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24-10-17

人民画报 2024年8期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27日分别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阿拉善高原,属中国西北极干旱的温带荒漠地区,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该地区以连绵起伏的高大沙山和丘间众多湖泊而闻名,展示了沙漠景观不断变换的地质和地貌特征。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的重要栖身地。这条迁徙通道由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经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纵贯22个国家,是全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迁飞通道,为数千万只水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

“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年6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遴选了 135件古代建窑建盏及相关文物,同时展出298件当代建窑工艺品。建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产品以碗类居多,文献称之为“瓯”或“盏”,统称为“建盏”。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4年7月16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大会主席、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介绍了大会筹备工作情况。会上,三位发布人还分别就全球卫生治理,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北京在卫生健康领域发展成果与未来规划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