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秋节的诗风词韵

2024-10-16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4年35期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便对中秋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怀,每逢中秋必作诗作词。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里就出现了与“月亮”有关的传说——不仅给月神配备了名为“望舒”的专车和名叫“纤阿”的女御者,此时的“菟”(即玉兔)也出现在了古人的想象之中。

最经典的中秋佳作: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读: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全词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通观全篇,皆是佳句,体现出了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特征。

最雄浑的中秋佳作: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读:张九龄乃一代名相,因遭奸臣排斥,被贬荆州,于中秋夜怀念远方,写下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情感真挚,特别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更是被千古传诵。

最富奇幻色彩的中秋佳作: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解读:一连串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成为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就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