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新商科 锚定高质量 培养“双平台、四对接、六融通”新型人才

2024-10-18冷秀娟戴琳琳李靖张春梅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4年9期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在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还明确指引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商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国内外商科人才培养的现状,不难发现,传统商科教育在适应新商业时代需求方面存在着不足。为应对这些挑战,培养“双平台、四对接、六融通”的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跨学科融合和实践教学的创新,培养具有数据挖掘、决策分析和智能科学能力的复合型商科人才。

一、新商业时代为培养高质量

商科人才带来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崛起,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及行为方式,同时也正在驱动新商业模式的崛起与传统商业模式的迭代,这对商科人才的培养形成了挑战。

新商业时代要求商科人才的培养既要遵循新商业规律,又要兼具数据挖掘、决策分析、智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这就促使商科教育需要从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为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商科人才培养问题,最早是1881年产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我国正式开始商科培养是1984年。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商科人才培养问题。纪宝成(2006)强调,商科人才培养要围绕“国际视野、本土意识、现代理念、实践价值”展开。赵海峰(2012)认为,应用型高校商科人才的培养应突出“行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陈寿灿(2017)强调创新创业与商科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新文科”的理念和思路,新商科的理念应运而生,一批学者对新商科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付启敏等2020)、课程教学(王艳等2020)、新商科人才双创教育模式构建(龚关等2020)、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李国余2020)、“互联网+”新商科实训教学模式(余育礼2020)等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综上分析,我国在商科人才培养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思路比较狭隘,专业融合较少,难以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跨界融合式新型商科人才的巨大需求,新型商科是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交叉重组,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群建设、理论和实践教学设计、第二课堂等作整体调整与改革。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大数据背景下“双平台、四对接、六融通”的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大数据思维是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思维观与方法论,“新型商科”教学改革以大数据思维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为切入点,落实“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对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双平台、四对接、六融通”的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借助校行企、新技术“双平台”,实现专业方案与行业标准等“四对接”,达到新型商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六融通”,进一步丰富商科人才培养教育理论,同时为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提供现实依据和经验借鉴,对于我国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大数据背景下新商科

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四方面的挑战:传统商科采用学校培养—输送社会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使得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割裂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传统商科课程知识结构单一,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新商科人才的提升需求;传统实践教学注重基本技能,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内容融合不够。对此,本项目对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双平台、四对接、六融通”的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一是依托“大数据+商科”打造专业群,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青岛黄海学院的山东省一流专业——电子商务等作为试验点,融合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打造新的专业群,构建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重构课程体系,构建融会贯通课程群。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学科知识引入到商科课程体系中,构建适合新型商科的融会贯通课程群。

三是校企双向融通,打造跨界共享的新型商科师资团队。通过校企融合、专兼结合的方式,采用企业、学业“双导师制”,更好地实现校企专业知识互通、岗位需求接轨、培养目标一致。

四是实施项目牵引,实现生产与教学双环境育人。引企入校,共建产业学院,实现学生、员工双身份,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开展项目牵引式教学,着力搭建开放式立体化的新型商科实践教学平台。

三、新型商科人才培养的

实现路径

一是新型商科人才培养为主线,形成“大数据商业智能为核心”的新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平台优势,对相关专业案例进行商务数据分析、智能建模、商务预测,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复合的应用型人才,形成“大数据+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以复合能力导向的新型商科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校企协同制定“双平台、四对接、六融通”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挖掘等多学科知识引入新商科教学体系中,实现大数据与商科专业课程之间的深度融合。

“双平台、四对接、六融通”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构建行业企业平台、大数据技术“双平台”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借助专业方案对接行业标准、课程体系对接岗位要求、商科理论对接经营过程、学校文化对接职业精神的“四对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抓好人生理想、学科知识、专业素养、职业能力、处世态度、社会责任“六融通”,实现“双平台、四对接、六融通”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工作,深度实施项目牵引式实践教学改革。在校企双方建立产业学院、产教科技园基础上,企业导师将大数据在商科中应用的项目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将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逐一与各实践环节匹配,真正实现项目牵引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

三个创新点

聚焦商科人才培养核心问题,着眼于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人才培养,实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学科和专业割裂分离的情况,影响了办学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将聚焦商科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以大数据思维能力和技能培养为主线,树立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思想,以强化课程建设拉动专业建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

二是构建大数据背景下新型商科人才培养体系。适应山东省转型发展需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大数据+商科”专业集群,对接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实施“双平台、四对接、六融通”三位一体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商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实施应用型课程改革建设,积极推进项目牵引式教学改革;通过引培并重、重在培养的方式,打造跨专业共享的新型商科师资团队。

三是优化和整合形成内涵丰富的新型商科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办学优势,整合大数据学院和国际商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搭建校内实践平台。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突破,整合校外的合作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把“行业主流工作岗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落实企业、学生、师资、项目等要素,丰富商科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能力提升平台。商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形资源保障。

五、结束语

聚焦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构建智能商务、智慧物流、智能营销、智能财务等专业组成的“新型商科”专业群和课程体系,实现“1+1+1+1>42F3BZyoDC49oE/wepsmWWw==”的聚合协同效应。

通过对同类高校实地考察调研,分析商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师情况、学生水平等,梳理高校商科人才培养开展情况的经验与教训。采用统计调查方法,对新型商科相关行业各类型、各层次人才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需求特征、职业领域岗位群从业标准,准确定位新型商科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大数据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校企融合、体制保障于一体的“两平台、四对接、六融通”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应用型复合型商科人才的培养。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教改项目

【项目名称】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双平台、四对接、六融通”的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Z202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