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奇老外河南做循环农业:再不疯狂,我就老了

2024-10-15肖凤伟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4年9期

盛夏丰收季,河南省原阳县一个小乡村里,藏着一个硕果累累的“有机王国”——小刘固农场。这个农场最大的亮点并不是十几种有机作物和配套的堆肥厂、面粉厂以及放养鸡场,而是一个名叫川崎广人的日本老人,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一直践行着有机循环农业之路。

日本人想在中国搞农业

2014年1月25日,距离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只剩下几天了,河南原阳县小刘固农场的农场主李卫,正在农场里和几名员工准备年货。突然,闯进来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老人的衣服有些破旧,面容沧桑,看起来十分疲惫。

李卫急忙将他让进屋里,又让人端来一杯热茶。等老人开口后,李卫震惊了。原来,这是个日本人。担心李卫听不懂,老人夹杂着汉语和日语急急地说:“我现在没有钱,也没有住的地方,您能收留我吗?我不白住,我可以工作……”

李卫用日语回答老人:“您慢慢说,别着急。我们可以用日语交流。”李卫的一句话让对方泪流满面,仿佛找到了亲人。原来,老人名叫川崎广人,由于身上的钱和护照都丢了,此时的他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晚上也是随便找个勉强遮蔽风雪的地方休息。

得知川崎广人的遭遇后,李卫便暂时将他留在了农场里,邀请他和大家一起过春节。老人很勤快,早上第一个起床,把房间收拾干净,办公区域的院落打扫得一尘不染,还去农场里“溜达”了一圈。

“溜达”回来的川崎广人,对着李卫就是严肃地说教:“你们农场太乱了,说是有机生态,但那肥料也没有经过发酵处理啊,这样下去,农作物一定会生虫,接着你也避免不了使用农药,那这就不是有机食品了。要做真正的有机农业,你首先就是要做配套的堆肥厂。”

在川崎广人的诉说中,李卫这才知道了他真正的身份。1946年,川崎广人出生在日本鹿儿岛县,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他在日本岩手县的消费者合作社工作了30年,对应的供货商是由农场组成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他主要负责对接农民和市场的双向需求,同时研究堆肥栽培技术和农业经营。

2006年,青岛农业大学邀请川崎广人来校讲学。因为历史的原因,川崎广人觉得中国人一定会对他恨之入骨。所以,在来到青岛后,川崎广人一直低调行事,认真工作,甚至不敢让更多人知道自己是日本人。

可让川崎广人意想不到的是,身边的同事对他非常好。每到周末,大家都会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或者带他去品尝中国美食。

中国人的善良大度、热情友善彻底打动了川崎广人,他也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以此为开端,这名农业专家“18年的中国情缘”正式拉开帷幕。

空闲之余,川崎广人总会一个人到乡下考察农业。考察过程中,他发现不少土地都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水污染和土地板结。而泥泞不堪的乡道两旁,是村民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更让他不能理解的是,农民还在把粪便当纯天然肥料,不制作甚至不懂怎么制作高质量堆肥。

但在土壤贫瘠的日本,村民们早已把粪便“变废为宝”,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有机无毒。川崎广人决定扎根中国农村,推广已经在日本得到验证的循环有机农业。

一年后,川崎广人在青岛农业大学结束讲学,回到了日本。随后,他开始疯狂查资料,去日本的各个合作社学习研究堆肥。同时,他也在自学汉语,为再次来到中国做准备。为了学好中文,他在一本字典的中缝上歪歪扭扭地写上:学好汉语,就得多听多说。

2013年,68岁的川崎广人收拾起简单的行李,告别了家人,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日本,随后开始了他的“云游中国”计划。

川崎广人从甘肃天水向东云游,一遇农场就问:“我会制作堆肥,我只需要很少的工资,只希望能到贵农场工作”“我能帮你们提高产量r44wq9HbAJ4hefUKELQJPQ==,请给我一次尝试的机会。”

但很遗憾,因为身份特殊,一路上经过100多个农场,没人愿意雇他,也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相信他。没办法,他只能背着30公斤重的行李,继续往前走。为了获取人们的好感,在南方,他声称自己是“韩国人”;在北方,则说自己是“广东人”。

川崎广人走访了中国十几个省市的农村,一直没有找到愿意聘用他的农场。此时,他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只得买机票先回日本,再从长计议。然而,2014年1月,就在川崎广人去机场的路上,不小心竟然把行李丢了,而钱、护照以及手机全都在行李箱里。

一个暮年老人,身在异国他乡,身无分文,可想而知有多艰难,直到他敲开了李卫的农场大门,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被小刘固农场“收留”

李卫的老家原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她自小和父母生活在省会郑州。大学毕业后,李卫成了一名报社记者,走南闯北学会了几国语言。

李卫的父亲李敬斋曾是河南省农业厅人事处处长,老人多年来一直心系底层农民,1995年退休后回到了家乡,为了带动当地的经济,就创立了小刘固农场,开始养猪。或许是太过操劳,2000年,李敬斋因病去世。去世前,他拉着李卫的手,告诉她,自己还没亲眼看到家乡的变化,所以他希望女儿能从自己手里接过接力棒,继续加油。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李卫把农场面积增加到了270亩,养猪的同时,又开始种植农作物,她想多元化发展,这样风险就会小很多。但说实话,做农业并不能只凭借一腔热血。李卫从小在郑州长大,被父母捧在手心里,曾经连韭菜和麦苗都难以分清。

经营农场的前几年,李卫并没有辞去工作,只是把农场交给了信任的人管理,自己偶尔过来督促管理下。所以农场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更别说带领大家致富了。思虑多年,李卫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辞职回乡,安心做农业。

2009年,李卫开始推广有机农业,她逐渐把养猪的项目停掉,一心种植有机农作物。可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最初的几年,农场都是负收入。2013年,是李卫最难熬的一年,她甚至有了放弃农场的想法,直到川崎广人的出现。

就这样,川崎广人成了小刘固农场的一员。农场生活条件差,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三餐就是馒头青菜和一些简单的食物,然而川崎广人对此毫不在意,他把小刘固农场当成了他施展抱负的“战场”。

“养猪场后面的化粪池就是最好的液肥,我们应该建立循环农业堆肥厂。”川崎广人开始劝说李卫。按照川崎广人的建议,李卫把养猪场里的液肥施到了农场的小麦地里。2014年,农场里小麦的生长周期比往年缩短了三个月,亩产量却比往年多了100多斤。

李卫喜出望外,从此对川崎广人信任有加,把自己的农场安安心心交给他打理,与其开始了长期合作。川崎广人也开启了他的推广和使用堆肥技术之路,这是一种利用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的方法,能够改良土壤、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就是他提倡的有机循环农业。

然而,这种制作肥料的方法时间长、工序繁琐、见效慢,因此在国内并不常见。尤其是周围的农户和小刘固农场的员工,都不看好此方法。

川崎广人担心有交流障碍,就把有关循环农业的理论用中文写下来、画上配图贴在墙上。但他却发现,员工对此不屑一顾,村民们也议论纷纷:“我用屎尿浇了一辈子地,菜一样长得好好的,这日本老头来了以后非说不行,整天嚷嚷粪便是人民币,这人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川崎广人仍然坚持使用堆肥技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他对农场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天早上8点开晨会,以明确和安排各自一天的工作。

有时遇到态度松散、工作怠慢、不遵守开会时间的年轻人,川崎广人会教导他们:“年轻人不好好工作,怎么能进步,不进步就不能成功。循环农业只靠我一个人可不行,需要大家齐心合力来完成。”

然而,等待川崎广人最大的考验来了。2015年,他建议李卫在小刘固农场种植了150亩番茄,使用的也全部是发酵后的堆肥。他还对李卫说:“放心,这是我的强项,我保证今年的番茄一定会大丰收。”

可是,由于农场土壤条件差,员工的栽培技术还没有成熟,结出来的果子又小又酸。更让人崩溃的是,这年冬天的一场暴雪又压塌了35座大棚,给农场造成了重大损失。

川崎广人既羞愧又无奈,他安慰李卫:“只要做农业就一定会有风险。今年不行,我们明年接着做,总有一天会成功。”可是,川崎广人不知道,此时的李卫已经身无分文了。

村里人劝她:“你醒醒吧,这个日本人根本不会种地,就会拿着他们的技术瞎指挥,他那一套根本就行不通,骗人的。你如果执迷不悟继续听他的,农场都要赔进去了。”

李卫暗自叫苦:“哪用人家给我赔进去,我现在就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她不是不信任川崎广人,而是真的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经营农场了。为了不耽误川崎广人的梦想,李卫下了逐客令,希望他能另谋高dfaaeb76a24eb953bcc1fabbfb174ad13145261a924bd4b6bfd9dd2e3bfacf40就。

川崎广人连连摆手,说:“给我一年时间,用我的理念试着来改变农场。我不要工资,你只要给我一个住的地方,给我留一双碗筷就行。”在得知李卫是因为资金不足经营不下去时,川崎广人做了一个决定:在网络上寻求资助。

川崎广人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写道:“恳求你们帮帮我,帮帮小刘固农场。只要给我一次机会,我坚信,有机循环农业一定会遍布中国大地……”

川崎广人的诚恳态度不仅感动了他的粉丝,为小刘固农场拉来了一批赞助。同时,也让李卫感动不已,她决定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继续经营农场。最终,李卫通过朋友的帮助,在银行贷款成功。

川崎广人对人强调,建立堆肥场和生产有机肥不需要高额投资,同时在应对病虫害时,采取的方法是生态防控,无须依赖化肥农药。此外,有机循环农业产量往往超越化肥农药,更容易实现可持续再生产。

但是,也有人怀疑:不用化肥农药的农作物,产量是否很低?价格是否很贵?一般家庭能吃得起吗?川崎广人笑着回答:“有人说有机栽培好吃、安全,可成本高、产量低。但我证明‘有机’投资低,产量比‘化肥’多,且安全、好吃。”

技术导师培养“新农民”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在川崎广人的技术加持下,小刘固农场的番茄获得了大丰收。市面上,番茄的甜度只有1~2度,小刘固农场的实验番茄甜度却达到了10度之高,而10度通常是荔枝、葡萄、哈密瓜等这类甜水果的甜度。

更让川崎广人骄傲的是,在他的带领下,小刘固农场的有机番茄竟然卖到了一线城市,而且回头客非常多。再后来扩展到当地县城及周边农村,吸引越来越多年轻妈妈们的关注。随着口碑的积累,小刘固农场的其他蔬果类农产品也慢慢打开了销路,他们不但开了自营的淘宝店,还跟优质农产品销售平台达成了合作。

而这远远不是川崎广人的目标,他想的是在中国农村普遍实现有机循环农业,把他的堆肥技术推广到每个农人那里,给他们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空闲时间,川崎广人会在村子里四处奔走,逢人就问:“想不想学习堆肥技术?”

但由于听不懂方言,川崎广人和当地村民的交流不畅。川崎广人只得想别的办法,当他看到农场附近的养牛基地,把牛粪不做任何处理就丢弃在了农田,导致污粪横流,细菌滋生,便亲自与养牛基地的农场主协商。还请来清华大学的师生一起合作,投资6万元修建了1000亩的液肥输送管道,直通到农民的田地,让村民免费试用“液肥”。

2019年,川崎广人带着小刘固农场的职工们,把从前又臭又乱的厕所,改成了干净的循环卫生间,所有的废物都被收集起来,在粪便中加入秸秆等材料,再加水通氧气发酵成了肥料。

其实,川崎广人的堆肥技术,有点类似于中国早些年的沤肥,但是经过川崎广人的改良更加科学高效。更重要的是,这种肥料不仅改良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土壤肥力,还可以最大化利用周边资源,比如粪源、秸秆等,实现绿色循环。

为了普及有机栽培和堆肥技术,川崎广人每年会在小刘固农场开展约4次相关研修会。如今已有近2500人参加过研修。为了吸引人前来听课,他甚至还采取过谁来学习,就补贴1000元的方法。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每次授课,一讲就是三四个小时,还时常让学员回答问题,看到谁不认真听讲,他会生气地说:“年轻人,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哦!”

2022年5月20日,一家大公司助力了川崎广人的堆肥技术研究。如今,靠着循环农业技术,小刘固农场不仅卫生大有改善,还靠着循环农业技术,为2500亩田地免费提供堆肥和液肥,推动了整个村的经济。

在小刘固农场工作期间,川崎广人还翻译和撰写了大量农业论文,通过文字、照片和视频,详细地介绍和传授堆肥种植、循环农业的实践经验,把它们放在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他说:“有机循环农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成的事情,更不是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

有人问川崎广人打算什么时候回日本,他说:“中国这边的工作对我来说更有意义。我打算一直在这里生活,工作到咽气。中国农民感谢我,这是我的人生价值。人的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更为重要,做有价值的事才能让人生有意义。”

没有事情可做或者遇到困难时,川崎广人会来到李卫父亲李敬斋的墓碑前,默默注视着墓碑上的碑文——“为民请命,心系农桑。归田原阳,养殖办厂。呕心沥血,惠泽故乡。”每当此时,他的眼里就会涌出泪花。冥冥中,川崎广人觉得这位创建小刘固农场的前辈,就是他未曾谋面的中国知己。那行碑文,也成了川崎广人的人生信条。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