合产值75亿元,茶叶出口总量9 500 t,创汇4 100万美元。近3年来,全县茶叶总产量、综合产值、自营出口和创汇总额持续增长。
1.2 质量安全持续巩固
鹤峰县坚持生态、绿色、有机发展理念,低产茶园改造稳步推进,绿色防控深入人心,设备改造稳步推行,技术服务有求必应。2015年以来,全县没有出现1例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1.3 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鹤峰县着力打造“恩施硒茶·鹤峰茶”“恩施玉露”区域公用品牌[1],2018年以来,每年举办“鹤峰茶·世界品”主题茶商大会,积极组织县内茶企参加国内茶博会、展销会、推介会和名优茶评比活动。在武汉、北京、长沙等大中城市开设鹤峰茶专营店42家,辐射13个省的21个县(市、区),鹤峰茶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
2 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茶文化氛围不浓厚
一是对茶文化挖掘不足。鹤峰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但是多数茶企对茶文化的研究、挖掘不够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少,鹤峰茶的文化底蕴未得到充分展现。二是对茶文化宣传不够。政府资金投入较少,没有建设类似鹤峰茶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来宣传介绍鹤峰茶历史文化,并未广泛宣传、普及茶文化知识。三是茶文旅融合发展程度低。鹤峰木耳山享誉全国,但是目前政府对木耳山的开发、打造不足,也未形成以茶为主题的文旅路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没有深度融合,茶产业未能嵌入旅游行业的整个链条,也未在茶园景观化改造、茶旅+民俗、茶旅+康养等方面做足文章。
2.2 茶业综合效益不高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2023年,全县23家规上茶企实现工业总产值近12.9亿元,产值超亿元的仅6家,0.5亿~1.0亿元的有5家,0.5亿元以内的12家。二是品牌影响力不足。多数企业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上,还存在本位主义认识偏差,重视不够,对产品品牌整合参与度较低,公用品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三是加工水平有待提升。原有的粗放加工方式已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形势。部分小作坊受加工场地限制,既难以提高茶叶产量,也难以提高品质。四是茶产业链条不长。茶产品依然以传统的名优茶、大宗茶、精制茶为主,缺乏延伸产业和衍生产品。
2.3 茶园管理水平较弱
一是鲜叶采摘方式粗放。全县有30%左右的茶树种植年限在30年以上,铁炉、走马、五里、太平等大宗茶产区的茶园面积大,鲜叶采摘均实行机采,大多是“一扫光”的掠夺式采摘,茶树衰老快,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二是茶园机械化管理难度大。上世纪90年代前,鹤峰茶园是密植免耕种植方式,茶园密度大,加上鹤峰县自身的地理条件,茶树多是种植在坡地,很难推行机械化管理。三是茶园肥培管理滞后。多数茶农施肥方法不科学,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和效益,加之肥料品种和价格混乱,未能充分体现科学配肥施肥,进而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2.4 茶企科技人才匮乏
鹤峰县地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企业提供的岗位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能力较差,很难引进和留住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企业管理人员学历普遍不高,技术人才、销售人才、电商人才、现代化管理人才、企业文化塑造人才等很少。
3 &sJb6byBUADAN9WBx9lwIbw==nbsp;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扩大文化影响力
鹤峰是“万里茶道茶源地”、宜红茶的主产地,产茶历史悠久,产品品质享誉世界。一是挖掘传承鹤峰茶文化。抢抓“万里茶道”申遗契机,全面收集整理鹤峰茶史、茶俗、茶歌、茶品、茶人等茶文化相关资料,编纂鹤峰茶志,修缮保护茶文化遗址,不断丰富鹤峰茶文化底蕴[2]。二是建好鹤峰茶文化展示平台。建设“宜红之源”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展示中心、茶体验馆等,传承保护“四道茶”“鹤峰宜红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3],扩大鹤峰茶文化影响力。三是开展鹤峰茶文化活动。持续召开鹤峰茶商大会,举办茶王赛、茶艺大赛、茶文化论坛、茶文化进校园(社区)等活动[4],发挥电视、网络、“两微一端”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在国家级权威媒体和茶学领域专业期刊、媒体的宣传力度,展示鹤峰茶文化,讲好鹤峰茶故事。
3.2 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
建立“县长+董事长+院(所)长+协(商)会长”的“四长”机制,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不断提高鹤峰茶产业竞争力。一是推进茶产业集群发展。牢牢抓住“链主”企业这个“牛鼻子”,重点支持小型茶企通过联合、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抱团发展,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建立完善的供应链,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一链带一片的发展格局。二是打响鹤峰茶品牌。依托湖北鹤茶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健全鹤峰茶公用品牌管理机制,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着力提升“鹤峰茶”“恩施玉露”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形象 。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茶企品牌;培育1个鹤峰茶国际品牌,不断扩大自营出口份额,增强鹤峰茶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提高茶叶初精深加工水平。支持茶企加快设备改造升级,建设数智化初精加工一体化生产线,提高茶叶标准化加工水平。支持茶叶基地、加工设备、销售平台、品质监管等数智化建设,不断提升茶产业信息化水平。
3.3 提高茶园科学管理水平
持续巩固有机茶基地建设成果,加快低产老茶园的分类改造,运用生态调控、物理诱控、生物防控等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5]。指导茶农科学采茶,留养结合,通过有机肥和茶园专用肥相结合 ,提高茶园土壤肥力和科学管理水平[6]。
3.4 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长期合作,支持企业与茶叶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转化更多科技成果。持续开展茶农实用技术培训、茶企市场营销培训,开展制茶师评审评选活动和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等,支持企业加大管理人才和外贸人才的引进,培育茶叶高技能人才。
3.5 加快茶产业链条的延伸
一是围绕茶叶健康化、时尚化、方便化的消费需求,加强新式茶饮、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酒、茶提取物等功能性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促进个性化消费。二是加快三产融合[7]。做好茶产业与工业、硒产业、旅游业、康养业、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广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促进茶文旅康融合 。
参考文献
[1] 王志博, 张琳, 王东辉, 等. 茶文化助力鹤峰茶产业发展的探索[J]. 中国茶叶, 2024, 46(8): 71-75.
[2] 马美爱.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茶文化传播策略探讨[J]. 中国茶叶, 2019, 41(12): 60-63.
[3] 鲁成银.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非遗申报解读[J]. 中国茶叶, 2023, 45(2): 49-53.
[4] 程启坤. 中国茶文化发展40年(续)[J]. 中国茶叶, 2020, 42(3): 1-4.
[5] 蔡晓明, 罗宗秀, 边磊, 等. 茶园绿色防控“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J]. 中国茶叶, 2021, 43(9): 66-73, 76.
[6] 阮建云, 季凌飞, 申瑞寒, 等. 茶树栽培研究“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J]. 中国茶叶, 2021, 43(9): 58-65.
[7] 文晓晴, 李明孝. 长江中游省份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J]. 中国茶叶, 2024, 46(1): 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