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燕
2024-10-17钟欢施奇静孙诗易/文春田谭希光/绘制
小燕子不是黑白的吗,怎么说它“穿花衣”呢?
燕子的巢穴是怎么建出来的?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听我讲词语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恰好在杭州当官。闲来游玩,他站在西湖的最佳观景点——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极目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水涨平,水天相接,白云低垂的美景。接下来是莺歌燕舞、繁花盛开、浅草青青的画面。最后,诗人将目光推向最爱的湖东,远处的白沙堤在绿树的掩映下美不胜收。
鸟儿有历史
燕子在古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受人喜爱的形象,因为人们将“燕子衔泥”视为春天开始的标志。难得的是,清朝的经学家郝懿行曾写过一本科普小书《燕子春秋》,实际观察、记录了燕子在农历二月至九月间的迁徙、繁殖、育雏、营巢、飞翔、捕食等诸多行为,对燕子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
在春天放飞的风筝里,最具代表性的造型就是燕子。说起来,燕子风筝确实生动地还原了家燕“穿花衣”和尾巴“似剪刀”的特点呢!
博物小课堂
燕子是“穿花衣”吗?
家燕“穿”的的确是“花衣”,但因为飞得太快,看起来好像只有黑白两色。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家燕都是夏候鸟,它们每年春天从南半球飞回,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繁殖。归来的家燕一般不会再用前一年的旧巢,而会“啄春泥”来建造新家。
家燕的孵化行为
家燕一年要产两次卵,整个孵卵过程基本上都由雌燕独自承担。雌燕每天都会花20个小时进行孵卵工作,剩下的时间需要外出觅食。但是,雌燕每次出去花几分钟吃几口后,就又飞回巢穴继续孵卵。这几分钟时间是吃不饱的,于是雌燕只能频繁地往外飞,算是“少食多餐”。
家燕和大杜鹃的“恩怨”
这样的孵化生活持续14天后,雏鸟就出壳了。遇上孵化艰难的情况,雏鸟就是不出来时,雌燕还会帮助雏鸟一下,用嘴在壳上啄一个小洞,好让它探出脑袋。
杜鹃不筑巢,常喜欢把蛋下到别的鸟巢里,给自己的孩子找“养母”。大杜鹃是国内常见的寄生性杜鹃,有多达24种有记录的宿主,家燕就是其中之一。
大杜鹃的幼鸟长得巨大,甚至比成年的家燕还要大,一只幼年的大杜鹃就能把整个燕子窝撑得满满当当。为了躲避大杜鹃的寄生,南方的家燕会避开大杜鹃的繁殖高峰,把自己的繁殖时间提前一些,所以南方的家燕就很少被寄生。
家燕自身也演化出了识别杜鹃卵的能力,它甚至能识别出很相似的大杜鹃卵和雀鹰卵。也有专家认为,家燕和人类做邻居能获得很多好处,其中一项就是驱赶大杜鹃。因此,家燕很少被大杜鹃寄生成功,偶尔发现一两例,都会被人们当成稀罕事儿在网上传播。
家燕的巢穴
家燕一般在4—5月的时候飞到它的繁殖地,然后开始筑巢。和一般的鸟巢不同,家燕的巢穴十分复杂而坚固,因此,它们筑巢的时间也十分漫长。
它们先是啄取湿泥和稻草,混合着唾液来砌成坚固的外壳,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11~12天。然后,它们又会花3~4天拾取干草根铺在巢底做成软垫。最后,它们甚至还会在这个垫子上铺上4~5根羽毛或者人的头发,让巢穴更柔软,这样既能安放自己的蛋,也能防止雏鸟打滑跌出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