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之我见
2024-10-17莫言
慈与善,是两个意义相近但又各自独立的涵义极为丰富的哲学概念,要把这两个概念彻底搞清楚并弄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非我所能也。
作为一个词被普遍使用着的“慈善”,其基本意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互助,而慈善事业则是人们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济贫的一种社会事业。毫无疑问,慈善行为中包含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但慈善行为的最重要的前提是自愿,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种组织机构或团体亦或个人拥有强迫一个公民将其合法拥有的个人财产无偿地捐赠给任何社会机构或他人的权力。因为慈善行为的自愿特点,使其成为一个道德层面上的问题。尽管参与慈善活动的人抱有各种各样的主观目的,但都具有共同的客观效果,那就是有利于他人与社会。
现实生活中确有极少数人捐了一点财物便进行夸张的哗众取宠的宣传而引起群众的反感,但更多的慈善者是低调地进行着自己的慈善行动,并为他人带来福祉,且影响着社会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其实,即使那些因过度张扬引起反感的行慈善者,其行为的利他性质也并未改变,但他在付出财物时换来了名声因之就使他的善行的质量打了折扣。
古人云:善欲人知不是真善,说的就是以善沽名施恩图报的事。但在当下垃圾信息、八卦新闻、谵言妄语充斥网络的舆论环境中,宣传慈善、倡导善行鼓励人心向善,应该是有利于社会和谐、人心安定的好事。好善者以身说善,唤起大家的善念,也是顺应潮流的好事。
俗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人宣传慈善,就是要让好事传万里,并影响世道人心。
其实,真正的慈善源于恻隐之心,是内心的需求。当你以个人的努力帮助他人解决了困难,解除了痛苦或实现了愿望或改变了命运时,你会感到自我的价值得到了认证,自我的尊严得到了确立,自己的品质得到了认可,自己的道德水平得到了提升。
古人云:善有善报。从表面上看,此说并不尽然,窃以为所谓善报,至高至大者,莫过于行善者的内心需求得到了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善行都是得到了善报的。
人生在世,无一不依赖于群体,而群体的和谐与稳定,是建立在群体成员间的互助友爱基础上的。团结源于此,力量亦源于此。因之,让慈善之光照射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让人人都成为行慈善者,让人人都感受到慈光善晖的温暖,使我们的社会少一点暴戾,多一些祥和,将是我们共同的祈愿。
(选自《中国慈善家》2023年12月20日,有删改)
技法提炼
1.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议论文通常由引言(开头)、主体(论证部分)和结论(结尾)三部分组成。
引言:引入话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简要阐述论点,明确立场;简述论点的背景或重要性。例如《慈善之我见》中第一段就开门见山地引出议论的话题。
主体:展开论证,支持论点;使用事实、数据、例子、引用等作为论据。
结论: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强调论点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建议或展望。
2.掌握论证方法
事实论证:通过列举事实、数据、案例等来证明论点。例如《慈善之我见》中第三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正的慈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互助”。
道理论证:引用权威人士、专家学者的话或著作来支持论点。例如《慈善之我见》中第四、五、七段就是用古代名言论证了真正的行善是默默进行、善行会得到善报的。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现象或事物来突出论点的正确性,例如本文第三段就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来阐述论点,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
3.注意写作技巧
论点应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和创新性;论据要真实、准确、有代表性,能够有力地支持论点;论证要严密,论证过程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避免出现逻辑错误或漏洞;语言要准确、生动,避免使用模糊、冗长的句子;作文结构要完整、严谨,符合议论文的基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