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示例与分析

2024-10-17郑君君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8期

摘 要:受应试导向的影响,传统的作业设计了缺少真实性、分层性、趣味性、思维性和学生主体性,无法切实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中的“学用一体”教学理念,以科普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5 Topic3为例,探索建构“产出驱动—输入促成—评价促学”模式的作业设计路径,进一步实现减负提质增效以及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郑君君,漳州市第五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深入理解作业评价的育人功能,坚持能力为重、素养导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导向的影响,一些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存在忽视真实性、分层性、趣味性、思维性和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其往往采取朗读、抄写、背诵等机械模式,配以习题,用以加强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显然,这种“学用分离”的作业模式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作业形式需要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增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增加学生英语学习与实践的乐趣和机会的要求相违背。因此,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以下简称“POA”)倡导“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为作业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理念

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这一弊端长期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POA理论体系应运而生。该理论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即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见图1)。教学理念为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与新课标倡导的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相一致;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教学假设为制定教学流程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学流程则是具体实施环节。

POA理论体系秉持的核心理念是课堂教学活动要“始于产出,止于产出”。如图1所示,以完成大单元产出任务为目标,以若干个小产出任务为依托,以“驱动-促成-评价”为模式,形成由若干个循环链组成的教学流程。在驱动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真实交际意义且有挑战性的场景与产出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促成环节,教师需“以终为始”,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一系列循环递进的活动,促使学生完成输入任务。在评价环节,教师对学生课上或课下的产出任务进行即时或延时评价,引导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将评价作为促学促教的手段,从而完成补救性教学。

笔者将POA理论与新课标理念相结合,提出了建构“产出驱动-输入促成-评价促学”模式的作业设计路径(见图2)。该图标明了POA理论指导下完整的作业设计流程,诠释了产出的作用,即“产出是终点,是起点,也是过程”,使三个环节形成完整“闭环”。

二、基于POA理论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示例

下面以笔者参加福建省中小学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中的获奖作品为例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基于POA理论设计初中英语单元作业。以科普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5 Topic3 “My school life is very interesting.”为例,该单元主题是“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下的多彩、安全、有意义的学校生活这一子主题内容,主要包含有关课程安排、个人对课程的喜好和看法的英语表达,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了解中西方校园文化的差异,并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经过本单元前两个话题的学习,不仅对校园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掌握了相关频率副词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为本话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产出任务

1.单元作业目标。

要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必须紧扣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以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为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重视对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设计作业目标应紧扣教学目标,聚焦学生所学,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多样功能。因此,可以确定该单元的作业目标(见表1)。

2.单元作业任务。

驱动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产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这需要教师设计具有交际性且认知挑战性的产出任务。基于此,笔者创设以下产出任务:

近几年来我校作为双语学校,不断优化育人蓝图,取得了良好成效。一年一度的新生招生计划马上要开始了,请大家广泛收集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四人一组合力完成这份关于我校的英语宣传册,让更多的学弟学妹们了解我校的双语特色,爱上我们的校园。

A层:图文并茂制作成册,加入自己对学校的感受和期许,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

B层:在校园公众号上寻找或在校园里捕捉关于本校生活的图片,小组讨论,设计并呈现体现我校特色的宣传语,制作成PPT。

C层:小组讨论,完成关于我校校园生活的思维导图,并进行简单介绍。

【设计意图】

结合大单元作业目标创设真实且有交际意义的分层单元产出任务能激活学生已知,激发其学习欲望。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同时任务难度设置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使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就感,为之后促成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达到驱动目的。

(二)促成活动

随着若干驱动—促成—评价循环的顺利完成,对应的小产出目标也相继实现,最终大产出目标的实现变得水到渠成。文秋芳指出,促成活动不再区分输入还是输出。在作业设计中,若干个促成活动是落实单元产出任务的载体。随着教学深入,这些具有关联性、梯度性和实践性的促成活动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为学生最终完成单元产出任务提供了脚手架。通过分析可知,本单元产出任务分两大部分,即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需要学生掌握如何用英语介绍学校的课程设置,展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且能够对课程及课外活动进行评价。因此,本单元主要布置了三个任务,皆指向单元产出任务的顺利完成。

任务1:征集令。为落实“双减”政策,学校将调整优化课程设置,调整各学科课时分配,课时分布。现向同学们征求意见。

A层:模仿教材中P18中的内容,设计一份课程表,并利用1a部分语句以两人对话形式进行操练,提出观点看法,并说明设计的理由,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B层: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及作息时间表,模仿教材P18中的内容制作一份英文版的时间表,并利用1a部分的语句以两人对话形式进行操练,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C层: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及作息时间表,两人讨论后模仿P18中的内容制作一份英文版的时间表。

【设计意图】

本任务设计目的是复习巩固本单元第一课时Section A部分所学知识。该分层作业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的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在迁移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星期、学科等词汇,结合“What time does the class begin? What time is the class over? How many classes do you have every day?”等句型讨论课程安排,设计理想中的课程表,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现实生活,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设计课程表这一任务既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其思维品质,又能锻炼不同层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2:时光如画。校摄影协会抓拍了许多我们校园活动的美好瞬间,请大家根据照片内容进行看图写话(见图3)。

【设计意图】

本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本单元第三课时Section C部分所学知识。由于SectionB内容主要涉及对课程的看法,因此将这部分内容整合至任务3,与课外活动一并考查。任务2巧妙地从摄影协会这个视角出发,将话题转移到学生的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来,契合教材编排的同时,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帮助学生巩固并区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句型结构,实现内容、形式、意义三部分有机融合。

任务3:记者在线。校园记者协会决定在学生中进行采访来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的学校生活,请大家四人为一组,依据以下对话模板(可适当补充拓展)相互采访,并将采访结果填至采访记录单(见表2),完成本次采访任务。

Q1: Which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Q2: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Q3: What do you often do after class?

【设计意图】

本任务是在任务1和任务2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旨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第二课时Section B部分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在真实情境中,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互帮互助,训练听说写等技能。

完成三个任务的过程中,从任务1到任务3,教师的“脚手架”作用在逐渐淡化,学生开始承担起了“脚手架”功能。学生完成以上任务链后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一步掌握,对单元产出任务不再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为大单元产出任务的最终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评价

产出评价分即时和延时两种。延时评价指的是学生课下完成产出任务,提交口笔头产出成果后再进行评价。显然,作业设计里无论是促成环节的三个任务还是大单元产出任务均属于延时评价。本次单元作业,学生在完成相应不同难度的任务后会获得相应颗数的星星(见图4)。

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图4可以得知,评价的主体不再只是教师。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将贯穿作业完成过程始终。教师应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教师根据任务所要考查的要点提供评价量表(见图5),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

根据评价量表,学生能够根据标准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衡量和评价,进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

三、结语

以POA理论为基础,以单元主题意义为引领的“产出驱动—输入促成—评价促学”作业设计路径能够有效消除传统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学用分离”的弊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并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所学、应用所学和迁移所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梅德明,王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毕争.“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解读与应用[J].英语学习,2020(3):6-9.

[4]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393,396.

[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7):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