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2024-10-16马夏琳

求知导刊 2024年26期

摘 要: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指明了方向,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阅读课的课堂活动设计为例,对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本课课堂活动设计的路径,指出初中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活动设计应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加深对相应主题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马夏琳(1982—),女,广东省中山市永宁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英语教师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围绕真实情景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涵盖了知识理解、应用和创新,还体现了学习的综合性和连贯性。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并设计课堂活动,增强活动的情景性、层次性。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设计层面,活动过于复杂或单一,缺乏真实性;在实践层面,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忽视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的个性化互动,导致学生缺乏在探究和表达主题意义方面的深度实践。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 阅读课为例,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文本解读

1.语篇内容(What):本语篇分为两段,第一段叙述了端午节当天Zhu Hui在国内的家人过端午节的情形。第二段叙述了远在美国的Zhu Hui和他的寄宿家庭正在做的事情,表达了他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之情。

2.主题意义(Why):本单元的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主题群为“历史、社会与文化”,子主题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习俗与文化景观、节假日与庆祝活动”。本单元Section B的语篇引入了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元素,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文化,体会“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的家国情怀。

3.语篇结构(How):本语篇是一则电视新闻报道。语篇中包含本单元的主题词汇(如Dragon Boat Festival、boat races、host family等)以及主题句型。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使用与端午节和日常活动有关的词汇进行表达。

2.学生能在学习中体会现在进行时时态的具体使用条件和运用方法。

3.学生能通过观察文章配图,猜测文章大意。

4.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习俗。

5.学生能根据新闻报道的六要素(5W+1H)复述文章。

6.让学生感受“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的家国情怀和理解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

从布鲁姆认知目标层次的角度来看,上述目标中,第1到第3个目标涉及学习理解类活动,属于知识、理解、应用层次;第4和第5个目标涉及应用实践类活动,属于分析、综合层次;第6个目标涉及迁移创新类活动。这些目标层层递进,能引导学生从目标语言出发,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

(一)基于话题的课前预习类活动

课前预习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开展课前预习类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工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语篇内容较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前可开展一个问卷调查活动,以了解201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对端午节的情感、态度和认识。部分问卷内容如下:When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Who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memory of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相关知识的认识及其对端午节的态度,能更好地设计后面课堂的问题。

(二)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教师要创设主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梳理、概括与整合语篇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

【活动1】在课堂刚开始时,教师可运用动画技术,结合本课内容创设相应的主题语境:展示新闻、报纸中与赛龙舟相关的图片,提出“What are they doing?”“ What's the report mainly about?”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语境和提出问题,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巩固现在进行时时态(be doing)的知识,同时能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出处,让学生掌握观察语篇配图的学习策略。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语篇中的图片,并结合图片思考语篇的主题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语言知识。

【活动2】读中阶段,教师可把语篇分为两个部分来解读,让学生在细读课文后,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Where is Zhu Hui now? Where is his family?

(2)When is the story happening?

(3)What are Zhu Hui's family doing at home?

(4)What are Zhu Hui and his host family doing?

以上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语篇的结构,获取一定的信息,对语篇的主题形成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上述四个问题的答案,在小组内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Why is it like any other night for Zhu Hui and his host family?

(2)How does Zhu Hui feel?

探讨这两个问题时,学生需要对前面获取的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以进一步了解语篇的主题,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情感,这能为学生在读后活动中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

该活动能使学生使用目标语言与同伴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进行学习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课和记笔记。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主要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

(三)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在学生对语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便可以开展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让学生进行描述、解释、分析和应用等更深层次的语言运用活动。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加深他们对相应文化背景的理解。

【活动3】学生结合之前整理和提炼的知识内容,应用已掌握的语言技巧,完成六要素(5W+1H)思维导图(如图1)。同时,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复述语篇内容。在该活动中,学生需要获取、梳理、学习语篇中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并交流探讨,以巩固、吸收所学知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活动4】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同伴展开交流:“If you are an exchange student in the USA,your partner is an American,you are introducing the customs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这一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内容整合和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内化和运用新学的语言知识(对端午节风俗的表述)。同时,该活动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整合信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语篇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语言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复习、巩固语言知识,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语言教学强调探究与表达。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巧妙地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为外国朋友介绍端午节。这样,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篇主题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增强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积极思考、深化认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语篇外化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要想有效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就要把握好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要求[1]。语篇外化是深入挖掘语篇主题的最终目标,这一过程所涉及的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往往超越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接触的文本内容[2]。

【活动5】教师提出问题:“According to the report, we know that students abroad miss their homes and family very much. But still some students choose to work abroad after their study. Should they come back home or work abroad? Why?”。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并写出支持或反对某一观点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社会、个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组织学生开展分享活动。通过分享活动,学生能总结出“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but the interests of society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ose of individual.”。

英语课程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课程,“立德树人”是其根本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语篇进行了拓展延伸,与开头引入部分的内容相呼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站在个人和国家社会的视角去审视问题,能培养他们批判与评价的高阶思维,提升他们的知识素养。

【活动6】课后作业拓展:寻找国外的端午节元素。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学生只有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理解、应用和创新活动中,才能学会语言知识[3]。这些活动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还包括课后的实践拓展活动。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应语篇主题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除了中国,是否还有其他国家过端午节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图书等途径去寻找答案。

经过一个周末的搜集,有学生上交了如下调查情况。(如图2)

四、反思与总结

在这一节阅读课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基于语篇主题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以此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课程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表达自己对课程主题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判断,进行主题思想的探究。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停留在了解语篇表层结构和意义的层面,忽视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4],或者深入探究的方向不对,使活动探究教学流于形式。对此,教师应当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充分地解读语篇,厘清语篇脉络,从而深入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在课堂活动设计中,一方面,教师要研究语篇的类型,了解相应语篇类型的特点,如记叙文通常按时间、地点、故事情节发展等要素展开,而新闻报道通常按“5W+1H”的线索展开。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有一些语篇的主题意义是和单元主题贴合的,十分明显,但有些语篇的主题意义较为隐晦,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探究。第二,在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所有教学活动必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的。

结语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贯彻英语学习活动观,重视语言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语境中深入理解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不仅能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而且能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种教学设计符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重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理解。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张泰刚.主题意义探究视阈下英语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0(6):25-28.

程晓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