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2024-10-17高明军
摘 要: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不重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只重视语法知识讲解,存在课堂互动不足等问题。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主张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生活化、注重语言输入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尝试探索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更全面、更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高明军,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汉滨初级中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要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引领,使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感受和领略英语的魅力,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在习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本文对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一)注重学生的英语成绩而忽视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缺乏充分关注。这一问题的显著表现是教学内容的窄化,以应试技能为导向,而缺少语言实际运用的情境。学生在追求分数的过程中,往往将语言学习局限在死记硬背和应试技能的训练,而无法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导致学生在真实交际场景中处于沟通困境,无法应对多样化的语境和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不再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成功标准,而是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视为更为重要的目标。教师需要采用更多富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真正达到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践与互动不足
初中英语教学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实践与互动的不足。现行教学模式更倾向于机械式的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而缺少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实践和交流,然而学生在教室里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缺乏在课堂上主动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
这种现象阻碍了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能力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引入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课堂参与度。教师应更注重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语言的力量,使学习更具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提升课堂互动水平,学生将更主动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使知识的学与用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是既有语言知识的学习,又有语言技能的训练,还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感悟。
1.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展示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QQ等,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合作学习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渠道。
2.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设计有意义和有挑战性的任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和设计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的音乐、电影、体育、游戏等,设计听说读写的综合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设计适度的挑战性任务,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自信心和自主性。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心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赞扬学生的优点和贡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惑,建立亲切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包容的学习氛围。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是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情境创设、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语境中学习英语,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效果。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文本和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初中英语课本中有许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家庭、朋友、爱好、旅游、节日、环保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话题,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朋友、爱好等,让学生用英语制作旅游攻略、节日贺卡等,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建议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情境创设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道具、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英语的使用,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授购物的话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商品的图片和价格,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模拟购物对话,或者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物品,进行真实的交换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学习和运用与购物相关的词汇、句型和礼貌用语。
3.作业设计生活化。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拓展学习的渠道和资源,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教授食物和饮食习惯的话题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任务,如让学生用英语写一篇有关自己的饮食习惯的日记,或者让学生用英语制作一份自己喜欢的菜谱,或者让学生用英语口语表达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让学生通过生活化作业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拓展和丰富自己的英语视野。
(三)注重英语语言输入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又一有效策略是注重英语语言输入,即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适宜的英语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互动。
互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促进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手段。多样的互动形式如师生互动、学生小组互动、全班互动等,应该由教师巧妙创设。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的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展示、评价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方法,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从而在真实、自然、轻松的语境中感受英语,积极运用英语。
2.设计分层阅读材料。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巧妙设计不同难度、主题和类型的阅读材料。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的教学中,教师提供三种不同层次的阅读材料,分别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这样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拓宽视野,并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中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化。
3.提升学生听的能力。
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语言输入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有趣的听力材料。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的教学中,教师播放了一段家庭对话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和听取过程中掌握有关家务活动的词汇和表达,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增强家庭责任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听力技巧,更加提升了听力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策略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
口语表达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在课堂上得到精心培养。教师应创设多种口语交际情境,例如问答、对话、讨论、演讲、表演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制作水果奶昔的过程,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表示顺序、指示、建议等的词汇和句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犯错,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策略,如运用修辞手法、非语言符号等,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生动、有效,同时提高说服力。
书面写作作为语言应用能力的另一要点,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如日记、信件、海报、故事、评论等,以促使学生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的教学中,学生可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的文章,学习和运用过去和现在时态,同时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写作过程,包括预写、写作、修改、评价等,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如主题句、过渡词、连接词等,使学生的作文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体实践
单元主题: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5)
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思维品质、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made of、 made from、 made in、 cotton、 silk、 wool、 leather等。
语言技能:能够用英语描述衣服的材料和产地,能够用英语询问和回答有关衣服的信息,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衣服的喜好和看法。
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装文化,如苏格兰的格子裙、印度的纱丽、中国的旗袍等。
学习策略:能够运用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等策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思维品质: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价衣服的优缺点,如舒适度、美观度、环保性等。
情感态度:能够对不同服装文化予以尊重和欣赏,能够树立环保意识,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风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服装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称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服装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新知:教师播放一段视频,介绍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made of、made from、made in等。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注意听力细节,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检查答案,解释难点,巩固新知。
实践运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组分配一种服装材料,如棉、丝绸、羊毛、皮革等。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份英语报告,陈述这种材料的信息,如特点、优缺点等,并进行展示。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报告后,轮流在全班展示,其他学生听后提出问题或意见,进行交流和讨论。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巩固语言知识。教师让学生分享本课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优化学习策略。教师让学生思考本单元的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结语
通过上述策略,笔者期望学生不仅能够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表达。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其在日后的学业和成长中都能够应对各种英语挑战。
参考文献:
[1]冯仰飞,宋焕国.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8):182-184.
[2]缪凤男.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生英语,2022(6):104-105.
[3]年玥,杨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46,48.
[4]周君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19(3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