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慈善助力 社会组织共同托起老年人“幸福餐盘”
2024-10-15韩东起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常住人口45.2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9.58万,80岁以上老年人1.2万人,人口老龄化率21.17%。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福山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努力发展农村老年助餐服务,让全区困难老年人及时方便享用“一餐热饭”。早在2021年底,福山区就探索建立了“养老产业+慈善基金+社会组织”发展模式,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用好一个”的原则,努力打造农村老年助餐服务福山样板。
“党建+养老”,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农村老年助餐服务以“初心”换“舒心”
支部领办聚合力。党支部牵头领办,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带动村里能人以实际行动反哺家乡,引入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家乡,采取“企业投一点、基金捐一点、社会组织帮一点”的全社会参与模式,实现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下疋山夼村党支部的号召下,烟台永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刚返乡投资40余万元创办下疋山夼村爱心食堂,每天为村里8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营养午餐,有效解决了村里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日平均服务40余人次。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办类似的爱心食堂9处。
支部监管保质效。党支部负责日常监管,通过不定期入户走访的方式及时掌握并评估助餐服务的人次、质量和老年人满意度等情况,对走访发现的问题及时提报支委会解决。支委会不定期组织村里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爱心食堂运营机构召开会议,紧扣老年人的新期待新需求,专题研究爱心食堂运维管理,并对于走访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予以纠正,全力保障助餐服务这一民生工程走实走深。通过建立多级管控措施,严格把控食材进货、加工、销售、剩菜剩饭处置等各个环节,严把食品安全关的同时有效避免形式主义和资源浪费,防止“一哄而上”、“一刀切”等情况的发生,真正做到让老人们吃得安心、吃得顺心、吃得放心。
党员志愿优服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党支部牵头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并鼓励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热心村民等人员积极加入,主动为村里失能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党和政府送来的关爱。在送餐的同时,队员们还可以帮助老人打扫打扫家庭卫生,陪着老人聊聊家常,为老年人提供情绪价值、情感陪伴和心理支持,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得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以实际行动架起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慈善+养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老年助餐服务从“乡情”到“真情”
成立基金,有效保障项目运转。以村居为主体发起,在福山区慈善总会下配套设立慈善基金,由区慈善总会同村居签署合作协议,对社区基金名称、基金规模、基金适用范围及期限、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终止情形等事项进行明确。市区两级慈善总会同时配捐,有力推动基层社区基金发展,进一步充实慈善力量。慈善基金设立的同时,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由慈善总会负责同志、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主任、捐赠人代表、社区居民代表、执行机构等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基金的筹资、管理和监督工作。慈善基金在用于保障爱心食堂正常运转的同时,还聚焦“助老、助孤、助学、助医、助残、助困”等领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项目,以自治、专业、互助的方式,灵活高效的解决群众“小急难”问题。
总会背书,捐赠资金全程监管。将爱心食堂项目化运作,以慈善总会作为背书,全面汇聚社会各界的慈善力量,线上、线下广泛接收社会捐赠。福山区慈善总会设立社区基金独立核算账目,接收款物全部纳入慈善总会账户,并开具正式捐赠发票,由区慈善总会负责监管,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及时公开收支账目,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监督,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社区基金设立后,不得使用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账户,禁止开设独立账户和刻制印章,切实保障社区基金公信力。
公益联动,“爱心小屋”为老服务。配套打造“爱心小屋”,联动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和慈善志愿服务组织,使之成为爱心食堂助老服务的有效延伸,由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团队,定期到“爱心小屋”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义剪、义诊、按摩、推拿等服务项目,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在元旦、中秋节、重阳节等特殊节日,“爱心小屋”还会组织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歌舞表演,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党员志愿服务队也经常到“爱心小屋”维持现场秩序,与老人谈心交流,帮助老人释放孤独情感,化解无助情绪,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安享晚年。小屋不大,但是爱心满满,“爱心小屋”以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让更多村民将这种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了浓厚的“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同时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能。
“社会组织+养老”,社工力量全程赋能,农村老年助餐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 基金会+养老”,打造福山院口模式。院口村由山东省普觉公益基金会发起,以镇政府支持为基础,村集体自筹自建为主导,融合社会组织的支持力量,打造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温情港湾”,共同探讨农村“共助养老”新模式。投入70万元将村内闲置老磨坊高标准改造,集规范化厨房、餐厅、日间休息室、老年活动室和户外活动场地为一体。根据周边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消费能力、饮食习惯,由专业营养师合理搭配食材,科学制定食谱并定期更新,免费为全村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顿营养午餐,并按照“饭菜多样化、卧具大炕化、厨具不锈钢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等“五化”标准进行考核管理,为老年人提供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保证老年人吃得饱、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此外,还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为村内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娱活动和传统文化教育等五大类服务,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真正让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公益创投+养老”,打造福山老岚模式。组织开展“党建引领·创益福山”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其中42.8%的资金用于扶持为老服务项目,有效推动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向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及养老服务项目合力倾斜。其中,福山区社会组织红樱桃爱心协会采取“幸福院+暖心食堂”的模式,投资建设并顺利运营回里镇老岚村幸福院,通过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并上门送餐等方式,解决农村孤寡、独居、空巢老年群体的吃饭问题。同时提供棋牌等休闲娱乐设施,让老人在闲暇时间可以放松身心。红樱桃爱心协会的义工们也定期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让老人真切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自2016年起,福山区已累计开展6届创投大赛,投入249.62万元,推动68个为老服务公益项目落地。
“创业园+养老”,打造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加速孵化模式。社会组织创业园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枢纽作用,加大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力度。开设“公益大讲堂”,从养老服务需求调研、服务项目设计、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给予包括专业型、志愿型在内的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全程技术辅导,加速其培育和孵化。专业型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在特殊老年群体专业化服务方面开展深度服务,包括助餐、助浴、助洁等方面,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志愿型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则在日常生活陪伴、志愿爱心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截至目前,福山区共有注册登记专业型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19个、志愿型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3个。