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时代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挑战及策略

2024-10-18张贤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18期

摘要:随着数智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呈现出馆藏资源数字化、服务管理信息化、知识服务多样化的趋势。文章研究表明,尽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但面临着信息过载与过剩、用户需求多元、技术快速变革、人工智能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亟须从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建立隐私合规框架和透明的算法体系、引入用户反馈机制等方面改善服务管理,确保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能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智时代;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志码:A文献标志码

0 引言

信息生产力是当今社会发展产生的新质态生产力[1],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和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传统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系列以图书馆消失为主题的理论证实了人们在信息化到来的背景下,引发对图书馆定位不明,对图书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担忧[2]。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承载着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交流,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持续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记忆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功能,加强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1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源于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适应数智时代发展的需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断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1 馆藏资源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这一过程旨在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纸质文献和资料转化为数字形式,实现信息的高效存储、检索和传播。数字化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馆藏资源的可用性、可访问性,并适应用户日益增长的数字化信息需求。计算机是数字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演进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文献、图书、期刊等信息资源,从最初的基于磁带的存储方式到现代的云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存储容量和处理速度,也降低了成本,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信息量。网络通信技术是数字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与互联网的结合为全球信息互通提供了可能。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图书馆可以与其他机构、用户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和信息共享。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促成了数字资源的远程检索、在线服务等实现,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扩展到了全球,推动了图书馆与用户、学术机构之间更紧密的互动。在数据库管理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先进的数据库系统,为图书馆构建了更为强大、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使传统的图书馆馆藏目录逐渐演变为数字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各种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检索。

1.2 服务管理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趋势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逆转的潮流,各个领域都在向信息化迈进,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这一趋势的显著特征包括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互联互通的深度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如上所述,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涵盖了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多个领域,社会各个层面都在积极采用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数字设备和在线平台获取信息、进行沟通、参与社交。这种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利用图书馆信息获取速度和效率的新期望。信息互联互通的深度发展是社会信息化趋势的显著特点之一,互联网的全球普及使得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和共享,社交媒体、在线合作工具、电子邮件等平台让人们能够实时交流、合作和分享信息,社会组织、企业、学术机构等都在通过网络实现更紧密的协作,这种信息互联互通的发展要求图书馆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互动和共享模式。另外,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数字化转型是社会信息化趋势的重要表现,社会组织、政府机构、企业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数字化的进程中发生着深刻变化,政务、商务、文化活动等领域的数9nq0p6pNd3aOlhvvMeFjKQ==字化转型要求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宝库和知识服务的提供者,面临着更为迫切的任务,需要更高效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

1.3 知识服务多样化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献,而逐渐扩展到涵盖电子书籍、在线期刊、多媒体资料等多种形式,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图书馆通过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满足用户日益丰富和复杂的信息需求。电子书籍的崛起成为用户信息需求多样化的重要体现,传统的纸质书籍虽然在知识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电子书籍的兴起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阅读大量的数字化图书。这种数字格式的书籍不仅便于存储和携带,还提供了更灵活的阅读方式,例如搜索、标注、互动等功能,从而满足了用户对于个性化、便捷化阅读体验的需求。在线期刊和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的普及使得学术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的建设,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订阅的在线期刊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不仅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学术资源,有力地支持了用户在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图书馆不仅需要满足用户对文本信息的需求,还需要提供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资料,例如,学术讲座、学科专题视频、在线课程等多媒体资料能够更生动地呈现知识,适应不同用户的学习和研究风格,多媒体资料的增加丰富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为用户提供了更立体和深入的学科信息服务。

2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信息过载与过剩、用户需求多元、技术快速变革、人工智能伦理等方面的问题,给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2.1 信息过载与过剩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最显著的是信息过载和信息过剩问题。信息过载是指社会信息超过了个人或系统所能接受、处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围,并导致故障的状况[3];而信息过剩则是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和处理超过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和能力,从而使人不能有效和充分地选择、吸收和利用信息,导致信息不可避免地出现贬值的现象[4]。信息过载与过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信息过载给用户带来了混乱和困扰,用户期望能够通过图书馆获取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信息,但信息过载使这一期望变得难以实现,用户对于信息检索的困扰和不便会导致其对图书馆服务的体验感到沮丧,降低了对图书馆的信任度和依赖感。(2)信息过剩使得用户难以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导致用户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信度,也使得用户在决策和判断时更容易受到信息的误导和混淆,进而降低了用户对图书馆提供的知识服务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认可度。信息过载和信息过剩问题对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使得图书馆在资源分配和管理中面临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升级和改进其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同时在人力和物力上进行更加有效的分配,以应对信息过载和信息过剩所带来的管理和运作的复杂性。

2.2 用户需求多元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是知识服务的多元用户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用户群体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策略和效果。这一挑战涵盖了多个方面:(1)不同用户群体的知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不同教育水平的用户对知识的需求各异,体现在对专业性学术研究、职业技能培养和日常生活常识等方面。(2)用户对知识获取方式和形式的要求差异较大,在数字化时代,用户对于知识获取方式和形式的期望已经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对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和服务模式的更新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3)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用户对知识的需求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跨文化和多语言的特点要求图书馆在知识服务时更注重文化的敏感性和语言的多样性,使得每位用户都能够在符合其文化和语言特点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2.3 技术快速变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在管理、服务提供、信息存储和传递等方面都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升级,而这些技术变革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而紧迫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技术的应用、数据的不断涌现,使得信息的陈旧化速度明显加快,图书馆需要更灵活的信息更新机制,以确保用户获取的信息是最新的、最具权威性的。(2)图书馆需要面对设备更新速度加快、技术标准的不断变化、设备的故障和维护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更好地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基础设施,成为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问题。(3)在数智时代,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理解并熟练应用各类数字工具和系统,图书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培训的迅速适应成为核心关键的问题。(4)数字化内容的复制、传播、使用方式多样,而数字版权的法律框架尚在发展中,图书馆需要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制定更加灵活和适应数字化需求的知识服务策略,确保数字版权问题不成为知识服务的阻碍。(5)随着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数字化发展,数据安全问题凸显,用户个人信息的大规模收集与存储使得用户面临潜在的隐私泄露风险,信息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黑客攻击和恶意访问,对用户数据造成潜在威胁。

2.4 人工智能伦理

随着图书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涌现出一系列伦理问题,其中包括算法歧视和隐私权等,这些问题牵涉到用户权益和社会公正,需要深入讨论和切实解决。算法歧视是人工智能自动化决策中,由数据分析导致的对特定群体系统的、可重复的、不公正对待[5]。这种歧视可能源于训练数据中的偏见,当算法受到不平衡或不充分的数据集训练时,其结果可能偏向于某一群体,而对其他群体产生不公平的影响。例如,一个以性别为基础的推荐算法可能因为训练数据中存在性别偏见而向用户提供特定性别的信息,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利[6]。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大量数据的需求使得用户隐私面临更大的威胁。在知识服务中,为了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或服务,智能系统需要收集和分析用户的个人信息。然而,过度侵犯用户隐私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用户的敏感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获取,进而用于恶意目的,如欺诈、身份盗窃等,对用户权益构成直接威胁。

3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创新能力

图书馆在迎接技术发展和服务创新的挑战时,人才培养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为了满足图书馆日益增长的需求,亟须培养具备先进技术和服务理念的专业人才,这涉及在信息科技、数据管理、数字化服务等领域培养一支既有宽广知识储备又能够灵活应对未来挑战的团队。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包括持续的培训计划、学术合作和实践机会,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并在不断演变的信息环境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其次,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于具备先进技术技能和创新服务理念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这使得吸引、留住这类人才变得异常具有挑战性,图书馆可能需要采取更灵活的人才招募策略,包括与相关高校合作,参与实习项目,或者与行业内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建立紧密联系。此外,为吸引优秀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不仅是一项战略性任务,更是确保图书馆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3.2 加强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信息化建设个性化服务质量

图书馆资源的存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用户体验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离不开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首先,引入云计算技术为图书馆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解决方案。传统上,图书馆需要自行购买、维护大量的服务器设备,而云计算则将这些资源移至云端,实现了按需分配、灵活调整,这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海量的文献、图书、期刊等数字化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云计算还使得图书馆能够更灵活地应对用户需求的波动,通过云端的资源管理,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服务器配置,确保在高峰时段提供稳定的服务,而在低谷时段则可以减少资源投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其次,发挥大数据应用在图书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优化图书采购、馆藏布局等决策,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预测性的资源规划是大数据应用的又一重要方面,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趋势,图书馆可以预测某一时期用户的阅读热点、需求高峰,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资源的采购和服务支持,提前做好资源准备,提高图书馆的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

3.3 建立隐私合规框架,保障信息化建设数据的安全性

符合法规的隐私合规框架是图书馆解决数据隐私问题的重要措施,这种隐私合规框架不仅有助于确保图书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合法合规,同时也是保护用户隐私权益的有力工具。通过建立法规遵循的隐私合规框架,图书馆能够向用户传递明确、可信的信息,从而增强用户对知识服务平台的信任感。透明度的提升是建立用户信任的重要一环,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详细说明数据收集的目的和使用范围。只有在用户充分了解数据使用方式的前提下,他们才会更愿意参与知识服务的互动。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是图书馆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步骤,包括强化防火墙、建立入侵检测系统和实施数据加密等多层次的网络安全手段。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有效拦截潜在的恶意攻击,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入侵检测系统则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的入侵行为,减小威胁对系统的损害。数据加密技术在传输和存储阶段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性,防范了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通过这些安全措施的综合应用,图书馆能够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体系,有效抵御潜在的网络攻击,确保用户信息得到充分保护。

3.4 建立透明的算法体系,引入用户反馈机制

建立透明的算法体系是图书馆解决算法歧视问题的关键步骤。通过公开算法的工作原理和训练数据,图书馆可以增加系统决策过程的透明度,让用户知晓系统运行的内部机制,使用户更好地理解智能系统是如何作出推荐和决策的。另外,透明的算法体系有助于减少算法的不确定性,这不仅为图书馆提供了改善算法和数据集的机会,还可以提高用户对智能系统的信任度,创造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知识服务环境。引入用户反馈机制能够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使智能系统能够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关切。通过监测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接受反馈,图书馆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问题,特别是算法可能产生的歧视性结果。及时的反馈不仅提供了问题的具体信息,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改进和优化的方向。通过对算法的修正,图书馆能够提高系统的公正性,确保知识服务更加客观和平等,同时增进用户对图书馆的信任和满意度。这一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建立更具包容性和公正性的人工智能系统,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和无歧视的知识服务。

4 结语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信息化趋势下信息化建设对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既要有前瞻布局、科学规划,也需要分步实施、避免浪费。图书馆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须引入行业产业的技术和资源,尽快建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标准与服务规范,特别是图书馆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化的建设。此外,要统筹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亟须通过跨界招聘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数智时代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延云,李琪.生产力的新质态:信息生产力[J].生产力研究,2006(7):90-92.

[2]黄凯悦.我国智慧图书馆的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高占林.浅谈信息过载的影响及消除[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6):63-65.

[4]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6.

[5]章小杉.人工智能算法歧视的法律规制:欧美经验与中国路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63-72.

[6]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

(编辑 李春燕编辑)

Trend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library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

ZHANG Xian

(Library,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ibraries shows trends of digitization of collection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of service manage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knowledge services. Although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ibraries is imperative, it is facing variou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surplus, diverse user demands,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eth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service management in term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eam, enhancing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 establishing a privacy compliance framework and a transparent algorithm system, and introducing a user feedback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ibraries.

Key words: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 library;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服务学科建设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存贮与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0542。202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圈层化传播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的路径探索;项目编号:2024SJSZ0214。

作者简介:张贤(1982— ),女,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