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大将的革命生涯
2024-10-15张晓龙
新中国开国大将张云逸:海南省文昌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曾参加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后担任红七军军长、中革军委副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副军长,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广西省委书记、主席、军区司令员及政委。
张云逸长孙张晓龙:1969年入伍,1970年入党,1983年退役,2012年从北京城建集团退休,2018年任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张晓龙编辑撰写文章纪念开国大将张云逸同志——
一、同盟撼辛亥,澎湃大革命
爷爷张云逸的一生充满传奇,与其他开国将帅有很大不同。在开国将帅之中,他投身革命最早,是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早期成员,他的革命资历,比朱老总还要早一个月,在党和人民军队中有崇高的威望。
张云逸原名张运镒、张胜之。1892年8月10日, 生于广东省文昌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贫苦农家,7岁开始读私塾,12岁转入本乡启明高小,1908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第四期。这是一所公办军校,待遇为一切免费,每月还发两元用金。报考该校学历要求为高小毕业,学习模式完全模仿日式军官训练。这所军校的录取比例为三千个应征者竞争120个名额,每县录取一人。考试内容:一场体能测试,两场笔试考中文、算术等。分班情况:按学生年龄,每班级分为三部分,各40人。同期录取的学员有:张云逸、邓演达、陈济棠、李扬敬、张之英等;该军校知名校友包括:余汉某、叶挺、薛岳、李汉魂、黄琪翔、韩汉英、陈芝馨、李振球、邓龙兴、缪培南、王超、邓挥、吴逸之、吴奇伟、张发奎、黄振求、叶肇、张达、林时。
1911年4月27日,张云逸随黄兴参加攻打两广总督署战斗。敌强我弱,起义军被包围于民宅内。28日晨,张云逸领命化妆侦察突围路线而幸免遇难,革命党130人,牺牲了101人。72烈士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
1911年10月任炸弹队队长,参加攻占两广总督署的战斗,包围了广州两广总督府,总督张鸣岐被迫于11月9日宣布脱离清政府;1912年11月,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3年底毕业;1914年被国民党南方支部派到统治海南岛的军阀龙济光部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历任排长、连长,1917年任大元帅府上校参谋(与粤军参谋主任蒋介石共事);1919年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1921年任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部营长,1923年从政,任广东揭阳县县长,积极推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天下为公”,1924年复入粤军,任许崇智部旅长,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4军第12师参谋处长。同年11月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8月27日汀泗桥战斗,协助张发奎指挥并作出独立团向敌守军侧后攻击、36团偷渡汀泗河,夺占中央阵地的决定。大军突破防御,歼灭吴佩孚部2万余人;1926年11月,由廖乾武、王志仁介绍加入共产党,1927年1月粤侨联谊社赠送四军“铁军”盾牌。
二、百色风雷动,红军百战兵
1928 年 8 月,杨殷命张云逸赴广西搞兵运,俞作柏任命张云逸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后又兼任第四警备大队大队长。百色起义建立红色政权、苏维埃政权以后,实行增加工人工资、减少工作时间、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等政策,每月给每位红军发放月饷廿元,红军纪律严明,实行官兵待遇平等,优待无辜俘虏,取消许多捐税,人民负担减轻,保护商业交通。
七军奉命北上,张云逸对右江乡亲们说:我们一定会胜利回来的 !1930年1 1月红七军河池整编,东征7000余里。2月5日乐昌河战斗,被敌人分割为二,张云逸率未过河部队脱险境,重组6个步兵连 ,2月7日从老爷庙渡口再渡乐昌河,入湘境;3 月14 日与王震湘东南独立师三团会合;4 月会合55 团东渡赣江,7月到达中央苏区瑞金;1931 年12月任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长,1933年8月1日,纪念红军建军节,中革军委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在瑞金举行kVDdbwlAVpvtSr+wnAX5TQ==阅兵典礼。
解放后 ,红七军幸存者仅 63人,开国将军20名,1933年6月红7军编入红5师,1933 年 7 月张云逸荣获二等红星奖章(红七军唯一);1934 年月8月—11月,赴任湘赣军区司令员途中遇袭,并突发重病,留在南雄指导当地红军游击队游击战争;1934年11月初,奉命率22人小分队突围,与路过的红三军团 4 师会合并参加长征 ;1934年11月,张云逸到八军团协助军团长周昆指挥部队。中革军委下令:抢渡湘江!八、九军团执行后卫任务。30日,八军团与白崇禧桂系部队激战。张云逸协助指挥八军团主力奋力突围,英勇渡过了湘江。
湘江战役后,红八军团仅剩1000多人,中央红军由出发时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后任军委纵队先遣队司令。1934年12月31日晚,朱德发了两封电报,一封给红二师,一封给张云逸,张司令员2日带工兵营抵江界河3日架成浮桥,受到毛主席表扬。1935 年1月带工兵营协同2 师架桥突破乌江天险,1935年5月8日后负责收容队;1935年10月19日到达吴起镇,结束长征。
三、 抗日烽烟起,铁血新四军
“我一生中遇到过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是这一次!”1937年4月周恩来、张云逸 、叶剑英、孔石泉等在西安,1937 年5月作为中央代表赴华南开展统战工作;6月底,促成与川、桂三方合作的抗日纲领 。
1937年组建新四军,张云逸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当年他在孙中山大元帅府做参谋,蒋介石是作战主任。张云逸比蒋介石小一些,由于是同盟会的元老,谈得比较顺利。“共产党能对国民党将领说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一。” ——毛泽东。
1937年7月赴澳门见叶挺;1937年10月赴闽,与闽西、闽东红军游击队取得联系,召开闽粤赣边特委扩大会,传达中央指示;1937年12月19日抵汉口,23日项英 、赖传珠到汉口,年底前,曾山抵达汉口;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大和街26号挂牌;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散在南方8个省1 0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改编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
毛主席,党中央知人善任,在组建新四军这个问题上,派出大量的得力干部,组建新四军,张云逸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有着丰富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经验,而且有良好的军事素质,特别是对参谋业务非常熟悉。这对新四军的组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37年秋,新四军组建,张云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赶到新四军参与组建的高级指挥员,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从始至终在军一级的领导岗位,一直在部队指挥战斗,中途没有离开,这也是唯一的一个。
与八路军有所不同,八路军都在陕北地区组建,在党中央身边,因此组建比较容易,而新四军在八省14个区,不少同志没有经过正规军事训练,交通通讯都不方便。这个时候,张云逸运用自己军事工作经验和熟练的参谋业务,制定计划、安排人员到部队、长途行军到达指定地点,完成了集结整编。在1938年的4月20日,通过了国民党第三战区的点验, 28日以后随着新四军先遣支队出发,全军陆续开赴抗日前线与日伪军进行作战。
随后,张云逸作为参谋长,同时还兼任第三支队司令员,又组织指挥了几次对日军的作战,比较有名的就是繁昌保卫战等等。新四军司令部做了精密的组织布置计划,第三支队所属部队给了日军狠狠的打击。1938年的9月29日到11月6日,我们党召开了著名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会议结束之后,张云逸又奉命率领两个步兵连以及一批干部,于11月17日拂晓渡过长江到达江北。
到达江北以后,迅速组织江北的各支部队,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然后于1939年的5月7日成立江北指挥部,张云逸任指挥。江北指挥部的成立给了日伪军沉重的打击,他们对日伪军作战200多次,歼灭日伪军九千余人,同时江北指挥部所属的部队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从当初的七千余人,发展到一万多人。
1940年3月,由于新四军奋勇杀敌,给了国民党顽军以毁灭性的打击,5月4日,毛主席专门来电表彰。提出我们要强调斗争,不能只强调团结。例如张云逸对李品仙,李先念对李宗仁。这个期间还发生了国民党保安第八团扣留了我们一支小分队。包括军饷,还包括我的奶奶韩碧和我的父亲张远之,以此来要挟张云逸对国民党顽军进行退让,但是张云逸坚持党的立场,寸步不让。最后国民党军只能释放了我的奶奶和我的父亲。但令人惋惜的是,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其他被扣押的同志除了脱逃的以外,全部壮烈牺牲。
1945年4月到6月,我们党召开了著名的第七次代表大会,755名党的正式代表和候补代表参会,他们代表着121万党员,选举了44名中央委员,张云逸由于在前线作战,没有参加这次大会,但是由于张云逸在全党全军享有很高的威望。代表们依然把他选举为中央委员,他在44名中央委员中列第20位,第21位贺龙,第22位陈毅,第23位周恩来,第24位刘伯承,第28位邓小平,可以看出来张云逸的威望是相当高的。
四、华东主战将,解放全中国
华东地区是国民党军和人民解放军主战场之一。解放战争期间,张云逸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改编以后,也就是新四军撤销编制以后,他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张云逸充分展示了自己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特别是在重大战役上。这里头举两个例子,1947年2月莱芜战役,当时我军包围了莱芜城的国民党军。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敌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突围,我军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布置好天罗地网,这都是考验两军指挥员的智慧、勇气和决心的时候。
22日晚上。华东军区调研室截获了国民党绥靖区司令王耀武给副司令李仙洲的电报,张云逸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重要信息,立即指示作战值班股长向野战军陈毅、粟裕进行了一字一句的汇报,这样就确定了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布置包围圈。第二天,国民党军从莱芜城突围,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在23号下午将国民党军全部歼灭,取得了莱芜战役的胜利。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我军一个星期全歼济南国民党军,活捉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1948年底到1949年初的淮海战役中,张云逸重点负责后勤保障,这项工作是非常繁杂的,牵扯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说担架队,小车队的组织,粮弹的供应,医疗的保障,俘虏的安排,兵员的补充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战役中,他和同志们共组织了544万民工,支援60万人民解放军作战,还组建了40个野战医院,征集了22万兵员,补充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正像陈毅同志说的,淮海战役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就指的是当时我军的后勤工作做得好。
在完成了一系列的战役战斗准备工作以后,张云逸奉命于1949年8月离开华东前往北京,也就离开了整个华东战场。
五、 主政大西南,夙夜在公心
1956年11月下旬,张云逸作为人大代表赴山东视察,全国人大常委交给他八封反映地方干部违法乱纪问题的群众来信。从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出发,他把处理这些群众来信当作大事来办:共产党打天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坐江山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如果一个群众受冤,就会影响他身边的一群人对党的感情;而如果解决了一个人的冤案,就能恢复一群人对党的信任。立即致函山东省长赵健民、第一书记舒同,“督促省人民委员会抓紧处理。” 他一面视察,一面等待处理结果。其中一案引起特别关注,他决定亲自了解案件处理情况。张云逸深受震撼,离开文登县时,他向县委领导建议:
(一)要正确认识这一案件的重要意义,处理中要真正分清是非,树立正气,籍以教育群众和干部;
(二)妥善处理后,可在区乡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布这件事;
(三)应进一步研究群众提出的意见;
(四)在处理后要注意去做团结工作。
于家秀始终冷静对待重要打击迫害事件,依照法律,依靠组织,相信组织,遵守纪律,长期忍耐,最终使案件得到合理解决。张云逸很赞赏这名青年军官的修养,认为“这种精神是很好的,值得表扬的。”为此,他在山东写信给彭德怀,详述了事件经过,建议“军委总政治部给予于家秀同志慰问与鼓励。”他从中思考我党基层政权中暴露出的问题,认为案件典型,很有全面开展思想教育的指导意义,分别与周恩来、邓小平交流,并再写信给山东省委领导详谈自己的看法和工作意见。1964年,在山东接见参加军事比武的民兵代表,就1955、1956年广西灾荒饿死人之事致信陈漫远、韦国清:“我以为最好我们主动地在今年人代大会第四次会议以前妥为处理。否则在人代大会上如有人提出质问,使我们被动了,那时处理这问题更加困难。至于这问题的发生,虽然有自然灾害,工作缺点,干部作风等原因,而自然灾害是起很大作用的。但是我们从自我批评来说,应着重检查工作缺点、干部作风两方面,这可使全党干部注意认真克服自己工作和作风上的弱点,有力地转变今后工作。”
“这事给我们严重的教训,今后应切实注意民情,勿再为报喜不报忧的人所蒙蔽,至盼。”“我们是久共患难的战友,故直言己见。如有不妥处,即为原宥,耿耿此心。”这些信反映了张云逸力图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来巩固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其以群众的利益为我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反对报喜不报忧等思想,是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宗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在当时政治指导思想日益趋于“左”倾的环境下,其有些想法也是难以实现的。“我就是一个海南农民的儿子!”1956 年下半年卸任广西领导职务后,张云逸更加关注家乡海南的社会经济发展。1957年5月1 0日,致函家乡农业合作社领导:“我是在上僚村生长的,但我和你们都没有熟识,亦没有工作上直接关系,突然谈起工作来,你们可能会感到奇怪。虽然这样,同志们总晓得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并且你们正在我们的故乡建设社会主义,你们的工作成就也就是我的工作成就,所以写信和你们谈谈工作,也不足为奇的。”他介绍全国其他地方农业合作社工作信息和经验,建议认真研究吸取,以使家乡合作社发展得更好。他给上僚小学校长写信,对学校教育方针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把教学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并推动家乡开办了初中教育。
1961年2月,他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海南家乡。故乡之行,使他看到了家乡的经济落后。回京后,总是思考着家乡建设。10月,致函文昌县委领导,提出发展经济总的指导思想:“文昌地处热带,又临南海,除大力争取粮食快些过关外,还必须注意有计划地发展热带作物和向海上取利,这是贯彻执行党的多种经营方针,也是实现因地制宜的原则。”
一、注意发展种植椰子和油棕作物,订好种植计划;
二、不仅作好发展集体所有的种植椰子、油棕计划,还要主动帮助社员个人作好计划,在村庄前后左右种植椰子、油棕、荔枝、龙眼等作物,既增加社员收入,又绿化美化村庄环境。但必须进行先集体后个人的教育。
三、确定所有权,凡生产队种的全为生产队集体所有,个人种的,全为社员个人所有,长期(至少30年)不变。人们顾虑这样是不是保护私有思想、走资本主义道路,张云逸明确回答:“我肯定地说:不,我们要消灭它。但由于旧社会遗下的自私思想是有习惯性的,我们克服它,必须经过长期的耐心教育,才能够达到目的。在这过渡的长时期里,我们利用它来积极发展和扩大生产,我想不会错的。”这一思想符合群众需要,也很超前,在当时形势下非常难能可贵。在他的关心支持下,文昌县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迅速发展。
对于张云逸各方的评价都非常高。组织评价: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勤恳为人民服务。信念如炬:谨记“以遂初志,而尽己责”,使命在肩,初心不改。主席盛赞: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陈毅评价: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刘少奇:有“党德”。同事印象: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公道正派,诚恳真挚,秉公严明,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同志,顾全大局。部下眼里:伟人宽厚,平易近人,关爱同志,德高望重的革命长者。后代心中:和蔼可亲,严格要求,从不溺爱,以身作则。
六、 家风润无声,精神代代传
1955年以后,张云逸大将一家定居北京南池子18号,西临护城河。院内七八间普通平房年久失修,陈设破旧不堪。漏雨严重;窄小旧式门窗有的已坏;墙壁油漆脱落;地砖不平;旧式木床床腿不齐,要垫砖;破旧沙发嘎吱作响,布面露出海绵。工作人员常提议:“房子太旧,该请营房部门来维修一下了!”“破旧一点有什么关系?比工人、农民兄弟住的条件好多啦!为什么要花公家许多钱去维修呢?国家经济还比较困难嘛!”工作人员说:“即使不维修,坏的门窗也该换一下,屋内粉刷一下油漆吧。”“门窗还可以用,沙发也可以用。俗话说,笑脏不笑破。窗帘、沙发套破了,我们自己买块布换一下就行了。”“为什么总是不从国家利益考虑问题呢?”
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王兴纲看到房子实在太破旧,便主动提出给整修一下。爷爷仍没同意。直到漏雨实在太严重,才同意小修。局部修补后房子漏雨问题仍未完全解决。他卧室有四五处漏水。每逢大雨,全家人就要一齐出动,他像大将军一样镇定指挥“作战”,把床移开,把脸盆、水桶摆开接水。雨下得时间长,还要不时把接满的水倒掉……
爷爷常常与儿孙们谈论伟人处事之道,总是称誉毛主席倡导的实事求是,朱总司令的待人宽厚,刘少奇同志的党性修养,周恩来总理的夙夜在公,鞠躬尽瘁……爷爷定下规矩:回家不谈工作事,家人也不能过问他工作上的事。每当有中央领导人到家中来找爷爷谈工作,他总是让家人们回避。刘少奇两次造访,爷爷嘱咐家人:“你们都回到你们的房间里去。我们谈工作,你们不要在场,谈话期间不准出来。”
20世纪60年代中期,原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到家里做客。虽属礼节性拜望,但爷爷还是要求家人一律回避。子女们都非常遗憾:没能够见到这位国民党风云人物。爷爷尊重工作人员,一次,他让孙子告诉司机王宝禄叔叔备车。孙子出门喊:“王宝禄,王宝禄,我爷爷要出去,快准备出车!”爷爷跨出门外,抓住孙子手大声斥责:“让你请王叔叔出车,你为什么大声喊叫王叔叔的名字?!王叔叔同你爸爸妈妈是一代人呀。今天你要去向王叔叔道歉,赔不是!” 孩子吓哭了。爷爷直到看着孙子向王宝禄道了歉,才算罢休。他还要求家人尊重服务员: 没有保姆帮你们带好孩子,你们就不能安心工作,要把阿姨看作是一家人。从上海一直跟随来京的刘阿姨发现患有晚期子宫癌,爷爷非常关心,叫司机开车送她到医院检查治疗,又把她哥哥从上海接来,自己出钱让他们回上海,终于治好了病。
解放初,国家实行供给制,规定张云逸享受小灶待遇。爷爷与家人总是分餐而食。
一次开饭,小儿子在身边。饭菜上桌,爷爷立即招呼把孩子带走。厨师:“算了,首长,让他们一块吃吧!”“不!要按制度办事。”“你到北池子小学读书填表时,只填你妈妈的名字,不要填我的名字了。”“人家问我爸爸是谁,在哪工作呢?”“那好办嘛!你就说爸爸失踪了。”
1959年张光东考取北京四中,1965年考上哈军工。从小学到高中,他学校填表只填母亲名字和职业,父亲一栏空白。幼子张光东上哈军后,才开始填写父亲的名字。晓强1969年初中毕业分到黑龙江军垦农场。“我们家里又有了个农民,很好。我也是农家子弟嘛!我的孙子当了农民,还是劳动人民嘛!”晓强入伍,爷爷用工整小楷写信勉励:“在连队里应好好地听各级干部指示,要向各老战友学习,无论政治思想上、军事上、文化上,以及一切工作上,都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以补自己的不足,凡是自己不懂的事情,应该是虚心请教同志,如果你天天这样做,事事这样做,孙子晓强,我相信你一定有新的进步。”
1969年2月21日长孙张晓龙入伍,爷爷写信表扬长孙:关心集体,爱护国家财产。孩子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张云逸总是耐心开导:“在工作和学习的途中,总是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把老的困难克服下去,新的困难又会出来,这是一般的规律,不能避免的。只有用冷静地考虑,寻找解决它的办法,一定能够胜利地一个一个来克服它,就将继续不断地前进。”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首先以集体利益为重,把个人问题放在次要地位。”不论解决个人的任何问题,必须依靠组织解决之,否则不但不能解决,反而会犯错误。”他提出工作基本原则,“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应该想想怎样做,六亿人民才有利,建设社会主义才有利,又要根据毛主席指示以六个原则去解决。如是不好的事,应该怎样使它转变为好的;如是做好事,又应该怎样使它发挥更多更大的好。总要多方面想想要做的事。切勿只凭自己一时冲动简单地去解决问题。”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认真总结,这样,必将提高自己的认识,而利于今后的工作。”
“解放了,我们要管好国家,没有文化怎么行!”像父母一样关心身边工作人员工作、学习、生活。某警卫战士生病,他一夜去看望了两次。鼓励大家学习文化,联系到王府井大甜水井小学成立的劳动人员业余学校读书,出钱给他们买纸、笔和课本,亲自给他们每人装订一个练习本,布置学习任务,经常检查作业。他安排每天留两人在家值班,其他人都去上学。同志们离开时,基本都能读书看报。张云逸与夫人、秘书、党员警卫战士组成党支部。坚持参加每周生活会,有事请假。大家称“首长”,看他忙,有时不好意思叫他参会。他批评说:党内一律平等,是原则,不是客气,是党的优良传统。
“我当军长时,参加支部会议同志们还喊军长。我说,今天‘军长’没带来,我跟大家一样,是普通党员,支部书记是‘首长’,可以分配我工作。”他赞赏《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共产党员“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 ,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 。”他以身作则,以这些标准培养教育子孙后代,并把这段话抄录下来,送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勉。
这些日常生活细节,反映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虽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但从来都把自己当成群众一员,没有感到高人一等。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代表,要保护群众利益,为群众做事,而非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
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大将逝世,在当时,新四军初创重建军部最后一位军指挥员永远离开了我们。
儿时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走向社会后更蒙受先辈悉心指点,言传身教,铭记在心,深受思想教育,红色基因深植血脉。我们也成为共产党员,时刻牢记要继承先辈的理想信念和崇高品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作者系张云逸大将长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