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的语言
2024-10-16张语夏
综合材料绘画发展历程中,材料占据着重要地位,旨在为绘画服务。近年来,国内外绘画艺术不断发展,传统艺术形式逐渐推陈出新,表现形式和方法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综合材料绘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吸引了大量创作群体参与其中,诞生了大量优质的作品,使综合材料绘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语言进行研究,以期为综合材料绘画艺术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
一、综合材料绘画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一)定义
综合材料绘画是一种新型绘画形式,主要借助非传统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进行绘画创作,画家在画面上粘贴不同种类的材料,再用颜料作画。综合材料绘画强调画家在材料选择方面不能拘泥于传统单一的绘画材料,而要引入更多种类的材料到绘画创作中,具体材料包含但不限于布料、塑料、金属、纸张等,由于材料的类型多样、来源广泛,能够为当代画家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画家围绕创作主题和情感表达需要,灵活运用综合材料,并经由色彩、构图、线条等要素,创作出更具文化内涵、视觉美感的艺术作品。综合材料绘画在保留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打破了材料、技法的限制,赋予绘画作品非凡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当代画家的创作理念,即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创新。综合材料绘画除了在常规绘画艺术中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法,又创新性地将更多材料应用于绘画创作中,这样不仅可以为绘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还可以突破传统绘画的限制,推动绘画艺术朝着多元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综合材料绘画语言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发掘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价值,对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发展历程
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强调多种材料、多种媒介混合使用,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备受关注的一项艺术形式。毕加索在作品《公牛》的创作中,将商业印刷品、土、砂石等材料融入其中,揭开了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序幕。随后,毕加索创作的作品《吉他》,创造性地使用了吉他、瓶子、报纸、乐谱等材料,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毕加索的影响,偶发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不断涌现,材料深层次的美学价值也被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材料不再是绘画创作的手段或工具,而成为创作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材料层出不穷,对当代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打破以往绘画使用单一绘画材料限制的同时,也为当代画家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突破了艺术之间的界限。
立体主义画家在绘画创作中,首次将综合材料引入其中,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主流。对于西方艺术家而言,将综合材料看作是一种新技术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并非仅仅局限于绘画领域。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大,中国传统绘画、油画、版画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在不断发展中界限愈加模糊,并且逐渐融合发展。国内很多艺术院校纷纷投身于综合材料绘画的研究,如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在1997年建立了材料工作室,随后国内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综合材料绘画相关课程和研究科室,在业界逐渐得到认可。当前,综合材料绘画是单画种材料技法的创新演变,是多种材料、技法融合渗透产生的一种绘画形式,同时也成为我国当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综合材料绘画语言概述
绘画语言强调在绘画创作中,画家运用不同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而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绘画语言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一)绘画材料
综合材料绘画语言首先表现在材料选择方面。相较于单一材料绘画形式而言,综合材料绘画语言打破了材料、画种、工具的限制,引入了更多的材料,如布料、塑料、金属和纸张等,实际生活中的废弃物同样可以成为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材料。这种综合材料的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绘画的表现手法,还可以让绘画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借助不同材料特有的质感、纹理,使画面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增强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二)绘画技法
综合材料绘画语言还表现在技法运用层面。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不拘泥于传统绘画技法,而是尝试着将装置、雕塑等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融入其中,并采用拼贴、剪切、粘贴等方式,有机整合多种材料,展现出独特的画面效果。此种方式不仅可以让绘画作品更具个性,还可以让画面更具动感和冲击力。
(三)构图和色彩
综合材料绘画语言还表现在色彩要素、构图处理方面。画家结合绘画主题来选择不同的色彩组合搭配,带给观赏者更加强烈、丰富的视觉感受。而在构图方面,画家通过合理的构图设计,能够让画面更具深度和张力,提升画面的空间感,使画面整体和谐统一。
由此可见,综合材料绘画语言属于开放性的艺术语言,突破了传统单一材料绘画形式的限制,将多种材料、技法整合到绘画创作中,进一步增强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在综合运用综合材料绘画语言的过程中,画家要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以及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开放的思维,这样才能充分掌握综合材料绘画语言的艺术特点,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推动综合材料绘画艺术高水平发展。
三、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语言
(一)自然材料的运用
自然材料即自然生成的物质,包括草木和矿物等。目前国内很多画家纷纷引入了自然材料,有效改善了以往运用单一材料进行创作的不足。朱进是我国早期使用自然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画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在绘画创作中积极引入土这种自然材料。之所以在作品中引入“土”这种材料,是因为他非常喜欢自然环境中的色彩,在一次野外游玩时发现了土材料的丰富多样。由于自身创作经验丰富,他敏锐地发现了这种材料的艺术价值,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画家通过引入“土”材料到绘画创作中,侧面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认知,认为泥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自然之本。泥土材料凭借其原始、质朴的特性,在朱进的绘画作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品中画面的主体包括人物、动物和风景等,运用泥土材料对这些物象进行了非写实的处理,表现出画家自身对生命的独到理解,将材料特性与主题内涵充分契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郎水龙在绘画创作中同样融入了大量的自然材料,以尘土为主,创作出了《基本工具》等系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中,画家准备了空白画布,并将铁锹、石子等工具随意地置于画布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将画布上的工具拿走,将这些工具遗留的痕迹作为画面内容。画家通过物体、画布和灰尘的多重作用实现了绘画作品内涵的表达。这种特殊的绘画语言,需要画家在创作前仔细思考,结合创作主题和思想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材料,最终实现自然材料在绘画艺术中的合理应用。
(二)传统材料的创新
当代综合材料绘画语言还注重传统材料的创新应用,具体包括中西方美术代表性的各种材料。如水墨画的材料包括墨、水、毛笔等,油画材料包含油画笔、油画颜料、媒介剂等。两种绘画形式依托于常用材料,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绘画体系。随着当代艺术革新发展,材料逐渐多样化,部分传统绘画材料的使用价值逐渐多元化,产生了众多新型绘画手段,也让传统绘画材料焕发出新的光彩。例如,在梁铨的作品《东方快车之一》中,宣纸材料的功能发生了变化,除了是绘画的载体,也是绘画创作的功能材料,焕发出新的光彩。梁铨在创作时采用宣纸拼贴的方式,将这些宣纸渲染成不同的颜色,除了使用国画颜料以外,还运用了矿物质、水彩、水粉和自然釉色液体等颜料。染色后的渲染裁剪成不同长短、大小的纸块,根据画家的创作思路,通过拼贴方式呈现。此种创作方式能够让画面色彩效果更加素雅、质朴,同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相契合。在他的作品中,宣纸不再是绘画的媒介和载体,而是一种绘画材料,直接参与作品主题内容的表现。诚然这种绘画形式有别于传统绘画形式,呈现的内容较为抽象,但蕴含着深层次的水墨精神,表现出独具韵味的中国审美。又如,意大利画家丰塔纳,其绘画作品中对综合材料的运用较为灵活。通常绷好油布的油画框作为基底,完全隐藏在画面色彩、造型等元素下,并不会对作品情感表达产生影响。而丰塔纳在油画布上涂抹了大量颜色,用刀子划出了几个孔洞,使传统材料得到了创新应用,使油画布产生了新的内涵,直接参与了画面效果的呈现与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现成品的拼贴
现成品拼贴是当前较为常见的综合材料绘画形式,材料涵盖范围较广,包括常见的人造物品,这些人造物品具有一定的文化、社会和心理属性,如何将这些具有多重属性的材料应用到绘画创作中,对于画家而言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在现成品拼贴作品中,物品样态是直接呈现的,需要画家综合考量材质特征、物品形制等要素,以及材料的内在属性,直接或间接地运用现成品进行拼贴。现成品的拼贴大多是采用黏合剂将各种物品直接粘贴到平面上,最终形成完整的绘画作品。
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在绘画创作中已经开始应用现成品拼贴的方式。这一时期的拼贴更倾向于意象感觉,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现成品拼贴,绘画创作仍然以油画颜料为主。而在波普艺术发展阶段,拼贴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汉密尔顿在创作《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时,通过裁剪各种印有图案的印刷品,依据创作的主题思想和个人的艺术追求将其粘贴在平面上,开辟了一种新的艺术观念。自此之后,现成品拼贴艺术愈加常见,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艺术形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画家纷纷开始尝试采用拼贴手法进行绘画创作,材料包含了画册、书籍、杂志、字帖等样式、符号的现成品,但很多画家并非直接粘贴这些现成品,而是将这些材料焚烧成残缺不全的形态,并将这些残缺物按照艺术思路进行拼贴创作,传递画家的思想情感。例如,薛松在《毛》系列作品中,将收集的各类新闻文字、图片等焚烧,然后将其拼贴、组合成具体的形象,赋予作品更加深刻的意义。又如,薛松的《新山水》系列作品,主要围绕中国传统书法和山水画作品进行艺术加工,通过整合中外美术史碎片资料拼贴成各类传统山水形象,使用燃烧的灰烬将山体勾勒出来,并使用当代艺术手法展现山水画的气质和意蕴,生动地诠释了传统水墨精神,同时激发了观者强烈的探索欲。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形式持续发展,使绘画材料类型逐渐多样化,材料的功能价值也不再拘泥于以往的载体形式,还可以作为绘画元素来诠释作品的思想和精神。对综合材料绘画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客观反映这种绘画形式的艺术特征,推动其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亮.坦培拉技法在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运用[J].新美域,2024(01):28-30.
[2]娄敏.看一场中国当代艺术展是什么体验——观《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览》有感[J].工会博览,2023(32):43-44.
[3]曹易.“天人合一”视域下的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理念与方法研究[J].国画家,2023(06):72-74.
[4]谢叶丽.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研究——以胡伟作品为例[J].明日风尚,2023(21):52-54.
[5]彭勋蝶.“纸”在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大学,2023.
[6]关爽.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综合材料绘画本体语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3.
[7]吕思涵.综合材料及其绘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应用——以徐冰作品为例[J].美与时代(中),2023(02):111-113.
[8]陈献猛.综合材料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研究[J].美术文献,2022(08):93-95.
[9]蔡力.基于人文价值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23,12(01):42-45.
[10]王平,赵悦.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在当代艺术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美术文献,2021(09):101-103.
(作者简介:张语夏,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造型艺术<油画>)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